許多不善言辭的年輕人,在拒絕別人的時候,總是很容易得罪人,因為他們在說“不”的時候,要麼硬邦邦地直接表達,讓對方如鯁在喉、難以下咽;要麼他們軟弱迎合,不講原則立場,導致對方一再得寸進尺。
這個時候,為了堅定立場,為了避免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我們一定要把拒絕的話說得“軟中帶硬,話外有音”。這樣,一方麵,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明白你的無奈;另一方麵表明自己的立場,在不卑不亢中把問題解決。
杜飛是一家公司的主管。在一個非常繁忙的下午,杜飛主管的部門有一個女職員向他請假,要求提前2個小時回家,因為她訂了一些家具,那天下午,家具店要去送家具,她必須回家開門並驗收。
聽到這個要求,杜飛非常為難。這幾天,公司業務非常多,他負責的部門正在進行一個大項目,正是用人的時候。如果直接拒絕女職員的要求,那麼女職員的心裏可能會有疙瘩,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但是如果為了息事寧人,或充當好人而勉強應允了對方請假的要求,那麼,計劃內的工作肯定無法完成。
杜飛權衡利弊後,對這位女職員說:“我也知道,如果這些家具送到後無人接收確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我也很想批假給你。但是,你也知道,這幾天我們工作很多,而明天就是我們給客戶交貨的日子了。如果我們無法定期交貨,我們損失的不僅是一筆很大的生意,甚至還會影響我們公司的信譽。而你又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如果沒有你幫忙,我們肯定是無法按時完成任務的,所以,我還是希望你能以公司利益為重。不過,我倒是有個建議,你不妨給家具店打個電話,請他們明天下午再送出家具,那時候公司交了貨,你也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回家處理私事,你看行嗎?”
聽了這番入情入理的話,女職員給家具公司打了電話,請求明天送家具過來,然後鼓起幹勁,放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杜飛軟中帶硬、情理並重的一番話打動了女職員的心,雖然並沒有批假給她,但是卻讓她知道了請假可能會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同時也讓她感受到了主管對她的信任,以及公司對她的期待,並告訴她公司需要她的努力。這一番話說下來,原本比較棘手的問題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年輕人與人交往時,當有人故意冒犯自己、攻擊自己,或者向自己提出了無法滿足的要求時,是不是應該有所回應,對此說“不”?答案當然是“應該”。
但是拒絕並不等於是得罪人,年輕人一定要講究回應的分寸,既不要硬邦邦地回應,造成對方的衝動,引起一場幹戈;也不要回應得軟綿綿、毫無力度,讓對方以為你軟弱,好欺負,而是要掌握分寸,軟中帶硬,讓對方聽出你的話外之音、言外之意,把拒絕“不”說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