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交往和溝通中,往往會有與對方意見或思想不統一的時候,18歲以後,你已經成年,所以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別人正確的意見或者思想我們要聽取,但是一旦確定我們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就不要委屈自己聽取別人的,而是要說服對方。
有效的說服能使迷途者幡然醒悟,改弦更張;能讓宿敵消除怨恨,握手言和;能叫浪子迷途知返,改邪歸正;能讓固執者心中開竅,順其自然……所以,我們有必要練好口才,掌握一些說服的技巧。
1. 攻心為上,打好“感情牌”
在說服他人時,多從情感上下工夫,一定能取得勝利。無論多麼頑強的人,他的情感都有脆弱的一麵,堡壘往往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美國曾有一位孤寡的老婦人,丈夫在獨立戰爭中為國捐軀,她靠撫恤金生活。但是,前不久,撫恤金出納員勒索她,告訴她需要交一筆巨額的手續費才能繼續領取撫恤金。老婦人無奈之下去尋求律師的幫助。律師聽到這樣的事情,十分氣憤,就去找這位出納員理論。
律師聲情並茂地對出納員說:“1776年的英雄已經長眠於地下,他那衰老而又可憐的夫人,就在我們的麵前。這位夫人從前也是一位美麗的少女,曾與丈夫幸福地生活。不過,現在她已經失去了一切,變得貧困無靠。然而,享受烈士爭取來的自由幸福的某些人,還要勒索她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撫恤金。試問,怎麼忍心對一個無依無靠的老人如此殘忍呢?”
說到這,律師和出納員的眼圈都紅了,出納員承認了自己的過失,把錢給了老婦人。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說服別人時,如果你能用語言觸碰到對方心中最敏感、最脆弱的情感之弦,衝破對方的感情閘門,那麼再固執的人,也會被情所感染。所以說,恰當地打好“感情牌”,說服就變得容易多了。
2. 示之以利,告之以害
雖不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生活在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裏,每個人最關心的都是與自己有關的一些利益,包括健康、幸福、成功、財富、職位……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奔波、奮鬥。
所以,當你想要說服某人時,應當告訴他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不這樣做則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相信他不會不為所動。
兒子:老爸,你不能再多喝酒了。隔壁王叔這兩天家裏有客人,喝的多了點,今天早晨高血壓複發進醫院了。醫生還說,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害肝髒甚至還有可能得喉癌什麼的。
爸爸:呦,這麼嚴重!老王前幾天還好好的呢,我以後可得少喝點,這是前車之鑒啊!
趨利避害是每個人的天性,在認清楚利害關係之後,相信對方一定會聽從你的意見。
3. 抓住關鍵,一語中的
正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解決問題時,也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那些善於說服別人的人,往往能抓住關鍵,一語中的,從而使對方迅速轉變立場。
有一次,漢丞相蕭何上書漢高祖劉邦,請求將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讓給老百姓耕種。劉邦一聽蕭丞相居然要縮減自己的園林,勃然大怒。他認為蕭何收受了百姓的賄賂,才為他們說話辦事的。於是,下令將蕭何逮捕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