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是定遠人,與開國第一號功臣李善長的有親戚關係,他依仗著李善長這個後台當上了左丞相。在朝中獨斷專行,官員升降、生殺大事,都自作主張,不向朱元璋請示;朝野內外的報告,凡對自己不利的全扣下來;想做官、升官的人,都奔走他的門下,收受金銀、絹帛、名馬、玩物不計其數。他四處網羅自己的黨羽,培植自己的親信,組織自己的小集團,打擊異己力量,稱霸天下。
一天,胡惟庸的兒子乘馬車在南京城裏招搖過市,不小心從車上跌下來摔死了,胡惟庸判車夫抵命,並處死了車夫。朱元璋知道後,十分氣憤,他非要胡惟庸償命不可,胡惟庸請求,向車夫家人賠償金帛以了此事。朱元璋堅決不準。胡惟庸聽了十分緊張,遂堅定了起事政變的決心。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入奏,詭稱其住宅中井出醴泉,請朱元璋去觀看。朱元璋好大喜功,信以為真,也就匆匆駕出西華門。他正行進中,突然內使雲奇衝上蹕道,攔住車馬,慌忙中一時說不出話來。朱元璋以為不敬,即令左右侍衛棍錘亂下。頓時,雲奇右臂被砸斷,生命垂危。但他仍用左手直指胡惟庸的宅第搖晃。朱元璋猛然醒悟,急忙返駕登城,遠遠望見胡惟庸宅第中繞有兵氣,以此定胡惟庸謀逆,立即發羽林軍逮捕胡惟庸,將其抄家滅族。隨著明王朝的建立,昔日與朱元璋共同出生入死的將領都已封公封侯,爵高位顯。這些功高震主的將領不免做出恃功驕傲、仗勢欺人之事。為加強皇帝權威,同時顧慮太子朱標忠厚,鎮懾不住功臣名將,朱元璋決定借他們違法之機進行鎮壓。朱元璋又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的罪名殺掉了一大批功臣勳將,甚至連位居“功臣第一”的年邁77歲的李善長以及全家70多人也全部伏誅,整個胡案前後共殺掉3萬多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標病故。朱元璋立朱標之子朱允文為皇太孫。朱允炆年輕懦弱,朱元璋對此十分擔憂。為解除後顧之憂,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又興起藍玉獄。大將藍玉是洪武中後期的主要將領,作戰勇敢,戰功赫赫,被封為“涼國公”。但此人居功自傲,驕橫不法。朱元璋加以謀反罪名,興起黨獄,將藍玉斬首並抄斬三族,凡與藍玉關係密切的朝臣,坐黨者則夷滅。藍玉案先後謀殺15000人,功高位顯的元勳舊將幾乎殺個幹淨。這樣,朱元璋利用胡、藍之獄,前後10幾年共誅殺功臣45000人,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
朱元璋宣布撤銷中書省,罷除丞相,提高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上負責。並且規定,後代皇帝不得再立丞相,大臣中如果有奏請再立者,處以重刑。就這樣所有的國事就落到了皇帝一個人身上。朱元璋在8天之內,要看內外諸司奏劄1660件,共計3991件事,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要看或聽200多件報告,處理400多件事,平常人是難以承受這一繁重任務的。再加上激烈的政治鬥爭,使他憂慮江山萬世永固,也迫使他辛勤工作。
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朱元璋病逝,正因為“勤政”,朱元璋成為曆史上為數不多具有遠見卓識的君主。他一生勤政愛民,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對人民的剝削。因為出生貧苦,深知物力為艱,因此大力提倡節儉,並以身作則、堅持一生。而且他還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君主,從目不識丁到寫詩作賦,其恒心和毅力在帝王中是少見的。但他殘殺功臣,大興黨獄也實屬千古罕見,由此成為曆史上爭議頗多的帝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