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浙江省創意產業發展的勢頭高漲,但從整體看還存在一些問題:

(1)缺乏整體的發展規劃

近年來,浙江省湧現出了一大批創意企業,但從整個產業層麵看,缺乏合理的發展規劃,產業發展整體上呈現出一種自發特征,存在著產業附加值較低、布局較為鬆散等問題。個別地區沒有客觀分析自身條件,就盲目仿效大型城市的發展模式,劃撥資金,改造舊廠房,發展創意園區,缺乏清晰的功能定位,導致了資源的浪費。

(2)人才結構不夠合理

創意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這必然要求大量的高知識、高科技人才。現今,文化創意人才的結構性短缺成為製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綜觀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掌握技術、能夠將創意運用到實踐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不少,然而,一流的創意、設計和策劃等原創型內容創意人才以及管理、經營、營銷等市場化、產業化的人才相當緊缺,尤其是符合“A+B+C”(A=Art代表藝術;B=Business代表商業;C=Computer代表計算機技術)能力特質的複合型高端人才尤其匱乏。

(3)管理體製不明確

浙江省目前缺少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省級的創意產業主管部門也一直沒有確定,“過度管理”和“管理真空”並存,產業管理部門職責不清、責任不明,存在多頭管理或交叉管理的現象。由於基礎條件、政策環境等原因,現有的杭州市幾個創意園區在開發機製上也不盡相同,這種多元化的開發機製雖然在企業集聚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杭州市增長過快的房價和地價也對園區產權單位的利益產生壓力,在市場化背景下,抬高園區租賃價格成為普遍現象。

在產業管理上,浙江省有關部門應借鑒美國、英國和韓國的經驗,設立統籌協調部門總體設計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美國對通信和廣電的統籌是很有效的,而韓國的文化產業振興院更是聞名遐邇。韓國政府還扶持民營企業,比如政府購買大型生產製作設備,租用給中小企業,還有一係列鼓勵新人和鼓勵出口的補貼辦法。

(4)知識產權保護有待加強

創意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是信息、知識、文化和技術等無形資產,這就將其與知識產權緊密聯係在了一起。然而目前浙江省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體係尚未建立,導致知識產權問題嚴重,盜版、侵權事件時有發生。創意企業一方麵沒有采取有效手段保護自身權益,另一方麵為了降低成本,不惜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因此,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與探索知識產權法規體係建設,將是影響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點問題。

(5)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相對落後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平台在降低企業交易費用、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集聚等方麵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創意產業具有較高的市場風險性,企業發展離不開公共服務平台的支撐。從現實情況看,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則相對滯後,無法為中小文化創意企業提供必要的公共技術、人才培訓、信息谘詢和成果推廣等服務,這成為製約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盡管浙江省的創意產業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在創意文化成為引領浙江省新一輪產業升級重要力量的今天,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今後浙江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個重要方向。準確定位,揚長避短,培育特色,積極發揮比較優勢,是未來浙江省創意產業實現加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2LOFT49--“杭州創意”夢開始的地方

創意產業的核心精神是LOFT。LOFT的原意是指建築中的閣樓,現在借指將工廠廠房改造成的藝術家工作室,保留原來廠房的結構和外觀,在內部的大空間中重新布局,既是工作場所,也是生活空間。它最早起源於美國。19世紀70年代,美國紐約蘇荷區(SouthofHoustonStreet)的廢棄工廠和破舊倉庫成為落魄藝術家的聚居地,人們對於這種新鮮的生活方式相當好奇,充滿向往。不久之後,它便受到前衛人士的肯定與追捧,於是原意為倉庫、敞間、閣樓的LOFT,被演繹為時尚的生活方式,悄無聲息地以一種不融世俗的邊緣地位進入了流行的主流。就在LOFT文化漸漸風行於國內的上海、北京、廣州等地時,杭州古運河邊的一處廠房區,這種文化也悄悄紮根。

拱墅區杭印路49號,原本是杭州藍孔雀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腈綸廠。在輝煌了半個多世紀後,隨著工廠的易地而逐漸廢棄。2003年,一個叫杜雨波的年輕人改變了杭印路49號的命運,他的到來,讓老舊的杭印路49號開始有了新的活力,沉寂多年的杭印路49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杜雨波,美國DI(DesignIdeas)設計公司中國區總經理。作為優秀的海歸族成員之一,在美國生活十年的他決定回國創業,非常渴望能在杭州擁有一幢像紐約蘇荷區那樣的個性辦公樓。經過半年多的尋覓,他終於選中了杭印路49號裏一幢4層高小樓--一個原工廠腈綸車間3000多平方米的場地,在這裏成立了他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