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調控,這次來得狠 (1)(1 / 2)

“新國十條”,劍氣蕩漾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

這一天對於中國房地產而言,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或者說是分水嶺,一場暴風雨般對高房價的圍剿戰在神州大地上徐徐拉開了大幕。

在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上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堅決遏製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這無疑給中國房地產市場投下一枚重磅炸彈。該通知共十條,這也被人們冠以“新國十條”的名號。

為什麼叫“新國十條”呢?難道它還有其他兄弟?顯然這裏麵還有一些命名規則得事先說明,我們從命名中也可以讀到某種深刻的含義。

國務院在頒發通知、政策時,名字好像就沒有短過,這也帶給人們很多記憶的不便,於是人們習慣根據通知的條款的多少給它取個小名,“國十條”、“國十一條”等稱呼便是這樣叫出來的。

但國務院下發的通知太多,這樣還是容易引起混淆,無論怎麼留神,都會製造很多孿生兄弟出來。如2006年關於保險業的通知是十條,2008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通知不多不少也正好十條。

“國十條”早已戴在多個通知的頭上。為了表示區別,這次關於房地產的調控便冠以“新國十條”的名號。

“國”字在中國是有特殊含義的,隱含了神聖和莊嚴,國務院也不可能有事沒事就張榜天下。

2006年保險業的“國十條”對於保險業的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為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狠狠地添了一把火。該文件頒布後的四五年間,中國保險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然中資保險公司有何資本和外資保險公司分庭抗禮。

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的“國十條”就更大名鼎鼎,4萬億投資就是因為這個通知而走入公眾的視線。它振奮了中國人的士氣,驚掉了許多外國人的下巴。因為中國政府的果斷,通過這一大手筆迅速把中國從次貸危機的泥潭中拉了出來,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硬是取得了10%左右的增長率。

從政府的調控曆史中,我們深深感到“新國十條”已經不能簡單理解為一個房地產調控政策。我們都知道殺雞不用牛刀,但這次“新國十條”的頒布,中國政府卻親自披掛上陣。顯然,在中央政府眼裏,房地產行業已經不是一隻弱小的“小雞”了。

大家再回頭看“新國十條”這份通知的標題,用到了“堅決遏製”這個詞,措辭相當嚴厲,這樣的口氣在過往都是非常少見的。

房地產行業享受了如此超高規格的待遇,也難怪人們將這場調控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這可不是浪得虛名,一場對高房價的圍剿戰正式開始。

這並不是一場突然襲擊,一記悶棍把房地產打倒在地再說。在中央政府舉起大棒前,它已經作了眾多的鋪墊。

其實這也符合中國人的邏輯習慣。要讓一個小孩學好,總不能說小孩一犯了錯誤過去就是一巴掌,而要先進行思想教育,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要講清利害關係。

在“新國十條”出台以前,我們其實已經能感受到政府傳遞出一些不同尋常的信號:

2010年1月10日,北京

國務院辦公廳出台了《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這就是被人們稱為“國十一條”的東西。

可以看出,這時還在擺事實講道理,語氣溫和,其核心思想就隻有一條:維持房地產的平衡健康發展。開發商識趣一些,房價隻要不再瘋漲,大家可以有話好好說。

但市場似乎並沒有把國務院辦公廳的忠告記在心上,中國的房價在第一季度仍然不斷攀升,對於開發商來說可算是喜訊不斷,銀行仍不停地發放貸款,都在為房價的不斷繁榮添柴加火。

這樣下去開發商等是爽了,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房價這樣漲上去,普通老百姓怎麼辦呢?

2010年3月3日至3月13日,北京“兩會”

2981名人大代表、2154名政協代表齊聚北京,一年一度的“兩會”在北京召開。

今年“兩會”,幾乎毫無懸念地開成了“房地產研討會”,在十餘天的會議中,房地產市場的走向與房價始終是“兩會”的熱點話題。民眾攻擊高房價,地產商攻擊高地價高稅收,代表委員關注蟻族、“蝸居”,熱議住房保障。有文章援引數據稱,提案議案中半數和房地產有關。

有了強大的社會輿論支持,這似乎到了政府再給房地產行業一些顏色看看的時候。

2010年4月11日上午,博鼇亞洲論壇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北京部分銀行已經開始審慎執行第二套房貸60%信貸政策。這對炒房客、準備購置多套房的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這叫開發商們怎麼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