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通暢下行
2010年8月30日,潘石屹在自家博客上撰文稱,未來一年內中國住房市場的價格和成交量都會下跌,而下跌幅度預計將回到2009年年初的水平。
作為業界大佬,潘石屹的話誰能不當回事,這迅速成為一個重大新聞。潘石屹這番明確的“看跌”預測,引發業界一片喧嘩。
這對於“空軍”而言,絕對是一大利好,認為潘石屹該文比較理性中肯。潘石屹都快認輸了,房價還能不降嗎?潘石屹何許人也,當年在海南島之所以能成功抽身,就在於他靈敏的市場感覺,這次他似乎已經覺察到中央政府的泰山壓頂。
但“多軍”心裏就不高興了,潘石屹怎麼能說出這等事,胳膊肘不是往外拐嗎?
數據和房地產的現狀似乎對潘石屹很不利。繼7月樓市出現止跌回暖跡象後,8月成交量再次大幅回升。多家地產中介數據稱,上海商品住宅8月份成交量環比增幅超六成,成交價格較7月也略有上漲。
“新國十條”出台四個多月後,杭州、深圳等城市的樓市的價格和成交量都開始有所上升,而廣州樓市的房價近日也有起升之勢。
金九銀十,麵對即將到來的房地產銷售旺季,各開發商都鉚足了勁,想利用絕佳的時機好好撈一票。在這緊要的關頭,潘石屹潑了一瓢冷水,這戲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最大的反對者自然是“多軍領袖”任誌強。
翻翻任誌強的“案底”,雖然一直在和政府唱反調,但他似乎也有服軟的時候。2010年7月他就曾破天荒呼籲開發商“降點價”。在他看來,降價是為避免政府出台更加嚴厲的政策。開發商如果繼續不“從”,很可能被繼續出台的政策打壓。
“降點價”與潘石屹的“降到2009年年初水平”這兩者之間顯然有著難以填平的鴻溝。
潘石屹和任誌強槍來劍往,兩大“地產大鱷”隔空打起了“擂台”。潘石屹剛發表了“降價”一文,任誌強就在他的微博裏應戰了,“小潘,純屬瞎分析,明天寫個博客教教你。”2010年9月1日晚,一篇題為《別聽小潘瞎忽悠》的博文如期而至。
潘石屹當然是不服軟的主,又一篇博文《我對任誌強〈別聽小潘瞎忽悠〉的回應!》,擺事實,講道理,一方麵指出他和任誌強觀點的共同點,一方麵又強調自己的判斷並非瞎忽悠。
潘石屹在這場論戰中的觀點比較明確,2010年第三季度降價是必然的。至於降多少,他有些隨意地說了2009年的水平。
支撐潘石屹房屋降價的因素包括:中央的政策強調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今年政府顯然是動真格了,對執行的規定上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具體和嚴厲,如每個城市要完成“雙50%”,即給保障性住房的供地不能少於50%,當年開工麵積不能少於50%。如果這項政策持續實施下來,中國住房市場的格局將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這場辯論中,任誌強顯然有些詞窮,用一個國外經濟學家關於“經濟周期對房地產周期的影響”表來說明中國目前經濟增長速度對應的應該是房地產飛速發展的狀況。但潘石屹批注道,“昨天的太陽曬不幹今天的衣服”,曆史的經驗在現實麵前可能成為“杯具”。
但任誌強說到了一個重點,保障性住房看起來很美,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保障房與商品房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消費層次,並且更多的保障房是以租賃為主”,房地產供求的根本形勢沒有改變,房價怎麼降呢?
神仙打架,凡人看戲。
作為普通的小老百姓,我們該相信誰呢?是如任誌強等人所言,買房趁早,否則晚了就來不及了,還是如潘石屹所言,再等等吧,或許有奇跡出現,不花那個冤枉錢。這個決定實在難以立馬作出。
這也是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房價在2010年的發展,未來中國房價又如何運行。我們買房就要像買股票或者歐美普通車主加油一樣嗎,必須掐準點,在起起伏伏中找到最好的時機下手。
這樣累不累啊?
我們對中國房價的判斷其實應該來個快刀斬亂麻,隻盯一個點就行了,2012年才是中國房價最大的拐點,中國房價也將從那個時候真正走上下降通道。
2010年第三、第四季度,中國房價還會波動,為什麼波動呢,關鍵在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