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人能夠突破“安穩”這一關,尤其在二十幾歲的最佳年齡開始拋離惰性和謹慎,精神和事業就可能會有很大的改觀。
夏內爾這個名字是一個傳奇,她從來就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她的名字後來竟成為女性解放與自然魅力的代名詞。她特別在意自己極富個性的生活。年輕時,她曾是巴黎一家咖啡廳的賣唱女。夏內爾經曆過一次失敗的情感——18歲時當了花花公子博伊的情婦。但她沒有就此沉淪下去,而是借博伊的幫助開了三家時裝店,使她的服裝進入了巴黎的上流社會。
對浮誇與矯情的上流社會來說,夏內爾的禮服是瑪戈皇後裝的翻版。夏內爾和她的服裝充滿了怪異,但也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有一次,她的長發不小心被燒去幾綹,她索性拿起剪刀把長發剪成了超短發。在她走進巴黎舞劇院之後的第二天,巴黎的貴婦們紛紛找理發師給她們剪“夏內爾發型”。無論是夏內爾的香水還是夏內爾的服裝,真正的魅力在它們的製造者身上。
30歲以後的夏內爾還清了欠博伊的錢後,她獨立了。從1930年一直到去世,她都獨自住在巴黎利茲飯店的頂樓上。
夏內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之一,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她唯一需要確定的是,那把心愛的剪刀是否放在床頭櫃上。她說:“上帝知道我渴望愛情,但如果非要我選擇,我選擇時裝。”
夏內爾回憶自己的一生時,給婦女們的忠告是:“也許我會令你感到驚訝,但歸根結底,我認為一個女人若想要快樂,最好不要遵從陳腐的道德。作出這種選擇的女人具有英雄的勇氣,雖然最後很可能付出孤獨的代價,但孤獨能幫助女人找到自我。我愛過的兩個男人從來不了解我。他們很有錢,卻不曾了解女人也想做些事。忙碌起來能使你的分量加重,我很快樂,但幾乎沒人知道這一點。”
在她最後的日子裏,她說:“由種種事情來看,我的一生完全正確,我沒有丈夫、孩子,但我有一堆財富。”
不安分的性格給了夏內爾成功的靈感和動機,讓夏內爾走出了“安穩”的牢籠,創造了一個經典的品牌。每一位二十幾歲的女人,不管你的外表是美的還是醜的,也不管你的心智是聰明的還是愚笨的,都要憑著自己的心性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要被“安穩”的陷阱溫柔地殺死。多一些冒險精神,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經濟獨立、事業進步、感情豐富、理智,這樣的女人永遠自信快樂,這樣的女人也能永葆青春。
幸福良方
做任何事都要求安全感,不敢挑戰冒險,是對自己潛能的否定,這樣隻能使自己的潛能不斷地縮小。
做個“野心”勃勃的女人
“野心”是個好東西,二十幾歲的女人要想成功,就要做“野心”勃勃的女人。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他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那些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後,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遺囑。他說:“我曾是一個窮人,去世時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鼓掌,但是他可以從那隻保險箱裏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出後,《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信件,有的罵巴拉昂瘋了,有的說《科西嘉人報》是為了增加發行量在炒作,但多數人還是寄來了自己的答案。
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麼?當然是錢了,有了錢,就不再是窮人了。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一些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遇到好時機。股票瘋漲前沒有買進,股票瘋漲後沒有拋出,總之,窮人都窮在背時上。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現在能迅速致富的人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一些人之所以成為窮人,就是因為學無所長。還有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每個黨派在上台前,都曾給失業者大量的許諾,然而上台後真正關愛他們的又有幾個?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答案,比如:是漂亮,是皮爾·卡丹外套,是《科西嘉人報》,是總統的職位,是沙托魯城生產的銅夜壺,等等。總之,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隻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頒獎之日,《科西嘉人報》帶著所有人的好奇,問年僅9歲的蒂勒,為什麼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野心”,在英語中表達為ambition,與“雄心”同義。在西方人眼中,野心與雄心無異,都是表達人的一種進取的欲望。在中國漢語中,雄心是褒義詞,形容以天下為己任的進取精神;而野心則是貶義詞,用於譴責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其實,這個社會上,大奸或大善之人都隻是人群中的極少數,絕大多數人既與“大奸”沾不上邊,也與“大善”無緣,大家都是塵世間平平常常的小人物,雄心、野心說到底都一樣,統稱ambition。
二十幾歲的女人,不介意別人稱自己“雄心勃勃”,卻害怕被人指責為“野心勃勃”。生活中,許多極富潛力的女人就是因為害怕被人說成是“野心家”而畏縮不前,不敢奮鬥,不敢冒尖。想想巴拉昂所說之言吧,窮人最缺少的就是野心。而事實正是如此,有人說窮人缺少的是錢,可世界上那麼多窮光蛋,最後都成了有錢人。這是為什麼?有人說窮人缺少的是技能,可世界上有許多高技能的人,卻沒成為富翁。為什麼?有人說窮人缺少的是機會,可是機會到處都有,但隻有少數人把握住了機會。這又是為什麼?其實,說到底,窮人最缺的就是野心,有了野心才會不斷地開拓和尋找,即使身處逆境,也仍不喪失奮鬥的熱情,這樣的人才能不斷開創人生,並且超越自己,獲取成功!
“打工皇後”吳士宏其貌不揚,卻名聲在外。她是第一個成為跨國信息產業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的內地人,是唯一取得如此業績的女性;也是唯一一個隻有初中文憑和成人高考英語大專文憑的總經理。她是如何取得這份不平凡的成就的呢?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分野心、兩分努力,沒有一點雄心壯誌的人,是肯定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吳士宏生於20世紀60年代,十幾歲時,她一無所有。1979年到1983年,吳士宏又得了白血病,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化療,她的頭發幾乎掉光。大病過後,她才恍然覺得自己的生命必須重新開始,因為生命留給她的時間也許並不寬裕了。就是從那時起,吳士宏開始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從此,吳士宏以頑強的毅力開創了自己的新生活。
她僅僅憑著一台收音機,花了一年半時間學完了許國璋英語三年的課程,拿到了走向新生活的“入門證”,並開始謀求一份新的職業。她以非凡的勇氣和對事業無比的熱情,通過外企服務公司進入IBM公司,而此前外企服務公司向IBM推薦的好多人都沒有被聘用。
吳士宏雖然沒有高學曆,也沒有外企工作的資曆,但她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絕不允許別人把我攔在任何門外!”麵試那天,吳士宏來到了五星級標準的長城飯店,堅定地走進了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公司IBM公司北京辦事處。吳士宏順利地通過了筆試和口試兩輪嚴格的篩選,成了這家世界著名企業的一個最普通的員工。
在IBM工作的最初的日子裏,吳士宏扮演的是一個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掃衛生,完全是腦袋以下肢體的勞作。她曾感到非常自卑,連觸摸心目中的高科技象征的傳真機都是一種奢望,吳士宏僅僅為身處這個安全又能解決溫飽的環境而自感寬慰。
然而,這種內心的平衡很快被打破了,在那樣一個先進的工作環境中,由於地位低下,她經常被無理非難。她曾被門衛故意攔在大樓門口,也曾被人侮辱為“辦公室裏偷喝咖啡的人”。她內心充滿了屈辱,卻無法宣泄。吳士宏暗暗發誓:“這種日子不會久的,絕不允許別人把我攔在任何門外。”事後吳士宏對自己說: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裏的任何人。為此,她每天比別人多花6個小時用於工作和學習。經過艱辛的努力,最後,吳士宏成為同一批聘用者中第一個做業務代表的人。繼而,又成為第一批本土經理,第一個IBM華南區的總經理。
“野心”是雄鷹翱翔的翅膀,是鬆柏挺立的根基,是一個人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二十幾歲的女性有了一顆進取向上的“野心”,就有了人生起飛的基點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