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聞法出家(一)(1 / 3)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晨曦微露,霞光初放,金山寺的鍾聲喚醒了林間的小鳥,隨著一縷縷的青煙升起,僧人的梵唱伴隨著木魚青磬的節律,化作一圈一圈的光明進入眾生的心內,安撫著眾生躁動的心。

法明長老帶領金山寺的僧眾做早課。

做完早課後,一個眉清目秀,渾身充滿靈氣的少年走到法明長老麵前,合十道:“師父!我去挑水啦。”

法明長老點點頭,看著那少年提著兩個水桶一陣風似的下山,他想起十三年前在江邊救起嬰兒的情景,老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氣。

十三年前救起的嬰兒,一直寄養在高夫子家。因其在江中飄流之故,高夫子為他取名為江流,大家都親切地把他喚作“江流兒”,高夫子夫婦更將其視為己出,教他讀書習禮。

江流兒性格質樸,酷愛讀書且天資聰穎,所學經典過目能誦,讀書時不但領悟極快,而且常能提出其獨特的見解。一次,在明德書齋聽高夫子講《孝經》,當講到“曾子避席”這一章時,小江流很認真地站起來,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然後恭敬肅立。高夫子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小江流一本正經地回答:“當年曾子一聽到老師的教導,尚離開席位,恭敬而立。如今江流聽到老師的教誨,那能安然不動呢!”

高夫子點頭稱善,他相信這個孩子將來必定能有所作為。

可惜高夫子沒能看見這一天,在江流兒九歲那年,高夫子就不幸去世了。

高夫子去世後,法明長老就把江流兒接回金山寺,由廣海和尚照顧他的日常起居,繼續他的學業和向他傳授佛法。江流兒行為潔淨,對信、解、行、證之事極崇敬,在金山寺的幾年間,已能熟誦《維摩經》和《法華經》等諸經論,法明長老深信這孩子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利生事業。

看到十三年前的嬰兒,如今已是個聰明好學的少年,長老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江流兒裝滿兩桶水後,就往高家莊走去,走進了明德書齋,江流兒每天為寺院挑水時,都堅持先挑水到書齋,這也是他的家啊!

可是,明德書齋已失去往昔的熱鬧,現在隻有宋老夫人和女兒高翠蘭兩人相依為命。

他把一桶水倒進缸裏,再提起另一桶時,一雙小手蒙住了他的眼睛。

“是蘭兒!”

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後,小手鬆開:“我來幫你!”一個清純秀美的小姑娘和江流兒一起把水倒進缸裏。

“江流兒!快進來吃糕點。”一個婦人的聲音從屋內傳來。

蘭兒拖著江流兒進屋:“去吃糕點啊。”

“宋媽媽好!”

宋媽媽用袖子擦拭江流兒額上的水珠:“快吃,剛做好的綠豆餅。”

看著兩個孩兒一臉無邪,天真可愛的樣子,宋媽媽心裏感到無比的快慰。她挾起兩快糕點分別放進兩個孩兒的碗裏:“快點吃,吃飽了出去玩一會兒。”

蘭兒吃飽後,睜大眼睛望著江流兒說:“我吃飽了,我們去玩啦!”說完拖著江流兒就往外走。

蘭兒:“我們到山上去玩。”

“花果山!”江流兒眼前一亮,他說:“我跟師父上山采藥的時候,發現山裏有一道很美麗的瀑布,我帶你去看看。”

蘭兒拍掌道:“好啊!我們快點上山。”

他們沿著小溪往山上攀爬,轉過幾個山坳,就聽見轟然的水聲,再往上走,果然看見一條瀑布掛在懸崖峭壁上,水花飛濺,在陽光的照射下隱約現出一道美麗的彩虹,一群猴子在瀑布下的水池裏戲水。

小猴子看見有人來,就嘰哩嘩啦叫了幾聲,一下子全跳到瀑布後麵不見了。

江流兒說:“那些小猴子躲到瀑布後麵不出來,我去看看它們藏在那裏!”

蘭兒連忙製止他:“你不能上去,那些石頭又濕又滑,你又不是猴子,你怎能爬上去呢?”

江流兒頑皮地說:“我就是猴子!我是大猴子!我爬上去給你看看。”說著就卷起褲子,走到瀑布前手腳並用,學著猴子的模樣爬進瀑布裏麵。

蘭兒緊張地看著江流兒進入瀑布裏,不一會兒又見他眉飛色舞地從瀑布裏鑽出來,興奮地叫道:“瀑布後麵的石壁有一個山洞,很容易就能爬上去的,我帶你去!”蘭兒見江流兒從瀑布裏麵鑽出鑽入都沒沾濕身,就跟著他爬入瀑布裏。

他們都是山裏長,野裏大的孩子,很靈巧地就爬進了瀑布裏。在瀑布後麵的石壁上有一個山洞,剛好被瀑布遮掩著洞口,所以在外麵根本看不出瀑布的後麵隱藏著一個山洞。

他們爬進洞中,回頭望時,兩個孩子都被眼前的美麗景色驚呆了,隻見一道水晶般明亮的水簾,從山上直衝下去,水聲如雷貫耳。透過晶亮的水簾往外看,水簾的外麵如幻地升起無數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