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三國之最強狙殺》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朝陽如血,映照在殘破不堪的郯城城頭上,平添了幾分淒然之色。
很快,嗚咽的號角聲就震碎了清晨的寧靜。在蕭索的寒風中,郯城的軍民紛紛從沉睡中醒來,眼睛都還沒有睜開就拿起各自殘破的兵器,機械的走向各自的崗位,準備迎接新的一天即將到來的戰鬥。
郯城被圍困已經整整三個多月了,滿城的軍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他們早已經從最初的害怕煎熬,到如今變得麻木。城頭上,每天都會有很多人會死去,所以他們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既慶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又不免在為接下來麵臨的一天而發愁。
“曹軍退走了,曹軍退走了!”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負責瞭望的斥候高聲的呼喊了起來。那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仿佛充滿了激動、悲憤還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城頭。
曹軍退走了?聽到這個消息,城頭上的軍民第一反應卻是不敢置信,將信將疑的探出頭朝城下觀望了一番,很快就紛紛歡呼雀躍起來。城牆上的軍民們頓時沸騰了起來,疲憊不堪的士卒們高舉著殘破的兵器又蹦又跳,更有掌旗者忍不住揮舞起手中的大漢軍旗。協助守城的民夫們更是激動不已,甚至開始抱頭痛哭,為自己得以劫後餘生而慶幸,那如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直震得城頭上的夯土簌簌滾落。
……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報父仇為名發兵攻打徐州,一路勢如破竹大敗陶謙大軍,接連攻克彭城諸縣。陶謙無奈退守郯城,曹操大軍遂圍攻了數月之久,奈何郯城城池堅固軍民一心,竟然沒能將城池攻破。
不過曹操也並非一無所獲,就在這段時間裏,他又分兵攻取了取慮、睢陵、下丘等地,並對占領的城池展開了慘烈的屠殺。據《後漢書》記載:“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堡,無複行跡。”
而就在此時,北海相孔融和青州刺史田楷領兵前來救援,平原令劉備更是親冒矢石殺進城中與徐州軍會兵一處。援軍的到來極大的鼓舞了徐州軍的士氣,讓他們再次鼓起勇氣重整旗鼓,準備迎接兗州軍更猛烈的攻擊。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此時,曹操撤軍了。
……
隻見數十裏外煙塵滾滾,隨著那一陣陣蒼涼的號角聲,曹操的大軍很快就拔營而出,排列著整齊的軍列浩浩蕩蕩的朝遠處退卻。不得不承認曹操麾下將領的統兵之能,他們哪怕是在撤退的時候也依然軍容整齊,而且還不忘讓曹洪領著虎豹騎為後合,不給徐州軍任何可乘之機。
哪怕徐州軍此時根本就不可能有實力,有膽量去追擊。
曹操的大軍來得快,去得也快,短短兩柱香的功夫,數以萬計的大軍就已經走得幹幹淨淨,隻留下滿目瘡痍的宿營地,孤零零的柵欄在寒風中蕭索。
“曹軍走了?曹軍真的走了?”徐州州牧陶謙從城門樓裏跌跌撞撞的衝了出來,雖然腳步有些踉蹌,可是依舊難掩臉上的激動之色。
因為半年多來的沉重壓力和痛苦煎熬,讓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須發皆白、心力交瘁,就連走路都需要有人攙扶,仿佛隨時都可能會被一陣風吹倒。但是此刻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他仿佛一下子年輕了二十歲一般,不需要任何人攙扶就自行奔下城門樓的石階,直接衝到城牆垛口邊上,努力睜開渾濁的老眼向城下張望。
“主公請看,曹賊大軍已經開始拔營而走,我們得救了。”回答陶謙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長身玉立,容貌俊美,正是徐州別駕糜竺字子仲。他此時也難掩興奮之色,連聲說道:“不成想,玄德公竟能以一封書函退敵,真乃主公之幸,我徐州萬千軍民之幸啊。”
也難怪糜竺會如此興奮,這劉備等人的援軍正是他親往北海求援而來,如今立下如此奇功,他自然就感到與有榮焉。他糜家雖是徐州望族,但因為是商賈之家所以在徐州眾多士族中備受冷落,哪怕被陶謙征辟為別駕從事,依然難免受到同僚了排斥。此番立下如此大功,想來會讓他們兄弟在州府中的地位更加穩固,再也不用看別人的白眼了。
劉備此時也跟在陶謙身後從城門樓中走了出來,聽了這話忙連連謙遜道:“子仲先生過獎了!那曹孟德此番離去定然是因為我們援兵已到,而他兗州大軍卻又糧草不濟之故,我那書函不過恰逢其會罷了。若是書函真能退敵,我們三路援軍又何必日夜兼程而來?”
這位後世大名鼎鼎的劉玄德,那副尊容實在不敢恭維,招牌式的大耳朵配上高高的額骨,還有那雙長得不成比例的長臂,活脫脫就是個沒有進化完全的類人猿。讓人看了真想忍不住問一句:別人在進化的時候,你在睡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