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笮融其人(1 / 2)

下麵我們就要著重介紹一下,陶商降臨漢末之後打的第一個小boss:笮融。

笮融和陶謙是同鄉也是丹陽人,因為人豪爽樂善好施,在丹陽一帶也算是頗有名氣。在陶謙奉命出任徐州刺史鎮壓青徐黃巾之時,他便糾集了大批鄉黨投入其麾下,並因此獲得了陶謙的信任。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人難免都會有一些鄉土情結,總會覺得自己的鄉黨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陶謙成為徐州刺史之後,不但在丹陽招募兵勇編練出天下聞名的“丹陽兵”,更大膽啟用了頗有才名的丹陽名士笮融,更讓他出任下邳國相,督管下邳、彭城、廣陵三地錢糧,再轉運至徐州治所郯城。

不料,笮融雖然表麵上是個仗義疏財的名士,實則是個貪財亡義的無恥小人。在執掌了徐州錢糧命脈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對陶謙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反而趁此機會中飽私囊,在短時間內就貪墨了巨額的財富。可就算如此,他所做的這些手腳竟然還沒讓陶謙發覺,一直安穩的在這個位置上坐了好幾年。

笮融除了貪財好色之外還是個十分狂熱的佛教徒,他在貪墨了大批的錢糧之後,竟然大灑金錢在下邳郡廣興佛寺廟宇,還要下邳百姓日夜誦經念佛。東漢末年正是道家興旺而佛教式微之時,突然冒出下邳這樣一個“極樂世界”,自然引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以及信徒們紛紛遷入,前後竟多達五千多戶。出於對佛教的狂熱信仰,笮融不但對治下的佛教信徒免收稅賦,更將大批良田劃分給寺院僧侶用以自理。

而更為誇張的是,在每年佛祖誕辰也就是四月初八,笮融還不惜耗費大批錢糧舉辦“浴佛會”,召集數以萬計的和尚尼姑一起念經誦佛,同時大擺素齋宴席招待僧侶信徒,每次的花費都以億萬計——這些錢糧都是徐州百姓的民脂民膏。無論如何,憑著這些所謂的“善舉”,笮融在下邳硬是賺了一個“善人”之名。

曹操以替父報仇之名,揮兗州大軍大舉進攻徐州之時,笮融又立刻背棄了自己的恩主陶謙,帶著自己部屬逃到了廣陵投奔廣陵郡長趙昱。因為笮融偌大的名聲,他的出逃竟然還有萬餘善男信女拋家舍業繼續跟隨,讓原本熱鬧喧囂的下邳城一下子冷清了許多。廣陵的趙昱也不知道是不是也被所謂的虛名所迷惑,非但沒有立刻斬殺臨陣脫逃的笮融,反而還設宴款待了他,結果就在酒宴上被他砍了腦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陶商這隻意外出現的小蝴蝶,幺蛾子的小翅膀一扇,竟然讓曆史的軌跡出現了一些偏差。笮大善人並沒有和曆史上一樣在廣陵搶掠一番然後就逃過長江,繼續秣陵和豫章去,用他的菩薩手段幹掉薛禮和朱皓,反而就此占據了徐州數一數二的富城廣陵——也就是後世聞名天下的揚州城。繼續在城中大興土木,建造佛寺廟宇一心要重現下邳萬佛朝宗的盛況,力爭讓自己的菩薩佛光普照眾生。

很不幸的是,笮融雖然沒有選擇繼續南逃,可是陶謙卻也因為在實力折損太過嚴重,所以一時並沒有能夠抽調兵力去剿滅這夥叛軍。所以陶商新軍訓練初具成效之後,就立刻選擇這個背叛自己便宜老爹的笮大善人,作為自己第一個練兵的對象。如今徐州強敵環伺,笮融作為其中最弱小的一支(至少陶商是這麼覺得的),自然就難免成為新軍最好的磨刀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