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此時的陸正是什麼樣的感覺?身心凝而無一不適,形神合而遍體自在。如果有天地有中心的話,那他現在感覺自己就是天地的中心,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摸著天,一蹬地就可以踩遍大地,這當然是一種形容而不是真實,因為到了這個地步,陸正才有自己原來是自己的感覺,原來天地之間還有個自己。
知身境是身為天地,知心境是以心為天地,那麼知心境大成呢?很簡單,那就是以天地為天地,而我就是我。
什麼叫我就是我?這句話可不是如表麵上看起來那麼簡單,那意味著修行人具備了自成天地的能力!什麼叫自成天地,首先從修為境界上來講,修行人可以做到內在自足不假外物而存,這就是說,修行人可以做到不吃不喝而可以在天地之間存活。所以陸正才會在烤好了肉之後卻覺得不想吃,因為他壓根就不覺得有什麼饑餓之感。
當然這其中也有境界的差別,至少陸正現在雖然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實際上卻是在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之中,隨著形神的一動一靜自然煉化天地之間的生機元氣為己所用,就好像一般人呼吸一樣自然。而隻有到了知道境大成之後,他才可以真的連生機元氣都不需要煉化就可以做到自足。
除了不必吃喝飲食之外,隻要不大幅度的耗損法力,隻要保持神氣充盈,陸正現在就可以完全不思睡眠。在兩界山的時候,苦行僧曾經告訴陸正,他是不需要吃東西。也不需要睡覺的,那時候陸正驚奇大和尚神通廣大,而到了這個時候,他自己也已經能夠做到了。而那時候大和尚說的。飲食睡眠皆是纏蓋,是修行障礙,此時他也已經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悟。
自成天地的第二個意思就與神通法術有關了,修行到了這個地步。周身神氣充盈,法力在形神之間運轉,會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無形屏障,阻擋一切外在的侵害,比如這天地之間的塵埃就不會沾惹到陸正的身上,這也是他見到的修行人總是那麼一身潔淨的緣故。哪怕是一片樹葉落下也會被自然而然的偏轉,從一旁落下,而不會落到他的身上。
而隨著修行越高,法力的越來越深厚。這個無形的屏障所覆蓋的範圍將會越來越大。而且可以隨著修行人的心念收放自如。展開之時。甚至能夠籠罩一個山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這就是修行人的道場。這也是自成天地的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意味著修行人到了這時候,可以離開師父獨自修行。自有一方天地容身,或者說獨立建立一個門庭。
當然這一切陸正卻是不清楚的。雖然諸慧已生,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曉知天地之間所有的事情。而他此時定境已經與之前有所變化,因為他已經站了起來,並且睜開了眼睛,但是他的定境仍舊未散,周身散逸出法力鼓蕩湧動,一身神氣定而不定,隨著他的行走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周圍地上的灰塵和落葉被他散逸而出的法力鼓蕩吹開,隨著他來回走動,形成了一個圓圈。這就是自成天地的境界。
陸正此時在幹什麼?就在剛才的定境之中,他的神識感應到了天地靈氣,這一回他沒有像之前一樣與天地靈氣保持相互之間互不幹擾,而是很自然的就隨著天地靈氣遊蕩而去。
這是為什麼?難道他不怕回不來了嗎?道理很簡單,以前他的境界還沒到,就好比一個身無分文的人,自然固守家門,不敢出去遊蕩。但是陸正現在好比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大富商,正所謂身上有糧,走遍天下都不慌,隨著境界的提升,他自然知道此時隨著天地靈氣遊蕩而去是毫無危險的。
這一去才知道天地之大!
神識等於另一個自我,尤其是在知心大成之後,其實此時的神識已經不是之前的神識,因為這已經不在是一種感知的回饋,其神所及就如同其人親臨一般,神識的妙用也在隨著境界的提升不斷發生著變化。
進入天地靈氣之中,並不是說陸正的神識隨著靈氣遊變了天地之間,其實陸正哪兒也沒有,神識也並沒有離開自己,一直就在還元樹下。所謂進入靈氣之中,其實是神識於靈氣相感,自然從天地靈氣的變化之中,感悟天地之大。這種情形實在是筆墨難描難繪,勉強來說等於是嚐一滴即知海之鹹,不必盡嚐其水。任何的一絲靈氣之中,也包含著天地之大。
陸正的神識徜徉其中,不斷地與之感應變化,他的身上也悄然發生著種種的變化,周圍所有的天地靈氣以他為中心開始旋轉起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靈氣漩渦,然後又在下一瞬突然消失,隨即又形成一個更大的靈氣漩渦,然後又瞬間消失。而就在靈氣漩渦出現的同時,不知何故還元樹開始劇烈晃動起來,樹上好些葉子突然變得枯黃起來,還元果則變得幹癟不已。而就在靈氣漩渦消失的同時,這些葉子又再度變成了綠色,那些還元果也再度充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