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三火衍七相(1 / 2)

readx(); 陸正的心煉之法以七情煉化寒魄,所謂的七情當然不是凡人所謂的七種情緒,其實是三火衍七相.所謂三火,一為身中火,二為心中火,三為天之火,身中火發於其身,心中火便是其正定之念,而天之火則是來自於火靈神樹的火之神.三火齊聚,衍於七情之中,所以其實應該說是七情之火.此火有染化之功,所以才會激蕩一邊全神貫注看著寒魄變化的蘭瑤產生七情之變,不過她並非七情之身,對於其中一些變化並無所受.

一般修行人當然也能修成三火,但是三火衍成七相卻是未必了.在道門修行之中,當三火出現,往往是修習靜功,以涵養三火,使之得到滋養而不用,稱為含光固濟之法.佛門之中也是如此,雖無三火之名,但是靜定之功則是相同的.這一點就看出禦龍訣和其他修行的不同之處了,三火衍為七相,發用而不散,無偏無僻,無得無失.

這塊寒魄本是陸正在習練白衣人師父所傳授的感應物性之道的時候,偶然在溪流之中所得.天地有寶,散落天地之間,蠻荒之中有造化之奇,修行人隨機緣而得.這塊寒魄就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天材地寶,物性精凝,可以作為煉製神器的材料.當時白衣人師父就說假如陸正學過禦山訣,就可以將之煉化成器,十分適合用來煉製山宗法器.

七情煉化隻是第一步,完成了物性凝煉和激發的過程.寒魄從方圓不整的狀態變成了一塊可以放在掌心的一個圓塊,不薄不厚,晶瑩潤澤,內種仿佛還有七色彩光不時山洞,顯得精美異常.對於煉器來說,這當然還沒有完成,隻不過是寒魄本身物性被完全的喚醒和激發,但是陸正尚未賦予其真正的妙用,煉器之道接下去的一部是最為重要的,就是賦予法器真正的靈性和玄妙變化.這不僅僅需要煉器者本身對於所煉製的材料的認識之精準.更是神念達到一定程度的修為.更夠賦予法器煉器者本身法力之中所具備的的種種玄妙.

一件法器之妙用除了來自於法器本身的物性,更重要的是煉器者如何去煉製,其中的過程也是一種人和物相互協調的過程.法器妙用不可能脫離物性,但是其物性如何與修行人的神念法力融合.承載神念法力所賦予的變化.其中便是火候和經驗的問題.這情形有點像是修行界之中師父調教弟子.弟子本身適合修行哪一種法訣,這是先天的資質,但是其問題如何.成就如何,還是與師父的指教和點化有著莫大的關係.

陸正在煉製這塊寒魄的時候,旁觀的除了蘭瑤和遠處不敢輕易靠近的其他建木之精之外,還有就是在玉佩之中的白衣人了.相比蘭瑤之驚奇,白衣人可是不遑多讓,而且可能比蘭瑤更為讚歎.

蘭瑤所驚所奇是整個煉器過程之中的變化之異相,而白衣人的讚歎則是來源於對陸正煉器過程之中對於七情火的精微掌控,拿捏火候簡直是不亞於任何一位煉器的大宗師,隻怕是地宗長老任道直來煉製這塊寒魄,恐怕在初期的喚醒激發物性,也隻能到達這個程度了.

白衣人深知其中的難處,而且要知道陸正這可是第一次煉器,而且四周環境如此雜亂,煉器大師煉器那可是要閉關杜絕一切滋擾的,哪能像陸正一樣,直接就在天地之間,周圍那麼多建木之精的注視之下,不避三光,如果其他的煉器宗師看見,簡直就要開罵了,哪個什麼也不懂的師父教出來這樣二愣子一樣的徒弟.當然了,白衣人並非不知道這一切,但是他所傳的心煉之法與修行界的煉器之法有著極大的不同,恰恰要的就是這份環境,要知道如此一來,陸正可是在天地之間,萬物之中煉器.

接下來本來應該是賦予寒魄種種妙用了,依照白衣人師父的說法,陸正應該以禦山訣的法力,將寒魄的物性凝煉成一種山氣,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陸正修煉禦山訣,凝煉形骸,而且這塊寒魄會成為一件極為趁手的法器,用來施展山宗種種法術.

在山宗之中弟子門人最重要的就是在修成道身之後,行遍天地之間,尋找合適自己的名山,凝煉山氣作為接下去修行的基礎,以及成就自己的一件本命法寶.這塊寒魄就非常適合凝煉成一件這樣的法寶.但是出乎白衣人意外的是,陸正並沒有繼續這樣做,而是收了法力終止了繼續煉器的過程,讓這塊寒魄成了一件半器,也就是沒有完成器的半成品.

蘭瑤雖然跟這個修行人陸止一賭氣,但是還是忍不住一直看著他煉器,眼見他突然停了下來,他口中所說的什麼寒魄停留在了他的掌心,不由脫口而出道:\"怎麼?已經完成了嗎,它變成了什麼東西!\"

陸正將手衝蘭瑤一遞,道:\"你想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