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豪言一諾輕生死(1 / 2)

readx(); 永久網址,請牢記!

塵凝榭淡淡說道:“月明無心,代輔天不必費心問塵凝榭的意思,願意做什麼,不願意做什麼,塵凝榭自己心裏很清楚!”

淵無咎目露讚許之色,同時也知道塵凝榭這樣說,便是不會故意與自己作對。比·奇·小·說·網·首·發這樣一來,他仍舊是將道門各宗牢牢的握在手心。淵無咎清楚,這並不是自己的威望足以服眾或者自己的修為將他們壓製。而是時機如此,此時的道門不宜亂,所以縱然他們對自己有些看法,但是始終還是為了照顧大局而聽從自己的安排。

岸無涯心中感慨無比,到了此時此刻他才徹底明白那天淵無咎對自己講的那番話的意思,人心不會齊於他,但是他也不需要去讓人心齊於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意見,但既然是大修行人,終究還是會按照他們本身的身份和地位去做事。

身為一門宗主,所謂的自己,早已不是個人自身,而就是整個宗門。這其實也可以說是修行的一部分。當元神展開去觸摸肉身之外的天地,得道萬物的回饋,從而更好的凝煉自身,這就是知道境的修行。是將原本肉身所局限的自我打破,在神念所及之處的天地之間,與萬物混成一片,神念所及便是我身,這是知道境的修行。

然而在此之後,自然還需要從萬物之中收攝己身,明白物我主賓的分別,否則便容易入於迷亂劫之中,不知與他人和萬物的界限何在。而更進一步來說,當從知道境進入知命境界的修行,修行人便要從萬物的來處,去尋找真正的自我。或者說並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是自我的元初和原點。

那就是當這個天地之間還沒有我的時候,我在哪裏?好比是這盈滿天地之間的萬物,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但是當這些萬物都還沒有出現在天地之間的時候呢?萬物從何而來,作為修行人來說,“我”又如何出現在這天地之間?

與萬物混同,是感應萬物之中的知物境界,但知物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知我。在聖宗所定的境界之中隻有知身和知心、知道和知命以及知天,卻沒有一層境界叫做知我境?這是說修行人不需要知何為自我嗎?當然不是,哪怕是以號稱需破我執而成就無我相解脫境界的佛門,也是需要好好麵對何為自我。修行之中,其實在身心相合之後才能談自我。此“我”與凡人之幻我不同。之所以沒有專門的一層境界叫做知我境,那是因為在每一層的境界之中,修行人都麵臨何為自我的拷問!

任何一門修行,之前所經曆的一切修為並不是在境界突破之後便成了無用,好比說修行到了知命境,是不是就不需要再去修煉知道境的法訣了呢?當然不是,從修行而言,所謂步步遞進,前麵所修的一切,永遠是後來修行的堅固基石。所以即便是這些宗主們早已突破了之前種種境界,但是到最後的每一層修行的突破,根基仍然是來自之前所修證的種種。

隻要仍然在天地之間,便不可能違背天地運轉和萬物變化之道,隻要是身為一門宗主,那麼必然就是一個宗門作為與天地之間萬事萬物感應的基礎。這也就是這些宗主們之所以能夠向淵無咎妥協的緣故。

不提岸無涯心中百般思量和感慨,淵無咎既得眾位宗主認可,於是當即轉身向率意山飛去,眾位宗主緊隨其後。眾人都是大修行人,飛天速度極快,不多大一會兒便來到了率意山上空。

遠遠地就看見驚百裏一臉凝重站在率意山的上空,身後更隨著一大片的雷宗弟子,個個手持法器,而就在他們的頭頂之上,還回旋飛舞著兩根黑色棍狀之物,不用說便是喚物杵了!

再看地下率意山,四麵八方擠滿了成片的修士,之前根據雷宗弟子上報,至此為止,率意山附近已經圍攏了三萬六千五百多修士了,這當然也隻是一個大約之數,但是卻不會相差太多。畢竟這段日子以來,雷宗弟子幾乎全部都在此維持各種秩序。

此時這數萬修士卻是安安靜靜的,誰也沒有說話,淵無咎等人一眼掃過去,隻見那些修行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坐著的,是小部分。另外還有將近一大半多的修行人卻是站在那裏。

淵無咎等人發現,那些坐著的修行人之中大部分有名有號的宗門以及世家子弟,或者散修之中修為較高的,都占據率意山周圍的一處,或者安然靜坐,或者淡然旁觀,一個個都十分鎮定。其中有不少人他們還都是十分熟悉和認識的,那些修士感覺到天上的目光掃來,紛紛睜開眼睛,或者點頭示意。

但是這些人數卻不到小半,剩下的站著的大部分都是些散修,他們臉上個個均有怒容,手中也緊緊握著各種各樣的法器,幾乎所有的目光都帶著濃濃的恨意,衝著率意山那邊望去。他們的目光並不是交織在驚百裏身上,而是驚百裏下方,那如花朵一般綻放開來的率意山的中心,站在那一數十丈高的大石花柱上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