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陸正乃是天地之主,所經之處有萬物從令之福緣。∈↗頂點小說,這一動念加速,萬物頓時響應如潮,雖仍舊是神行之術,但是卻有萬物避讓相推進之功。怎麼形容這種情況?就好比是陸正就是海中的一艘船,萬物就是托舉船身的海水,潛行默運掀起潮流湧動將他推送向前。為什麼萬物從令稱為福緣?此非陸正修行求證之功,而是因煉化了天命花成為天地之主,所以能得萬物相從,故稱福緣。福者,天地所鍾也。
原本陸正距離那暫時棲身的山洞就已經很接近,不過當年苦行僧帶著他卻走了許久,現在自然知道那是苦行僧遷就他的傷體,所以走得極慢的緣故。若是苦行僧自己一個人,當然不需要那麼久。此刻陸正得天地之力相助更是迅速,感覺他自己並沒有動,倒是物境化轉,自行變化湧來。不到幾個呼吸,便遠遠地看見了那個山洞所在。
這一刹那,陸正忽然就明白了修為到了知命境的變化,在洞徹了萬物變化之後,漸漸能與種種變化相合。萬物變化而我不動,所以能製變而為己用。就以如此簡單的神行法術而言,在知心境所能做到的是運轉自身神氣,消耗的是自身的神識和法力,可以稱為禦身。而到了知道境則是形神變化相合之道,與萬物相感,可以說是禦形。但在這知命境,又有不同,因含命轉之功,所以萬物如我,物境變化與形神合一,可以稱為禦境。已不再是我身之動,而是物境自移。
說來這一悟簡單,但若不是有天地之力相助,加上陸正本身悟性極高。在風宗之時又從老瘋子那兒學習到不少形神運轉之道,否則還真不容易領悟到這禦境之功。修行到此地步,道門修行人稱為萬物在我之境,大象運行之天。
心悟命轉之功,陸正就停下了落步,神行之術立即有了玄妙的變化。此身不動但整個物境都在他腳下飛速滑動。轉眼之間,就來到了那山洞之前。陸正心中也微微詫異,這速度真是好快。但轉念一想的,想到每次荒未央都是帶著自己直接劈開物境,跟那種神通法術相比,自己現在的法術卻又不怎麼樣了。
當然這些不過是心中刹那之念罷了,到了距離山洞三十丈之處,陸正便停下了腳步。前方可是站了不少人,在山洞前後各有兩人。天空之上還有六個圍成一圈,加起來正好十個。而這十個人個個都是身披僧衣的光頭和尚,手持各色法器,果然是佛門高人。這十個和尚之中九個是黃色僧人,隻有高空六人之中的一個方麵闊耳、身量高大的中年僧人才在黃色僧衣之外又披著一身紅色袈裟,看樣子輩分要比其他九僧來的要高。而赤靈則就在這些僧人的包圍的中央,站在山洞之上,滿目的戒慎恐懼。口中低聲咆哮不絕,身上紫色火焰吞吐不定。看樣子隨時就要爆發出吞天之焰。
雙方正對峙之中,那九個和尚手中或持白色法螺,或持木魚,或持淨瓶,或持大輪之器等等不一而足,九名僧人。皆有飛天之力,都有著相當於知道境的修為。唯獨那身份最高的和尚手中空無一物,但是他麵容剛毅威武,帶著一分木訥之色。他的頭頂後麵隱約現出一輪圓光,卻是分外寶相莊嚴。立身之處,隱約有禪音彌漫,顯然一身修為極為不俗,以陸正看來隻怕有了羅漢果位。也就是知命境,但離大羅漢果位即知天境,還有一些距離。
陸正逼近,這位羅漢果位的和尚感應到萬物異常之動,濃眉一軒,打破僵持局麵,猛然大喝一聲道:“又有妖物逼近,眾僧速速出手!”隨即伸手一扯自己身上的袈裟,揚手一揮就向赤靈拋去,同時其餘九名和尚一齊催動法器,頓時法螺奏響,木魚聲起,無邊禪音佛力彌漫開來。
雙方對峙之際,原本各有顧忌,這夥和尚修為雖然強悍,放到修行界任何一處都是不可小覷的力量。但赤靈又豈是好惹的,不論其他,就是他那一身紫火,就不是好惹的,一個不小心沾上了,就算是知道境的修為,也未必能夠抵抗,這是天地之間的紫火之王。因此這些和尚才有所顧忌,誰也沒有搶先出手。但陸正的出現所帶來詭異的萬物異常,撥動了原本就極為緊張的氣氛,這和尚心性剛毅,當即決定搶先出手。
隻見那和尚的血紅袈裟飛揚而出,竟在虛空數度變大,迎風展開將赤靈頭上一片天空遮蔽得嚴嚴實實。而袈裟展開之際,上麵一縷縷的金線以及鑲嵌的一顆顆寶珠頓時發出奪目的光輝,金線閃爍,發出道道猶如實質的光芒,金光落在山石之上,能夠直接無聲無息就將山石切開。隨著金線閃爍交織,無數金光化生而出,鋒利無比地掃向赤靈。而寶珠之中的熠熠光輝,更是奪人心神,竟有幻亂元神之功。
這還不止,就在袈裟籠罩之下,其餘九名和尚極為默契地催動手中法器,法螺聲、木魚聲,聲聲皆帶著無形穿透之力,以奪人心魄的佛力,直衝赤靈而去。因為袈裟籠罩,這些震動元神的佛音禪響之力也,聚而不散,衝擊回蕩,竟在袈裟加持之下,擴大了數倍,威力更是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