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紀,太祖武皇帝,沛國譙縣人,姓曹名一操一,字孟德,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代。
東漢桓帝在位時,曹騰任中常侍大長秋,封為曹亭侯。他的養子名曹嵩,繼承了他的封爵,曾官至太尉,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從誰家過繼來的。曹嵩生下了太祖。
太祖兒時就機靈能幹,遇事會隨機應變,但放一浪一形骸,意氣用事,不注意德行和學業的修養,所以當時的人都沒有注意到他,惟有梁國人橋玄、南陽人何顒兩人能認識到他的雄才大略。橋玄曾對太祖說:“天下將大亂,沒有治國安邦之才不能拯救,能平定天下的,恐怕就是你吧!”太祖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做了郎官,後又任洛陽北部尉,升任為頓丘縣令,被召入朝廷做議郎。
漢靈帝光和末年(183),發生黃巾軍起義。太祖被任命為騎都尉統領羽林騎兵,討伐潁川的賊寇,後升為濟南國國相。濟南國轄有十幾個縣,各縣長官大都攀附皇親國戚,貪贓枉法,民怨民恨,太祖上奏皇帝,罷免了其中八個官員。又嚴禁過分祭祀鬼神,使作一奸一違法之徒威風掃地,一時濟南國中秩序井然,安居樂業。過了許久,被召回朝廷任東郡太守,但沒有赴任,以生病為由回了老家。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人網絡八方豪傑,密謀廢漢靈帝,擁立合肥侯為皇帝,他們聯絡太祖參加,太祖拒絕了。王芬等謀反事件果然失敗了。金城人邊章、韓遂斬殺刺史、郡守,聚集十多萬人,大舉叛亂。一時天下動蕩。朝廷命太祖為典軍校尉,恰逢漢靈帝去世,太子劉辯即位,由何太後掌宰朝中大權。大將軍何進與袁紹密謀誅殺宦官,太後未同意他們的作法。何進便召董卓入京,即刻廢皇帝為弘農王,另立劉協為獻帝,京都之中亂如麻一團一。董卓上奏舉薦太祖做驍騎校尉,準備與他共商朝政。
太祖改名換姓,向東走小路逃往家鄉。出虎牢關,途經中牟縣時,引起當地亭長懷疑,被抓回縣城。城中有人暗認出他,為他求情而被釋放。董卓此時已除掉太後和弘農王。太祖到了陳留縣,變賣家產,募集義軍,準備征討董卓。十二月,才在己吾縣樹旗起兵,這時已是漢靈帝中平六年(189)。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亻由,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國相鮑信同時起兵征討董卓,他們都擁兵數萬,共推袁紹為盟主,太祖代理任奮武將軍。這年二月,董卓得知各地興兵征討自己的消息,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董卓仍統兵駐守洛陽,縱火燒毀了皇宮。這時袁紹駐兵河內,張邈、劉岱、橋瑁、袁遺駐兵酸棗,袁術駐兵南陽,孔亻由駐兵潁川,韓馥駐兵鄴城。董卓兵眾將廣,袁紹等都懼怕當先遣軍。太祖說:“我們義軍是討伐叛亂,現各路軍兵都已會合,諸位還有什麼疑慮的?要是董卓先前獲知太行山東起兵的消息,仰恃天子的聖威,占據洛陽一帶的險要地方,遣兵東進控製天下,盡避他的行動是不道義的,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很大的憂患。如今他焚燒宮殿,挾持天子西遷,天下驚恐,百姓不知依附何人,這正是天意要使他滅亡的契機。一戰就能安定天下,機不可失。”便領兵西進,準備攻占成皋縣。隻有張邈派部將衛茲帶一部兵馬協助太祖。太祖部隊到了滎陽汴水,與董卓部將徐榮遭遇,雙方激戰,太祖軍隊失利,傷亡較大。太祖在激戰中被流箭射中,坐騎也受了傷,他的堂弟曹洪把自己的戰馬讓給太祖,太祖才得以連夜逃離險境。徐榮見太祖帶的兵雖少,但都能齊心奮戰,堅持了一天,認為酸棗不易攻克,也領兵返回。太祖回到酸棗,見到各路軍隊共計十多萬人,終日設筵大吃大喝,不思大業。太祖前去教訓他們,並謀劃說:“諸位聽我的計謀,讓勃海太守袁紹率河內郡的部隊到孟津;酸棗的各路將領駐守成皋,控製敖倉,封鎖頧轅、太穀二關,占據所有險要之地;再讓袁術將軍率領南陽的軍隊進軍丹水縣和析縣,挺一進武關,威震三輔地區;各路大軍都高築壘牆、深挖溝壕,避免與敵交鋒,多設疑兵,迷惑敵方,彰明我們的行動是以正義討伐叛逆,天下速可平定。現已以正義召集了各路軍隊,卻瞻前顧後,不敢進兵,天下百姓絕望,我本人替你們感到羞恥!”張邈等人沒有采納他的計謀。太祖因兵少,便與夏侯..等人同去揚州召募士兵,揚州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把四千多名士兵交接給他,回到龍亢縣時,大部分兵士都叛逃了,到了輊縣、建平縣,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士兵,進駐河內郡。劉岱與橋瑁積怨很深,劉岱殺死橋瑁,讓王肱兼任東郡太守。袁紹與韓馥商議要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被太祖拒絕。袁紹曾得到一塊玉印,在席中推到太祖肘邊讓他看,太祖便笑了笑,然而十分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