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歎為觀止的文化藝術之最(2)(1 / 3)

《大英百科全書》創始於1768年,現在在美國出版,是一部曆史悠久,連續修訂,享譽世界的權威性、學術性綜合百科全書,內容涵蓋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社會、語言、宗教、民族、音樂、戲劇、美術、數學、物理、化學、曆史、地理、地質、天文、生物、醫學、衛生、環保、氣象、海洋、新聞、出版、電視、廣播、廣告、軍事、電腦、網絡、航空、體育、金融等二百多個學科。《大英百科全書》第一版於1768-1771年創始於蘇格蘭愛丁堡。20世紀初該書版權歸美國人所有,現由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該書素以學術性強,權威性高著稱,也是中國知識界最熟悉的英文百科全書。該書第15版於1974年問世,共30卷,1985年增至32卷,分為4個部分:《索引》2卷;《百科類目》1卷,是全書知識分類目錄;《百科簡編》12卷,有短條目80000餘條,又是一部可供單獨使用的簡明百科全書;《百科詳編》17卷,有長條目670餘條,係統地介紹各學科知識,重要人物,曆史,地理等。該書每年增補和修改部分條目,出一新版,同時出版《年鑒》1卷。

大英百科全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權威的百科全書,是世界三大百科全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誕生於18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氛圍中。

第一個版本的大英百科在1768年開始編撰,曆時三年,於1771年完成共三冊的大英百科全書。這套百科全書依英文字母編排,其主要優點為實用性。

在1901年美國出版商買下大英百科全書的版權後,出版與編輯工作逐步轉移到美國;現在我們熟知的“大英百科全書公司”已是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美國公司。1929年,隨著第14版的問世,大英百科更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邀集近1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位學者專家參與撰述,大量收錄歐洲以外地區的資料,完成全部24冊的第14版,確立了它在百科全書界中最崇高、最具權威的地位。此外,大英百科公司在電子出版核心媒體發展上麵也不落人後。在1989年出版第一個多媒體百科“康普頓多媒體百科全書”。1994年公司推出大英百科全球網絡版,成為網絡上的第一部百科全書。如今,雖然出版的媒介已改變,但大英百科全書的使命仍與1768年創立時一樣,成為全球參考書、教育與學習的領導者!

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年間官修的一部大型綜合性寫本類書,所謂寫本類書,是指其既不是刻本,又不是稿本,也不是據其他版本錄寫的抄本,而是一成書即為手寫形成的類書,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裝幀華麗,黃綾麵,八開本,硬包背裝,朱色的版框界行,朱色的旬讀,墨筆正文,引用的書名全部用醒目的紅字標出,字跡工整,統一使用端正的楷書抄寫,字的墨色黝黑,帶點古香,對於名物器什、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繪製圖形,形態逼真,精致典雅,堪稱古代書籍插圖中的佳作。

《永樂大典》開始編纂於明永樂元年(1403),當時,明成祖朱棣假祖訓“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攫取了其侄建文帝的帝位,為了表示講修文治以安撫和籠絡人心,加強鞏固其統治地位,他奪得帝位不久,遂命解縉等人編撰這部書。次年11月,初稿進呈,朱棣認為該書內容不夠詳備,不符修此書的原意,故而又增派太子少師姚廣孝等參與,重新編修。這次參加編校、抄寫的達2100多人,曆時五年,於永樂六年即1408午12月14日完工,共輯錄圖書七八千種,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經、史、子、集、釋、道、戲曲、評話、醫生、工技、農藝等各類著作無所不錄,搜羅甚廣,資料頗豐。整部典籍共22877卷,外加目錄等60卷,裝成11095冊,朱棣為這部亙古未有的巨帙之書題寫書名為《永樂大典》,並親自序文,稱讚這部叫“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旁搜博采,彙聚群書,著為奧典。”

《永樂大典》改變了以前類書單純分類的弊病,吸取了韻書以韻檢字的優點,確定了“用韻以統字,用字以係事”的編撰方法,對每一個韻目,都是先注音後釋文,並附該字從鍾鼎文到行草的各種寫法,更便於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