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院子裏的搖椅上,吃著香甜的西瓜,還有爺爺搖的蒲扇,別提有多愜意了。就連晚上的睡夢都是如此的踏實。
窗外的的雞鳴聲叫醒了熟睡中的易江,放肆的撐了個懶腰,寬闊的大炕上隨便怎麼拉伸身體也不用擔心掉下床。
“娃,爺給你烙的饃,煮的雞蛋,快吃。”。易江享受般的接過爺爺手中的食物。
“爺爺,這麼多年了,你一個人怕是很孤單吧”。
“爺還好,村裏的老人經常坐在村口的大榕樹下歇涼聊天呢,爺不孤單”。
“爺爺,村裏現在還有多少人?”
“沒有多少人了,都是些老人,農村待不住年輕人。”
“那現在沒人種地了嘛?”
“不種了,年紀大了,種不動了,這裏水不行,一年也見不了幾個錢,種點夠自己吃就行了”。
這一老一少就這樣聊著天,農村人口的流逝,讓現在的農村老年人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了。多陪老人說說話也許就是現在最大的孝。
易江吃完早飯,陪著爺爺喂著雞,喂著羊,這一切都讓易江有不一樣的感覺。
做完這一切陪著爺爺到村口的大榕樹下乘乘涼。
爺爺的孫子回來看自己別提有多高興了,帶著孫子到處炫耀。
“這是我的大孫,咋樣,長的俊不俊?”
“我孫子有出息,考上大學了”。
“我的孫子專門從大老遠的地方回來看我”。
老人無比自豪的向著乘涼的左鄰右舍介紹著自己的孫子。
看著爺爺的樣子易江也是很高興,如果一直能陪在爺爺身邊就好了。
下午,爺爺又出門去買東西去了,不知道準備給心愛的孫子準備什麼好吃的晚餐。易江百無聊賴的在院子裏四處轉悠。
推開房屋正中間的塔屋,一副沒上漆的棺材擺在一旁。農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年齡大了的老人早早的就把自己以後得歸處準備好。
塔屋正前方是掛著一張年代久遠的遺照,對索自己的記憶完全沒有印象,然而照片下發著光的一塊模樣古樸的玉佩深深地吸引著易江的目光。
易江不敢亂動便退了出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當他退出這個房間的時候,發光的玉佩再次黯淡了下來。
不一會爺爺回來了。
“娃,爺爺給你買了個大西瓜,還有好多好吃的”。爺爺總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留給孫子。
“爺爺,我都這麼大了,不應該吃零食。”
“怕什麼,吃,爺怕娃回來住不慣,吃不好”。
“爺爺,我出生在這裏怎麼會住不慣呢,爺爺的油潑麵我喜歡吃的不得了呢”。
易江突然問道“爺爺塔屋裏的照片是誰啊!”
易江一邊拉著爺爺的手一邊往塔屋裏走去。
“唉,那是你奶奶,你奶走的早,在你爸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
隨著塔屋的門再次被易江推開,那枚古樸的玉佩再次發出淡淡的光芒。
爺爺抬頭望去驚訝到“這,這,”話都說不利索。
易江來到照片前,咚的一聲跪在地上,連磕了三個響頭。叫了一聲“奶奶”
而照片下的玉佩像是有了感應一樣發出的光芒更加明顯。
爺爺連忙說道“這是天意,天意啊,老太婆,你的孫子來看你了,你的玉佩有了傳人呢”。激動的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