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汪偽76號與杜月笙之間的暗戰(1)(1 / 3)

杜月笙其人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原名月生,出生於江蘇省川沙廳,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市浦東新區。後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作為中國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有“中國黑幫老大”和“中國第一幫主”之稱。

杜月笙家境貧寒,幼年喪母,父親另娶,可杜月笙還不滿4歲,父親就又病故了。幸而杜月笙的繼母非常善良,每日做苦工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維持母子倆的生活,還供杜月笙進了學堂。然而,沒幾年,杜月笙的繼母也病故,杜月笙隻好到姥姥家投奔舅舅,不想,舅舅和舅母對杜月笙不僅苛刻,而且百般刁難,唯一心疼杜月笙的姥姥也無力撫養杜月笙,迫不得已,14歲的杜月笙離開了家鄉,獨闖上海灘。

初到上海灘時,杜月笙在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後來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後來,杜月笙認識了上海第一大幫派青幫的一個頭目,加入了青幫,再後來,杜月笙認識了黃金榮,從此,杜月笙開始在青幫內嶄露頭角。

黃金榮當時在法租界內當巡捕,破案有一手,而且非常善於討好法國人,跟了黃金榮之後,杜月笙做了兩件事,獲得了黃金榮乃至黃家上下的認可。

第一件事,就是悉心照顧黃金榮的妻子林桂生。林桂生是黃金榮的結發妻子,和黃金榮同甘共苦多年,在黃家上下威望極高,杜月笙年紀不大,但是照顧重病的林桂生,卻極為耐心,極為勤快,這讓林桂生頗為開心,對這個聰明伶俐、腿腳麻利的小夥子倍加讚譽。因此,在林桂生病愈後,就向黃金榮極力推薦杜月笙,這讓黃金榮對杜月笙頗為重。

第二件事,就是幫助黃家找回鴉片。當時,黃金榮在法租界內倒賣鴉片,在一次運送鴉片的過程中,一批鴉片被人劫走,大家都束手無策,可杜月笙卻向黃金榮要了一杆槍,說自己要去找回這批鴉片。黃家上下都不相信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能找回這批鴉片,可就是這個年輕的杜月笙,硬是查到了這批鴉片的下落,然後帶著黃家的幾個兄弟,把鴉片給找了回來。

憑著這兩件事,杜月笙成為黃家的鴉片“提運”,後來,黃金榮還將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的“公興俱樂部”的經營權交給了杜月笙。

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的庇護下,成立了“三鑫公司”,壟斷了法租界的鴉片提運,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杜月笙出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納稅華人會監察,那一年,杜月笙才37歲。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一起組織了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後,杜月笙曾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等職,雖然都是沒有軍權的虛銜,但其社會地位卻因此極大提高。1927年9月,杜月笙擔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到了1929年,杜月笙就升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的最高職位。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彙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

1930年,杜月笙在家鄉買地50畝,大興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杜家祠堂落成,連蔣介石都親送匾額“孝思不匱”以表示祝賀。這個豪華的杜家祠堂,後來成了遠東最大的地下嗎啡和海洛因加工廠。

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恒社。恒社最初成立時,有一百三十多名門徒,到1937年,就擴展到五百二十多名門徒。這些門徒分布在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上海市社會局、新聞界、電影界,使得恒社的力量極為強大。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杜月笙加入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任後援會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他為抗日籌集了大量的物資,向抗日軍隊捐贈了5000支快慢機手槍,還向中國共產黨捐獻了許多通訊器材,甚至還有裝甲車。有一次,他得知八路軍急需一批防毒麵具,便出資從國外進口了1000副防毒麵具,送給了八路軍。

在抗日戰爭期間,杜月笙為了拒絕日本人的拉攏,遷居到香港。到了香港之後,杜月笙繼續指揮自己的幫會從事抗日活動,而他則擔任了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協同戴笠一起從事鋤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