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的形象,不過是讓大家對後續的案件更加感興趣了。
火車這個被寫了無數次,都給寫爛了的案發現場,秋煥會寫成什麼樣呢?
故事的開局,波洛在敘利亞阿勒頗協助法國軍方偵破一起內部案件後,便計劃搭乘托羅斯快車去伊斯坦布爾,接著轉車回到歐洲。
在伊斯坦布爾,波洛見到了舊友布克先生,在其幫助下,他登上了東方快車,也就是故事發生的地點,正式進入了主題。
波洛在車上結識到了一群表麵看起來互不相識卻是各有經曆的旅客。
其中包括雷切特和他的隨從,以及其他一些來自於不同國家的乘客。
本以為會是一場輕鬆愜意的旅途,但是,才相識不久的雷切特突然找上了波洛,聲稱生命受到了某些人的威脅,於是請求波洛過來保護自己。
雖然波洛隻是個偵探,但是其聲名遠揚,深得雷切特的信任。
思慮一陣後,波洛原本是想要推辭掉的,但還是決定暫時先觀察觀察。
可就在這觀察等待的時候,慘案發生了。
當晚,列車因為暴風雪的肆虐,停滯不動。
而就在這個夜晚的深夜時分,雷切特的包廂內,他身中十二刀,包廂的門從內部被反鎖,窗戶開著可雪地上沒有腳印。
太詭異了,一切都太詭異了,絕對是精心準備的謀殺!沒有人會身中十二刀自殺的。
可是,這場計劃縝密的謀殺裏,留下的線索太淺顯,難以追蹤調查。
如果沒有遇上波洛,大抵這會成為一場未解謎團,也會讓背後的凶手們得逞。
但可惜的是,波洛正好就在這裏,或者換個說法,正是因為有了波洛才有這場凶殺案。
遇到棘手的案子,波洛當然是操起偵探的行當,開始調查起來。
到了這一點,也讓在場所有觀眾精神集中起來了。
來了來了!他們心中狂呼,從這就能看出來,秋煥所吹噓的“神探”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實。
要是圖片與實物不符的話,那可不是差評那麼簡單了,才被高高吹起的球煥,很快就會被重重摔在地上。
楊餘也是小心了起來,他竟然沒從書中的蛛絲馬跡上,看出這本書真正的凶手。
這隻能說明兩個可能性,一是他太菜了,沒有看出來。
二就是秋煥太菜了,刻意隱瞞了不少關鍵信息,讓他看不出來。
怎麼看都是第二點吧.......楊餘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他才不想承認自己的推理能力差,畢竟是以寫推理小說成名的作家。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襲紅衣的林依依居然走了過來,笑嘻嘻地中場采訪了楊餘一句。
“楊餘先生,我看您閱讀得挺快,已經讀到相當靠後的部分了。”
“不知您看出凶手了嗎?”
“咳咳。”楊餘正襟危坐,“我當然看出來了,凶手是可能是乘客中的某個人。”
“但我現在不想劇透,雖然我和秋煥先生算是競爭關係,但我還是不想破壞觀眾們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