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正確答案卻是全選,這簡直是不讓人活了。
楊餘手在顫抖,他剛剛信誓旦旦承認,凶手是某個人,而不是某些人。
不行.......他搖頭,絕對不能那麼快認輸,他必須要找個方法化解這死局。
而就在楊餘絞盡腦汁思考對策時,終於有讀得快的讀者讀完了整個故事。
死者雷切特打破了所有人對傳統受害者的認知。
一般來說,受害者都該是更該受人同情的,畢竟已經付出了生命代價。
但《東方快車謀殺案》裏的受害死者雷切特,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渣。
多年前,他綁架了一位上校的女兒,以此向上校勒索巨額贖金。
盡管上校支付了贖金,但雷切特仍然殘忍地殺害了他的女兒,並將她的屍體拋棄。
這一罪行給上校一家帶來了撕裂般的傷痛。
上校的妻子在得知女兒遇害後,因受到了打擊而休克、早產,最終醫治無效後死亡。
上校本人也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最終選擇開槍自殺。
此外,照看上校女兒的保姆卻被警方誤以為是共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也自殺了。
至此,上校一家被雷切特害得家破人亡,人神共憤,光是從文字中,都能感受到一股壓製的怒火。
雷切特在勒索到了巨額贖金後,便利用這一些贓款逍遙法外。
他不僅僅逃脫了法律的製裁,還在後來通過買賣假冒文物的生意獲取了大筆金錢,繼續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
但是,他的罪孽還是被人銘記著,這一趟東方快車之行,就是對他罪行的審判。
整個火車,就是為他定製的棺材。
十二位表麵普通的旅客,實際上都是上校的老相識,共同謀劃了這起案件。
其中有人將仇恨埋在心底,當上了雷切特的秘書,負責監視雷切特的一舉一動,給他下安眠藥。
還有人成為了雷切特的仆人,在列車上為他服務,並趁機了解他的生活習慣和行蹤。
當一切基本信息摸清楚後,當列車因暴風雪被困在溫科夫齊和布洛德之間時,凶手們開始行動。
他們首先確保雷切特的包廂門在內部被反鎖,這樣一來,即便有人試圖從外部進入,也會發現門被鎖著,從而減少了被發現的風險。
他們還故意將包廂的窗戶推開,窗簾也拉上去,刻意營造出一種凶手可能從窗戶逃離的假象,來誤導波洛。
這也的確非常精妙,因為就算真是從雪地裏跑出去,暴風雪也會抹平一切痕跡,讓人難以追蹤。
除此之外,一些偽造的證據也是老生常談,例如煙鬥之類的東西,想讓偵探往凶手抽煙的方向聯想。
一切準備穩妥後,十二位凶手輪流潛入了沉睡中的雷切特房間,用刀每個人輪流捅了一刀,終於完成複仇。
整個案件中間撲朔迷離,十二位凶手共同的智慧下,偽證誤導層出不窮,光是讀著,就能感到頭皮發麻。
事實上,大家的確頭皮發麻了,尤其是楊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