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淨的客專激情
夕陽下,魏軍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他站在車間門口已經有一會了,直到看見場長陳昌萬打了一個手勢,車間裏的第一槽軌道板開始澆築,他才快速走進車間。半個小時後,軌板場首塊CRTSII型軌道板試製完成,電子信息化記錄數據顯示機械設備性能穩定。魏軍不經意的露出一絲笑容,輕舒了一口氣:設備使用正常,看來第二條生產線和打磨線安裝速度就會更快些了。
魏軍是中鐵四局五公司石武新鄭軌板場機械主管,他清晰地記得那天是6月5日。軌板場擔負著石武客專站前工程3、4、5、6四個標段內188.4公裏約5.8萬塊CRTSII型軌道博格板生產任務,工期從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計22個月,所有機械設備容不得有絲毫的毛病啊。“陳場長,我和廠家的兩名技術人員對打磨線的設備安裝走向及性能調試等事宜,剛剛再次核定了一下,覺得車間裏磨床走向可以側左位移2公分,以便以後毛坯板批量進場打磨時的運輸線路更順溜。這是簡要的方案草圖,你看看?”48天後,魏軍在車間門口,把一份報告遞給陳昌萬。
車間裏,工人們有的在預製CRTSII型軌道博格板,有的在裝運毛坯板,還有的正在綁紮鋼筋、磨具塗油。車間外存放區,兩台龍門吊和工人正在吊放運出來的毛坯板。
“魏軍,一會業主和局指的領導帶著專家要來看軌道板首次揭板試驗,關鍵是要獲取博格板水泥乳化瀝青砂漿施工工藝技術參數。你也去現場看看,聽聽專家們的意見,說不定對我們優化設備有啟迪。”陳昌萬從車間裏轉了一圈出來,跟在門口查看磨床說明書的魏軍說。
“好的。”魏軍輕輕的點了點頭。魏軍學的是機械專業,畢業分配一直在機械化分公司租賃部工作。2006年初,他在去往公司福廈鐵路工地的火車上,接到公司物資機械部副部長錢庫的電話,告訴他分公司會另外派一名人員去工地修理攪拌機,請他直接從廈門轉乘,盡快抵達北京,參與和德方提供給公司武廣二標軌枕場生產線設備引進的談判。經過一個多月幾輪緊張的談判後,他被派到武廣二標軌枕場協助安裝生產設備。客運專線火熱而緊張的工作,使他抱定了主意:這裏才是他施展所學的地方。於是,他主動請調,離開了清閑的辦公室,來到武廣二標汨羅軌枕場,這一幹就是三個年頭。
2009年2月,他和陳昌萬、錢庫、場工程部長韋偉已經站在了中原空曠的麥田地裏,寒風刮起的細沙打在臉上,幹澀疼痛。幾個人略略側了側脖子,仍在原地比劃著設備生產線的安裝位置和匹配設備的優化方案。實際上,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正式跟設備廠家接洽聯係。
“先考慮設備進場定位,是跟我們現在上馬的生產線的實際情況有直接關聯的。”魏軍說。石武客專軌道板的生產技術仍然是德國製,但設備均為國產化,非標產品多。並且是多廠家配合配套生產,這為客專線軌道板的生產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的隱患。盡管如此,魏軍沒有蹙眉,他把擔憂沉靜到心底,隻是對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愈發“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