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港口裝卸設備技術知幾何?(1 / 2)

裝卸作業是港口業務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裝卸設備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並正朝著大型化、高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港口裝卸設備屬於起重運輸類機械,品種繁多,功能各異,難以全部涵蓋,在此僅對現代化港口中常見的幾種用於船舶裝卸的大型港口裝卸設備的功能及技術發展水平略作介紹,借以建立起對大型港口裝卸設備的基本認識。

門座起重機(簡稱門機)是一種適用於裝卸件貨和散貨的通用港口起重機。門機由於具有較高的門架,故而工作範圍較大,並且在工作時也不妨礙地麵運輸車輛在門架下方通行。此外,門機獨特的平衡變幅機構使得門機在裝卸船舶時,能夠順利地避開船舶的上層建築物,即使多台門機集中在一起對同一個船艙進行作業,也不致產生互相幹擾。

門機盛行於20世紀60年代,那時很多港口都曾出現過門機的壯觀場麵。早期的門機,起重量多為3t、5t,後來陸續發展到10t、16t甚至40t。但是門機畢竟是一種起重量較小的起重機,盡管極力提高它的工作速度及采用多機聯合作業方案,也遠遠滿足不了港口吞吐量急劇增長的要求。隨著集裝箱運輸和散貨專業化碼頭的發展,門機在港口裝卸作業中的地位很快下降,已失去了它在港口起重機中的主角地位。

目前,門座起重機在港口主要是應用於件雜貨碼頭、木材碼頭、鋼鐵碼頭、多用途碼頭及中小型散貨碼頭。件雜貨具有貨種繁雜的特點,體現在形態上有袋裝、捆裝、桶裝、箱裝及裸裝等多種形式,木材與鋼鐵可以看成是品種單一的特殊件貨,因此將門機配上不同的吊具用於件雜貨、木材、鋼鐵的裝卸最能發揮出門機通用性的優勢。

多用途泊位是對集裝箱及散雜貨物進行裝卸的泊位,由於多用途泊位承擔的集裝箱吞吐量一般不大,如配置價格昂貴的專用岸邊集裝箱起重機會造成巨大的投資浪費。此時,在普通門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用途門機應是最佳選擇。多用途門機的起重量一般為40t,用於集裝箱裝卸時效率可達15~20TEU/h。

與多用途碼頭類似,中小型散貨碼頭由於吞吐量規模不大,一般也不配專用的散貨裝卸設備,或至少不全部配置,通常的做法是采用門機配上抓鬥來完成裝卸船作業。用於散貨裝卸的門機除了普通門機之外,還有一種帶鬥門機,在國外被形象地稱之為KangarooCrane(袋鼠型門機)。顧名思義,帶鬥門機就是在機上增設一隻料鬥,卸船時,抓鬥將物料卸入料鬥中,再通過機上傳輸係統,將物料輸送到地麵皮帶機上。帶鬥門機由於每一作業循環的時間較普通門機大大縮短,因此卸船效率也較普通門機大大增加,一般可達到600~700t/h。岸邊集裝箱起重機是集裝箱船舶與碼頭前沿之間裝卸集裝箱的主要設備,部分碼頭還利用它的大跨距和大後伸距直接進行堆場作業。岸邊集裝箱起重機是橋架型起重機的典型代表,因此它也常常被稱為集裝箱裝卸橋,簡稱岸橋。近幾年來,岸橋隨著集裝箱運輸船舶的大型化也呈現出明顯的大型化趨勢,同時在高效化與自動化方麵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