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宛如流水。
是日,冬雪,狂風呼嘯。
轉眼一個半年過去,年關將至。
破小的房子裏,五人圍爐而坐。爐火上架著口陶泥鍋,鍋內燉著麅子肉和青菜。
就著白米飯,眾人吃得是心滿意足。
時不時地,黃珠兒說些學醫時遇到的趣事,引得大家笑開來,氛圍很是融洽。
許是運氣好,今日趙正與趙高入山想打些野雞野兔回來,卻瞧見了隻傻麅子在找吃食。
麅子看起來並未成年,趙正手挽弓箭,趙高手持長叉。麅子竟在兩人合力圍獵下,竟真成了盤中餐。
黃老漢啄了口黃珠兒去年泡的青梅酒,很是滿足。
“珠兒這梅子酒釀得真好,越陳越好!”
饒是趙姬喝慣了好酒的,也是喜歡黃珠兒這口酒水來。
正當趙高起身為趙正再添飯時,便有急促紛繁的腳步聲傳來。
聽聲音,少不得也有五六人。
眾人頓時提高警惕,趙姬與嬴政趕忙往屋後草垛中躲去。
咚咚咚,不消片刻敲門聲響起。敲門聲不疾不徐,倒不像是官府來人。
趙高定了定神,便前去開門。
見到來人,趙高麵上一喜,趕忙迎其進屋。
“父親,您怎麼來了?”
那人留其餘兵衛在屋外等候,獨自進了門。
“公子與夫人何在?”
黃珠兒見來人與趙高熟識,便也放下心來,前往屋後將二人喚了過來。
“夫人公子!”趙升彎腰作揖很少恭敬,“我們可以回家了。”
趙姬很是激動,這麼多年總算是熬過來了,可以去秦國了嗎?也算是苦盡甘來,來日富貴榮華不可言。
趙正自是期盼已久,但又有些近鄉情怯。
他是父親長子,自然知道有朝一日定會歸國,也從不因身處窮鄉僻壤而對自己有所放鬆。
勤學苦讀,強身健體,雖無專師指導,卻也有所長進。
又被趙姬引入內室一番敘談,便決定馬上動身。
“黃老伯你可願意帶著珠兒與我母子二人一同離開此處,那時會有更好的醫師給你治病,珠兒也能有更好的去處。”
趙姬雖不是多感性之人,不過與這爺孫二人相處五年之久,自是有了許多感情,一時間也不願讓她們在這窮鄉僻壤,了此餘生。
“夫人莫不是要回邯鄲城去?”
黃老漢對自己能活多久並不在意,卻也希望自個兒的孫女能有好去處。
更何況正兒與珠兒也算是青梅竹馬,他亦知曉趙正品行不錯,珠兒如果能與他成親,也是有了好去處。再不濟為妾也行,至少衣食無憂,不用再跟著自己過這些苦日子。
“怕是要離開邯鄲,離開趙高了。”
“這…”
黃大漢一時有些愕然,卻也沒有多做打聽。
“老漢我也時日無多,世人道落葉歸根,我自然也是這般想的。隻煩請夫人將我孫女帶上,那老漢死也瞑目了。”
世人皆有愛鄉情,自然是安土重遷的。黃老漢也怕離別苦,卻更想孫女此後一生,莫要如現下這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