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十月,桓齮再次率領秦軍出征,目標直指趙國的宜安。這次攻擊不僅是軍事上的擴張,也是對趙國意誌的進一步打擊。桓齮的軍隊如同猛獸般撲向趙國的邊境,戰火再次在這片土地上燃起。
嬴政欲親自前往黃河以南,督戰對趙國的進一步軍事行動。在桓齮取得平陽大捷之後,秦王嬴政認為有必要親臨前線,以確保戰果的鞏固和進一步擴張。
自然嬴政更想要利用這次南下的機會,與黃河以南地區的新征服的土地進行一番巡視,對當地的軍事設施和防禦工事進行檢查,以確保這些地區的穩定和新政策的實施。
若是在巡視過程中,嬴政能夠尋找和招募到一些可用的人才,無論是軍事將領還是文官,都是以加強秦國統治力量的意外之喜了。
而遠在趙國都城邯鄲的趙王趙遷,聽聞這等消息,更加警惕與心急,立馬派人前往北地傳喚將軍李牧,前往宜陽坐鎮。眾人皆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能阻止桓齮,趙國的末日即將到來。
十月的風,帶著一絲寒意,吹拂著秦國的紅底黑龍戰旗,獵獵作響。
秦將桓齮記得,上一次的戰役中,他率領的秦軍如同猛虎下山,一舉攻下了趙國的平陽和武城,斬殺了趙將扈輒。趙軍十萬人頭落地,頓時血流成河。但這一次,他將要麵對的是趙國的名將——李牧,這一點叫他確實有所顧慮。
桓齮率領著秦軍,越過了邊境,進入了趙國的領土。他們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每一步都顯得異常沉重。士兵們知道,前方等待著他們的,是一場生死搏鬥。
趙國的李牧,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他早已得知秦軍的動向,開始布下天羅地網。他利用地形的優勢,設置了許多陷阱和伏兵,隻等秦軍深入。
桓齮的先鋒部隊在進入趙國境內不久,就遭遇了李牧的伏兵。一場混戰之後,秦軍損失慘重。桓齮得知消息後,心中一沉,他知道,這場戰役不會像他預想的那樣輕鬆。
桓齮開始調整戰術,他派出小隊進行偵查,試圖找到趙軍的弱點。然而,李牧似乎總能預料到他的每一步,秦軍的每一次進攻都被趙軍巧妙地化解。
終於,兩軍在肥下展開了決戰。桓齮站在戰車上,指揮著秦軍衝鋒。然而,李牧的軍隊如同幽靈一般,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給予秦軍致命一擊。
桓齮身穿金甲騎著戰馬,高聲向李牧喊話:“老將軍已這般年紀,何必受累,何不卸甲歸田,養兒弄孫?”
隨著桓齮話音剛落,秦軍將士便是哄堂大笑起來。
李牧一把年紀,什麼陣仗沒見過,此等激將法便想要亂起心智,實在不知所謂。
李牧中氣十足道:“桓齮小兒,如今你也竟被拜為將軍了,可見你王嬴政果然年幼無能,哈哈哈!”
話不投機半句多,一場血戰在所難免。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桓齮的軍隊雖然勇猛,但麵對李牧的精妙布陣,他們開始感到力不從心。最終,在一次大規模的衝鋒中,秦軍被趙軍徹底擊潰,桓齮不得不下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