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退的秦軍在夜色中匆匆撤離,桓齮的心中充滿了不甘和失落。他知道,這場戰役的失敗,將會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翌年,韓王子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者,帶著和平的使命來到秦國。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辯才,說服秦王嬴政放棄對韓國的侵略計劃。然而,他的到來並沒有如預期般受到歡迎。
翌年,春寒料峭,韓非踏上了前往秦國的路途。作為韓王的次子,他肩負著和平的使命,卻也有著深深的憂慮。他知道,自己即將麵對的是秦國朝堂上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以及一個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
韓非站在馬車前,望著東方漸白的天際。他身著一襲青色長袍,腰間佩戴著象征王族身份的玉佩。他的眼神堅定,卻難掩心中的忐忑。他知道,自己的使命關乎著韓國的存亡,也關乎著自己的命運。
秦國的朝堂上,政治鬥爭激烈,各種勢力暗流湧動。韓非的一言一行不僅僅關乎個人性命,更是在於國之存亡。
鹹陽宮,宏偉壯麗,金碧輝煌。韓非步入大殿,隻見秦王嬴政高坐於龍椅之上,威嚴而不可侵犯。韓非心中一緊,他知道麵前的這個男人,手握生殺大權,一言可以興邦,一語可以亡國。
韓非上前,向秦王行禮,聲音平和而有力:“韓非拜見秦王,願大王千秋萬代,國泰民安。”
韓非:(行禮)韓非拜見秦王,願大王千秋萬代,國泰民安。
秦王嬴政淡淡點頭,聲音清冷道:“韓非,寡人聽聞你才學淵博,今日一見,果然非凡。你不遠千裏來到我大秦,不知有何高見?”
韓非抬頭:“回稟大王,韓非此來,是想與大王共論治國之道,以法治國,以法強國。”
秦王嬴政略微坐直身子,感興趣道:“哦?治國之道,你有何見解?”
韓非沉聲道:“韓非以為,國家之治,首在法治。法者,國之重器也。法立則國治,法弛則國亂。大王若能明法度,嚴刑賞,使民知畏,知敬,國家方能長治久安。”
嬴政正視韓非,微微頷首:“法治之道,寡人亦是讚同。但如何確保法之公正,不偏不黨?”
嬴政此時覺得韓非確實是個可用之才,在秦統一六國之後,定有大用。看來盛名之下,其實也不難副。
韓非繼續道:“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王法之行當一視同仁。法之公正,在於嚴格執行,不徇私情,不枉不縱。”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的許多老資格貴族皆麵露不善,對韓非此人深感不喜。
秦王嬴政目光深邃,微笑道:“先生之言甚是,但寡人還有一事不明,如何確保法治不被奸佞所利用,不成為他們手中的利器?”
韓非正色道:“大王英明。法治之要,在於君王明察。君王若能洞察秋毫,辨忠奸,用賢臣,遠小人,法治自然不會被奸佞所利用。此外,還需廣開言路,傾聽民聲,使法律更合時宜,更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