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禮物注重包裝(1 / 1)

在外事饋贈中,禮品要有精美的包裝,贈送沒有外包裝的禮物會被視為不在意受禮人而顯得不禮貌。在外國友人眼中,若是把一堆沒有包裝的禮品放在一起,隨便用袋子一裝就給人送去,這樣的話即使禮品再多對方也不會高興的,因為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行為。送禮送禮,許多話語和情感都表現在“禮”上,這種“禮”要由表及裏,所以一定要注重包裝。

中國人所說的“禮輕情意重”,說的是不論禮物如何,重要的是要體現自己對被饋贈人的一份情意。但在外國友人眼中,也許“禮輕”無所謂,但是你要通過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這份禮物、這份友情的重視,也表達自己對對方的重視。

外國友人也許並不了解這份禮物的價格,他們看重的是它的紀念價值。也就是說,他們更注重禮物所表現出的和友誼相關的內容,而細心的包裝正可以體現出饋贈人的情感。再貴重的東西也隻需一刷卡就萬事大吉,但挑選外部包裝則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對對方的了解。他們之所以看重包裝,就是看重你為他們細心挑選的過程,這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所以說,在送給外國友人禮物時,“金玉其外”是沒錯的。同時也要注意對方的喜好和禁忌,不要為了“講禮”而大費周章,最後還弄巧成拙,那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小貼士:中日韓三國送禮差異

日語中的“禮物”,寫做“土產”。一個人從別的地方回來以後,通過把那個地方的土特產送給家人或自己所屬的集體,從而與他們共同分享自己在他地的見聞或體驗。

韓國的“禮物”寫做漢字詞“膳物”,主要指吃的食品、食物類。

比起禮物本身來。而對中國人而言,送禮的意義與禮物本身成正比,即認為越是大而貴重的禮物,其真情度也越高。韓國人也喜歡大的東西。

打個比方,如果中國人的禮物有西瓜那麼大,那麼韓國人的禮物就會有蘋果那麼大,而日本人的禮物則成了櫻桃粒。

日本經理N與中國經理B談完商務後一起吃飯。飯後N對B說:“送您微薄小禮,敬請笑納。”回到酒店後,B小心翼翼地打開精美的包裝一看,裏麵隻是可憐巴巴地放了一塊毛巾。

韓國人和日本人喜歡單數,送禮也送單數,但中國人卻相反。講求陰陽、上下、左右、男女等的“成雙成對”式的中國文化,自古就認為雙數是吉利的,所以送禮物也一定是兩瓶酒、兩袋點心等雙數的形式。

三國之中,日本人最喜歡禮物。從年初的壓歲錢開始,入學、畢業、就業、退休、歲暮、結婚、生日、生育、探病、搬家等等,日本人一年當中無時無刻不互送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