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金牛計,張儀借力開蜀道(2)(3 / 3)

“陳倉道眼下在蜀人手中。”

“咦,不是聽說漢中地已在我們手中了嗎?”張儀怔了。

“唉,說起此事,一言難盡。”司馬錯輕歎一聲,隨即講起秦、蜀、巴圍繞漢中地的數百年爭奪。

據司馬錯所述,由於秦人距漢中地道路不暢,精力不及,漢中地一直為巴、蜀所有。巴人強了,巴人占,蜀人強了,蜀人占。獻公時秦人東敗於魏後,孝公曾派銳卒出太倉道伐漢中,奪占幾處要塞,但不久又被蜀人奪去。蜀人吸取教訓,在陳倉道連設幾道關卡,從此道進兵難度反而增加了。再說,即使奪得漢中地,南麵更是險阻重重。漢中以南是連綿不絕的巴蜀大山,水脈不通,峰巒連綿,幾乎無路可通。巴人、蜀人每次使秦,往返一趟也需數月。許多險關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克,大舉出兵,幾無可能。

二人討論幾個時辰,對如何征伐沒有解招。司馬錯有些沮喪,張儀卻不甘心,請司馬錯找到幾個熟悉巴、蜀情勢的商賈,閉府不出,日日聽他們講述巴、蜀見聞,不消旬日,對巴、蜀物業山川漸有所知。巴人據川東山地,盛產鹽鐵,好勇善鬥,有蠻力,能負重,善走山路,沒有文字,迷信神巫,樂天知命。巴人的最大敵人是楚人,近百年來,楚人為取得上水優勢,沿江水蠶食攻擊,巴人抵敵不住,實力大減,隻好放棄下遊江水,死守涪陵,憑有利地勢與楚人抗衡。蜀人則據川西平川,盛產米糧,擅長灌溉,以農耕為生,最大的對手是巴人。蜀人對巴人山地雖無興趣,卻對巴山之北的漢中川地垂涎不已,有心將之變作如同川西福地一般無二的魚米之鄉,以解日漸膨脹的人口危機。為達此目的,蜀人連年對巴人開戰,漸漸奪占潛水上源,不但將勢力滲透至漢中地,且還擊敗秦人,在漢中占據優勢。巴人東受挫於楚,西受壓於蜀,在兩強相逼下進退維穀,隻好退守幾大鹽泉,拚死力保他們賴以生存的最後根基。

若行征伐,巴人並不足懼,對手隻有一個,就是蜀人。張儀的目光落在地圖上的蜀地,用筆畫了一個大圈。

巴人喜山不喜平川,更不擅長種地,憑借手中食鹽,蜀人不敢不給糧食,因而對蜀地農業不感興趣,曆來不以蜀人為敵。蜀地四周皆塞,加之人多勢眾,不懼巴人,因而幾乎沒設城防。蜀地奉行奴隸製,蜀人隻分兩類,一類是天生貴族,一類是天生奴隸。貴族世襲,服從蜀王。蜀王受命於天,自夏啟以來,曆經柏灌、蠶叢、魚鳧、杜宇、鱉靈五朝,近兩千歲。蜀國最後兩朝是杜宇和鱉靈。杜宇又稱望帝,鱉靈是其賢臣,因治水有功,望帝讓國與他,歸隱山林。鱉靈自稱叢帝,改國號為開明,至第十世時改帝為王,稱開明尚王。尚王之子繼統,稱後王,後王之子即當今蜀王,名叫蘆子,乃鱉靈帝第十二世孫。後王過世早,蘆子繼統時年紀尚幼,其母後聽政。母後寵愛次子,使蘆子封其弟葦子為苴侯,統轄苴地。苴侯據有潛水上源及漢中川地,勢力日長,暗中摩拳擦掌,有意問鼎祖地。蘆子亦非等閑之輩,率先起兵伐苴。葦子抵敵不住,隻好向巴人求救。巴人苦於楚患,亦想向西拓展,遂與苴侯合兵抗蜀。交戰數年,蜀人占上風,苴人敗退,但仍憑借地勢和巴人支援,死命抵抗。苴侯見情勢吃緊,提請議和。蜀人見一時不可強圖,允準苴侯所請,引兵退去。

張儀得到這些細情,心底漸漸明朗。苴、蜀、巴、楚爭端紛起,正是圖謀良機。就眼前而言,唯一的難關是蜀道。欲征巴蜀,必辟蜀道,難點在於如何去辟。自己開辟幾乎不可能,一是勞民傷財,二是巴、蜀不會坐視。唯一的可能是,設法說服蜀人和苴人,讓他們自己開辟一條通路。

看似不可能之事,張儀卻是認定了。張儀苦思數日,設計許多方案,又都被他一一否定。正自煩惱,小順兒、小翠兒兩口子帶著兩個孩子風塵仆仆地從張邑趕來。主仆相見,自是一番熱鬧。張儀問過張邑的家事,見他安排得十分妥當,甚是高興,馬上召集所有仆從,當場宣布小順兒為家宰。小順兒受命,即刻忙活去了。

香女與張儀結婚數年,不知何故,依然沒有身孕。出於天性,香女甚是喜愛孩子。兩個孩子在張邑時與她混得熟了,尤其是那個大的,屁股還沒坐穩,就纏住香女,定要讓她講個故事。

香女看到張儀過來,指著他笑道:“你們要聽故事,該去找老爺。老爺肚裏的故事,保證能講三年。”

兩個孩子看看張儀,卻不敢過來,依舊糾纏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