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確實新東西太多,比如說手機,我覺得有時候也挺礙事的。我跟他們年輕人吃飯,先不能吃飯,先得等著他們挨個兒照下來,然後發微信出去,這才能吃飯。我也不敢吭聲,老頭兒不能適應時代,你也不能阻礙時代前進,所以我得耐心地等著。每個人都照完了,角度還不對,換個角度,然後再發出去。吃飯期間你發現,他們心也不在吃飯上,在手機上。現在有微信,有電腦,這個是時代進步,比如你上網找東西非常方便,這就是非常好的工具,你需要什麼一搜索立馬出來。這比我們當年省事多了,當年我們在圖書館一本一本看,一本一本找,累死了。現在網上搜索很簡單,這個確實是好處。但是如果這個好處太擴大了,占了你多數的時間,你將來會後悔。為什麼說紙質書不會消失呢,很多人習慣看紙質書,包括我認識的很多年輕人,盡管玩得很溜道,現在電子書也多得很,但是他們還是喜歡看紙質書。電腦上是不是這麼方便呢?我不知道。
你們看什麼書呢,現在大學這個階段,應該廣博地讀書。讀書讀的廣博,對你們未來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人家對北大學生和專業院校的學生有一個比較。說北大學生的特點,剛來了工作不適應,因此北大學生做的不好。但是過一段時間,北大學生業務能力增長得特別快。專業院校畢業出來的學生,一來了非常熟悉,馬上接頭,工作就能做好,但是也就那個水平,一直提高不上去。所以他舉例說,專業院校的學生上的是化肥,見效快,但是失效也快。北大的學生上的是有機肥料,因此起作用慢,但是作用時間長。我想這個話是對北大教育的肯定。
我們作為北大的學子,怎麼顯出北大的水平呢?那就是我看了許多書。一說到馬爾克斯,我不陌生。我不會跟你說馬爾克斯不是早就死了嗎,怎麼昨天才死啊,就不至於出這樣的洋相。你說什麼我都不陌生,這時候我們的工作裏麵,你看書肯定會有所成就。現在好書出得多,爛書也多。我們先說經濟學,就經濟學裏麵,我認為北大教授周其仁的書特別值得看,我覺得周先生首先有紮實的理論根基,而且他有豐富的實踐,當年在農村發展研究所的那批人,周其仁、張維迎當年都是研究所的,那批人後來出國,當年在國內對中國社會非常了解,以後又出了國,然後又有理論基礎,現在回來,周其仁先生也是經常到外地進行調研,所考慮的問題很多都是現實的問題。經濟學有兩種,一種你說的理論沒錯,但是問題是在中國現在很難行得通。你的理論再好,市場化怎麼怎麼樣,在中國現在行不通。但是周其仁寫的很多東西,不僅對中國的問題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很多建議能夠行得通。所以我覺得周其仁的書特別好,最近有一本書是《改革的邏輯》,去年出版的,這本書寫的非常好。
還有很多經濟學的書寫的不錯,比如說吳敬璉先生,吳先生是老一代經濟學家,別看吳先生人老,但是思想不老。吳先生今年84歲,吳先生的思想非常先進。而且吳先生在中國代表一種思潮,什麼思潮?吳先生對中國的未來非常發愁,吳先生說市場經濟十字路口,一條路勞動人民富裕,中國社會強大,這是好的市場經濟。而另一條路,權貴資本主義,那就是很危險的路。所以他總警惕中國千萬不要走上權貴資本主義。但是你看,周永康,那就是典型的權貴資本主義。吳先生去年寫這本書《重啟改革議程》,我建議大家多看看,吳先生和另外一個作者寫的《重啟改革議程》,最早出來叫《中國改革二十年》,後來再次印的時候換了名字。吳先生這本書非常值得看。研究中國問題,現在說空話的多,講議論的多,但是拿出證據的真正進行實地研究的太少。有一本書是王小魯寫的《灰色收入與發展陷阱》,中信出版社出的。這本書裏麵研究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灰色分配的嚴重性,2007年,中國灰色收入已經達到7.8萬億,當然這個數字我不一定記得非常準確。王小魯這本書,有人反對,但是反對的人主要是國家統計局的人。我覺得他寫的東西很多都分析得非常有道理,你如果想做經濟研究就可以看這本書,怎麼收集資料,怎麼樣去分析問題,這時候你的水平就提高了。這本書在結論上很有意義,在政策上可以在研究方法上作為我們學習的一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