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梁老師,您好。我們今天來了很多經濟學院的學生,很幸運我們這一屆是平新喬老師的弟子。在平老師的教學方式下,我們把《經濟學原理》讀得很好。我有一個問題是,關於在讀書中幾個細節性的問題。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是一種讀書,我們在讀自己的教科書,但是現在的教學體製並不像您說的那樣,我們從大一到大四,會有好多的專業課的書,不止一本教材,您對我們如何讀上課的教科書有什麼建議?除了上課的教科書之外會有一些課下的書,包括老師推薦的書和我們自己願意讀的閑書,您覺得我們讀這些閑書的過程中以什麼態度,是求量還是求質?在讀的過程中怎樣給自己最大的啟發?
梁小民:每門課都有好多書,但是你一定不要什麼書都讀,你重點學的課,就是你感興趣的課,你不感興趣的課隻有一條,通過就可以。所以這點很多同學都知道,爭取全優,實際上全優的學生不一定好學生。這不是我說的,毛主席說的,毛主席的女兒原來是北大曆史係的學生,毛主席就說她,你看你老讀書,門門優沒有用的,你在某一門上麵有創造性這才有用。我覺得這個話還是正確的。所以我說你現在要不要門門追求優呢?我看不見得,有些課基本就是通過就可以,但是有些課你感興趣的一定要下工夫學,人不可能什麼都學好,往往是全優的學生不一定是好學生,很多全優學生都是研究生時候全優,但是到論文答辯的時候過不了關,自己缺乏創造性。課程同樣的學,你感興趣的、未來準備從事的課是學的重點。這個書也不需要全看,也不可能看得過來,我們當年上課也是這個老師留一大堆,那個老師留一大堆,根本不可能看完,每個老師都想讓你多看書,都想讓你一人吃一碗飯,結果給你十碗飯撐死你,所以不能學什麼書就看什麼書,看書要看重要的,而且不能每門課都用同樣的精力,一定把力量集中在你喜歡的課。還有就是特別要把外語學好,不是說考試考過六級、八級,而是第一能夠說話,能夠流利地對話,第二要能夠流利地看書。我不知道現在的外語情況,當年我高中學三年外語,大學學三年俄語,學了六年,一本書都看不了,我看的第一書《列寧主義萬歲》,看的滿篇都是生字,那有什麼用呢?根本沒用。厲以寧老師當年告訴我說,你要學好外語,你必須要看一本書,他給我指了一本書叫《俄國經濟史》,布朗斯基寫的,我看了那本書真正過了閱讀關。所以你們現在看書和口語,口語怎麼聽?每天堅持聽一個小時,將來口語肯定沒問題。這個方麵你們平老師有經驗,平老師過去外語也不行,人家就是堅持天天聽的精神,最後美國博士學位拿到了。所以我對平老師很敬佩,那是非常不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