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附錄(5)(1 / 2)

看書,一般的書都不求精讀,有的時候甚至不用全看完,你看最感興趣的部分,因為咱們不是求統計數字,得多少本書或者怎麼的,你就是讀你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人家都說的有名的東西,像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咱們有興趣就看一看。現在我正在看日本人寫的中國史,叫《中國的曆史》,一共是十本,這個書我覺得不錯,正在看。但實際上這裏麵有一本、兩本特別好,就是寫三國曆史的那塊兒,還有寫魏晉南北朝最好,為什麼呢?因為對這段曆史我當年一直糊裏糊塗,但是看完這本書全清楚了。其他的你可以看一看,基本翻一翻就知道這本書怎麼樣,如果好繼續讀,如果不好就拉倒。另外得學會看休閑的書,不要光看很嚴肅的書。什麼休閑書呢?我就是武俠迷,我就看武俠的書。現在看當前國外寫的經濟小說,你休息的時候看這樣的書,看完覺得精神爽,再看專業書立馬好了,這就是馬克思說的,累的時候就玩數學做數學題。馬克思超天才,咱們正經時間都不想做數學題,還休息做數學題呢。咱們休閑的時候就看驚險小說、武俠小說,我看的非常亂,連《鬼吹燈》這些書我都看過,盜墓小說我都看過,我就看緊張、刺激、好玩。但是好玩之後精神爽,做什麼事就快。看得越多,看得越快。你看到好的段落要記下來,特別有意義的記下來。現在看書做筆記挺好,我們過去看到好的地方都把它抄下來,多費事啊。不一定要多看,也不一定每本都精讀,有的泛泛地讀一段。因為世界上的書太多了,你不可能每本都看。我中學的時候就想將來一定要看遍世界的書,到了北大一看,北大的書都看不完,還看世界的呢,拉倒吧。看書沒有經驗,他介紹的經驗不一定適用你,你介紹的經驗不一定適用他,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摸出讀書的經驗。我有一本書叫《想讀》,原來我起的名字叫《胡看爛寫》,後來上海人很正經,知道《胡看爛寫》裏麵講的都是馬克思的,怎麼能說胡看呢,不嚴肅,所以改成《想讀》。很多讀書的經驗都寫在這本書裏,但是我的經驗不適合任何一個人,但是作為一種參考,作為一種過來的經驗可以供你們參考。

提問:梁老師,我的問題是,您在選書的時候考慮哪些指標、哪些因素?是通過別人的推薦還是看前言、後續,你怎麼挑選要看的書?

梁小民:我選書兩個路子,首先我不會上網,因此我不能從網上選書。我現在一是看各個發表的書評,我看平麵媒體比較多。像《南方生活周刊》、《新京報》這些報紙都有書評。還有一個是聽別人介紹。讀書交流非常重要,有些書我們不會注意到,比如有一套書叫《大清帝國》,寫得挺好,當年我看這本書,13本,我知道,但是沒敢看。13本,不看死人啊,但是後來我到廈門大學去,廈門經管學院副院長跟我說一定要看《大清帝國》,我回來之後買來看,看完以後特別有感觸,所以我專門寫了一篇書評,叫作《中國封建專製的根》,中國的封建專製製度從哪兒來的?就是從秦始皇來的。看完這本書以後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所以寫了這個書評。

我最近在北大出了一本《隨書而飛》,裏麵收錄了這個書評。所以一個是看報刊的介紹,第二個是聽朋友介紹。我不會上網,但是你們最捷徑的渠道就是上網,看看書目就知道。看書什麼原則呢?我的原則兩個字——興趣。再重要的書,解讀三中全會精神,我不看,因為我沒興趣,再重要我不看。很多出名的書,像柴靜的《看見》,我也不看。我就看我自己有興趣的書,這樣看書不累。你為了完成任務看書好累,你爸給你指定這幾本書得看完,你看得很累。你自己感興趣的書一會兒就看完了。所以,我認為興趣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提問:梁老師,您好。我發現像您這樣的大師,寫了很多作品的人,都特別關注生活中的問題,並且能夠從經濟學的思維來思考。雖然我們現在學了很多跟經濟學有關的知識,但是在經濟學思維方麵還是有些欠缺,我想知道您是如何培養這種思維的?是通過讀書,還是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情?是邊思考得到的結論,還是先有了思維才能關注生活中的事情?

梁小民:我之所以寫一些生活的東西,主要是我在美國進修的時候,你沒數學,想在經濟上攀登高峰,不可能,但是咱們還得在這個行當混,我就在美國看了很多大家寫的雜文。我曾經買到一本克魯德曼的英文版的書,裏麵還夾了一個條,說這本書多麼好看,希望你一定要珍重這本書。我看他們書的時候就感到,他們的書用的都是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問題是你怎麼用這些原理分析現實的問題,當年這就是我的一條路。這麼定下來以後你注意去看書,不是說帶著問題看書,而是你頭腦中可能有很多問題,但是偶爾一個事情感觸了你,你馬上就聯想到這個問題背後的東西。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我們在成都開會,我們一幫人年紀比較大,有一個女的,沒人理她,我們看著挺年輕的,沒人理她。她找我說,老梁,你們怎麼不理我,好像沒我似的。我說我們這幫人都是半大老頭子,你還是小姑娘,很年輕。她說梁老師我還年輕什麼,我女兒都共青團了,我都一把年紀了。她說你看我的手,我一看確實是蒼老的手。什麼叫信息不對稱,什麼叫信息篩選,這就是信息篩選,根據臉看不行,為什麼?臉可以整容。你根據打扮看也不行,為什麼?打扮都可以改換,比如梳個披肩發立馬年輕了。什麼不能改換?手不能改換,沒有人整容手,所以你一看手就看到真實信息年齡多大。很多事情就是這麼聯想出來的。你們剛剛進入生活,大學屬於單純的一個階段,人生很多朋友都是這個階段。工作以後往往很難有朋友了,為什麼?人與人有利害關係,你提拔處長我就完蛋了,我提拔處長你也不行了,咱們有利害關係了,因此很難見真的友誼。但是大學時代,我們同學都是天真的階段,沒有任何經曆,所以我們現在友誼是永恒的,可是生活也就比較單調。所以你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有更多的現實有更多的考慮,每天記日記,你覺得這件事情挺有感觸就記日記,時間長了再回頭看,這個日記將來對你非常重要。可惜我當年寫的日記,如果現在留下來,都可以出版。但是當年全燒了。比如我對58年非常熱情,那時候也是非常瘋狂,打麻雀破四害也是非常瘋狂。但是當年我們對很多政策也反駁,什麼“文革”前我們反思大躍進到底對不對,“文革”中開始也很積極,但是後來我發現實際上政治鬥爭,老百姓就是工具,一件一件事也是這麼琢磨出來的,所以以後也不想介入政治,因為政治太複雜,這真是說不好的事情。但是你寫日記會經常考慮,對自己特別有好處,日記不見得記特別隱私的事,那時候我的很多感觸很多事情可以記在日記上,這時候你的分析水平逐漸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