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中華崛起(1 / 3)

第兩百三十七章中華崛起

1941年6月22日淩晨,德軍根據“巴巴羅薩”侵蘇計劃,分南中北三路在蘇聯西部國境線上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第第4集團群共23個師,以及芬蘭東南集團軍和卡累利阿集團軍共第5航空隊及芬蘭空軍共1600多架飛機進行支援,企圖從南麵和北麵向列寧格勒進攻,迅速殲滅列寧格勒方向的蘇軍,攻占列寧格勒。

希特勒在北翼調集了32個步兵師、4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旅的兵力,配備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列寧格勒發動猛烈攻勢,揚言要在9月1日占領列寧格勒。在巴巴羅薩計劃中,攻占涅瓦河上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從地球上抹掉列寧格勒,殺光居民,消滅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

8月底,德軍變更部署後沿莫斯科—列寧格勒公路再度發起進攻。德軍付出重大損失後,於8月25日奪取了柳班,8月29日占領了托斯諾,8月30日抵達涅瓦河,切斷了溝通列寧格勒與外界的鐵路聯係。9月1日,蘇軍退至凱克斯霍爾姆維堡以東30—40公裏一線。

9月8日,德軍遭受重大損失後衝過姆加車站,進抵拉多加湖南岸,奪得什利謝爾堡,從陸上包圍了列寧格勒。自此,列寧格勒陷入德軍的三麵包圍,隻能從拉多加湖和空中得到補給,長達900天的列寧格勒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包圍列寧格勒之後,德軍對該市實施了駭人聽聞的野蠻轟炸和炮擊,投擲了10多萬枚航空燃燒彈和航空爆破炸彈,妄圖用恐怖轟炸和饑餓困死守城軍民。

9月9日,德軍又向列寧格勒發起新的進攻。伏羅希洛夫元帥由於指揮不利而被撤職。9月10日,朱可夫大將接替指揮列寧格勒方麵軍。朱可夫做出的第一個決定是: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守住列寧格勒。他的口號是:“不是列寧格勒懼怕死亡,而是死亡懼怕列寧格勒!”

與此同時,朱可夫迅速調整和加強了列寧格勒防禦,各預備部隊得到了民兵支隊的補充,大批海軍軍人離艦上陸,一部分高射炮調到高地上用於打坦克。至9月底,列寧格勒西南和南麵的戰線趨於穩定。德軍一舉奪取列寧格勒的計劃破產了,抽調北路基本兵力進攻莫斯科的企圖也隨之失敗。

從南麵奪取列寧格勒的計劃失敗後,德軍於10月改向季赫溫實施突擊,與芬蘭軍隊會合,企圖完全封死列寧格勒。但是,德軍未能突至斯維裏河。11月中旬,蘇軍轉入了反攻,11月20日,攻占了小維舍拉,12月9日奪回了季赫溫,將德軍趕過沃爾霍夫河。

列寧格勒保衛戰具有全民動員的xìng質。列寧格勒的工業給前線提供了武器、裝備、服裝和彈藥,而該市居民則在被封鎖後第一個冬春提供了10萬多新兵。為了使居民免於挨餓,拉多加湖區艦隊承擔了湖上給養、彈藥和武器的輸送。

11月中旬,湖上航行因為冰封而中止。11月19日,又在拉多加湖的冰上開辟軍用汽車路,被圍城市通過冰上交通線得到了戰鬥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疏散了沒有勞動能力的居民以及工業設備等。

盡管得到了一些給養補充,這些供應還遠遠不能滿足守城軍民的需要。列寧格勒城內被迫實行了配給製,工人每人每天隻能得到8兩麵包,兒童、病人和公務員隻能得到4兩麵包。但是,列寧格勒軍民不畏困難,每天仍有45000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工人們在德軍的炮火下堅持生產。全城軍民步步為營,鑄成了一條攻不破、打不爛的鋼鐵長城。

1942年1月,蘇軍在柳班方向發動突擊,8~10月又在錫尼亞維諾方向實施了頑強戰鬥,疲憊和消耗了德軍的基本兵力。蘇聯遊擊隊也在列寧格勒州、諾夫哥羅德州和普斯科夫州的德國占領區展開了積極的戰鬥,以小型兵器使敵軍遭受重大損失。

1942年2月,蘇軍在遠程航空兵、炮兵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的支援下,兵分兩路在拉多加湖以南什利謝爾堡、錫尼亞維諾之間狹小突出部實施了相向突擊,力圖打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兩路蘇軍成功突破德軍防線,在拉多加湖與戰線之間形成了8公裏寬的走廊,並在17個晝夜內鋪設了鐵路和公路各一條。從而改善了戰役態勢。

1942年5月8日,德國的另一路軍,曼施坦因上將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首先在克裏米亞發起了攻勢,一周後占領了刻赤半島,俘虜蘇軍17萬人。

7月4日,守衛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近10萬蘇軍被迫向德軍投降,德軍占領了整個克裏米亞。5月12日,當刻赤半島正在jī戰之際,鐵木辛哥元帥指揮西南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共約45個師,分別從哈爾可夫的東北和東南兩麵向哈爾可夫發起進攻。進攻開始時發展順利,突破了德軍防禦,並於3晝夜內前進了25—50公裏。斯大林很高興,並據此譴責總參謀部,說險些因為總參謀的固執己見而取消了一次如此順利的戰役。但斯大林沒能高興多久。

第第6兩個集團軍支援下,從哈爾可夫南麵向蘇軍側翼發起反攻,並於第第6集團軍和博布金戰役集群。至5月29日,被圍蘇軍大部被殲。蘇軍西南方麵軍副司令員科斯堅科中將、第第9集團軍司令員戈羅德揚尼斯中將、戰役集群司令員博布金少將陣亡。蘇軍共有25萬人被俘,損失坦克1249輛,火炮2026門。

哈爾科夫戰役拉開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序幕,德軍在克裏木和哈爾科夫的勝利使蘇聯來之不易的預備隊消耗殆盡,南翼受到嚴重削弱,德軍重新奪回部分戰略主動權,暫時處於優勢地位。德軍奪取了巴爾文科沃突出部,為即將發動的攻勢占據了有利的進攻出發陣地。

1942年6月第第2集團軍突然從庫爾斯克東北向東攻擊,對布良斯克方麵軍的第13和40集團軍實施了突擊,目標直指頓河上遊的沃羅涅日。第6集團軍也從哈爾科夫東北發起了進攻,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向東南挺進,並突破第21和28集團軍防禦。在沃羅涅日方向上蘇軍所有方麵軍的預備隊都投入作戰,最高統帥部還抽調第第5集團軍加強布良斯克方麵軍。隨著預備隊不斷投入,沃羅涅日方麵局勢稍有緩和,但沒有消除德軍突破頓河以及沿頓河向斯大林格勒方麵突擊的嚴重風險。

第4裝甲集團軍的前鋒已逼進沃羅涅日。但希特勒突然改變了計劃,決定不占領該城,他命令霍特在獲得第2集團軍的接替後,迅速轉向南麵沿頓河向斯大林格勒前進。包克元帥卻想占領沃羅涅日,以徹底殲滅該地域內的蘇布良斯克方麵軍主力,這使希特勒大為惱怒,當即撤消了包克元帥的b集團軍群司令之職,由第第2集團軍司令則由薩姆斯將軍繼任。南麵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團軍群於第1裝甲集團軍從哈爾可夫南麵向頓尼茲河北岸進擊。魯夫第17集團軍則從塔甘羅格北麵向伏羅希洛夫格勒進攻。同時,匈牙利第第4裝甲集團軍也對佛羅尼斯發動了突襲,並在7月5日攻陷該城。

德軍的進攻非常成功,蘇聯軍隊在空曠的大草原上很難進行有效的抵抗,蘇軍後撤達100-300公裏,頓河及頓巴斯盆地最富饒的地區均落入德軍之手。

然而,第6集團軍在戰役初期就取得令人滿意的戰果使希特勒再次改變了計劃。他認為攻占斯大林格勒無需那麼多兵力,遂於第4裝甲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轉隸a集團軍群,以支援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強渡頓河下遊。這樣,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進攻部隊就隻剩下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轄有6個軍,含2個裝甲軍,計14個師約27萬人,近500輛坦克,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由於交通等問題,第6集團軍的前進步伐有所放慢,給了蘇軍一定的準備時間。這樣就給德國人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就在德國和俄國人在列寧格勒把血流盡的時候,美國人也在準備一項絕密計劃。

美國陸軍部於1942年6月開始實施的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亦稱曼哈頓計劃。為了先於德國製造出原子彈,該工程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許多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這一工程。核武器的出現,是20世紀40年代前後科學技術重大發展的結果。

1939年初,德國化學家o.哈恩和物理化學家f.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幾個星期內,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驗證了這一發現,並進一步提出有可能創造這種裂變反應自持進行的條件,從而開辟了利用這一新能源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廣闊前景。但是,同曆史上許多科學技術新發現一樣,核能的開發也被首先用於軍事目的,即製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其進程受到當時社會與政治條件的影響和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