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做一個挑剔的人有何不可(1 / 1)

我是最近才承認自己是一個挑剔的人的。之前的三十多年幹嗎去了?嗯,之前的三十多年我盡力去裝一個不挑剔的人去了。我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誠懇的人,一個寬容的人,一個對朋友如春風溫暖對敵人也溫暖如春風的人(此處有誇張嫌疑),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社會對一個傳統的好人的定義。

一個身邊姑娘多得數不清的人被糾纏得難以忍受,終於揭竿而起“老子不幹了”,口占了一個“遁”字訣從此杳無影蹤,造成這個局麵的直接原因就是他不挑剔。所以,我認為挑剔的最大好處是建立一個原則: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以酒場飯局上的交往為例,如果你慈眉善目來者不拒,那麼你會得到一些真朋友,也會收獲一堆“假仗義”,如果挑剔些呢?就會刷下去一大批。但不能太挑剔,太挑剔了,你就會變成孤家寡人。

挑剔本身就是拒絕的姿態,而拒絕總是會令別人不適的。但不挑剔怎麼辦?不挑剔你會發現有一天你會有數不清的事情要去做,會有數不清的承諾要你去履行,會發現別人的期待會把你壓垮。你那敞開的懷抱就像一個吞吐量嚴重超標的小港灣,裏麵塞滿了遊來蕩去的大艇小船,泡沫塑料,你還覺得自己堪比鹿特丹、波爾多港口呢?其實早就崩潰了,還在那裏硬撐著。很多人經常口吐白沫地說自己是為別人活著的,對這樣的人除了說一句“自找”或者“活該”還有什麼可說的?

在人際交往和工作上可以不挑剔,但在個人生活上完全可以挑剔一些,此挑剔或許能消解彼挑剔帶來的一些煩惱。很多裝寬容裝大度的人,蓋因覺得挑剔是小資產階級習性,應該從我們火熱廣闊的胸懷裏剔除掉。但說真的,在生活習慣上挑剔一些,並不違背自己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在細致和個性成為人們對生活的新要求的時候,挑剔反而顯示出其背後的飄逸和浪漫來,比如,你固執地喜歡一種窗簾的款式,一塊桌布的顏色,一個作家的作品,一家飯館的飯菜,某類異性的品行……你覺得你喜歡的就是好的,任何細微的變化你都會覺得不舒服,隻有身邊的一切都能滿足你挑剔的要求時才能心安……這,有何不可?

社會的包容和經濟條件的許可給了很多人挑剔的機會,李安的《色·戒》在香港上映的時候,很多廣州人就組團前往觀影。他們完全可以等到內地公映後再去觀看,但他們挑剔啊,一是挑剔時間的緩遲,二是挑剔被刪掉的七八分鍾鏡頭,有人坦言就是為了那些被剪的鏡頭才去一趟香港的——這是多麼理直氣壯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