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戀物傾向。比如我現在正在用的這個手機,老牌子,黑白屏的,鈴聲單調,陪伴我有三四年了,風吹雨淋過,摔摔打打過,機身上有著明顯的傷痕,但卻依然堅固耐用,從未消極怠工過。平日愛將手機裝在口袋裏,坐車的時候喜歡握在手中,也算每日都有肌膚之親,於是,某一日忽然對這部老手機起了愛憐之心,頓時一驚,古板如傳教士的我,怎會出現戀物傾向了?
受傳統教育影響,對於各類變態藝術、影像、觀點一直持本能的抗拒,前些天看了一部號稱史上十部最變態影片之一的《索多瑪120天》後,發誓再也不碰這類衝撞人類心理承受能力底線的電影。到網上搜索了一下“戀物癖”,發現這是個比較嚴重的毛病,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對自己的老手機產生了感情,不至於是戀物癖吧?自恃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前前後後將成長經曆在腦海中過濾了一遍,得出一個結論:這可能是一個人到了一定年紀,自然而然的情感升華,一個過了30歲的男人對一些事物油然產生的感激之情,非但不是戀物的體現,嚴格地說,更屬於一種寶貴的真誠的情感體現呢。
市麵上的手機換了不知多少代了,我還從來沒有換掉這部手機的打算。想,隻要它還能正常工作,就要與之相依為命,不能始亂終棄。就算有一天它光榮退休,也要將之小心地收藏。是的,我有一點點收藏的愛好。很多年前我曾擁有一套精美的古代錢幣,一個很好的朋友極為喜歡,向我索要走了幾枚,雖然心痛,但那時還沒學會怎樣拒絕別人,後來索性將全套錢幣送給他了。與心愛之物的離別之痛此後讓我愈加珍惜身邊的人、物。買影碟的時候,遇到好的片子,通常是買兩套,一套自己留存,一套以便借予別人。
家裏有著四個抽屜的櫥子保存著這些年我的收藏。扳手、鉗子、各種型號的螺絲刀……都是堅固耐用的物品。生活中遇到什麼修理的事情,不用求別人,自己動動手就可以了。完成之後還挺有成就感。我的收藏都不值錢,但想到家裏有這些工具,心裏就覺得挺踏實。我妄想過前生是個詩人,其實從性格看,反倒更像個工匠。我二叔是個木匠,他對他那套工具的珍愛令人感動。這怎麼能說是戀物?分明是敬業、務實、勤懇的體現!
我理想中的男人形象也是這樣的,手掌厚實,麵龐憨憨的,有些拙樸,性格本真……遇到這樣的同類我便有與之榮辱與共的衝動。可惜,這樣的人已經少有了,多是冠以精英、中產、紳士麵孔的庸俗之人。他們也戀物,不過戀的是房子、汽車乃至股票、期權,想必,也有其中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