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智商隻有75的傻小子——阿甘,紅遍了全球,帶有傳奇色彩的是,無論在體壇、戰場、商界,還是愛情上,成功總伴隨著他。這個故事在一般人眼裏隻是個“虛構的傳奇”,也稱得上是對“傻人有傻福”的經典詮釋。可是,我們從他做人的原則看來,阿甘的成功,有其終極原因,那就是他常說的一句話:“媽媽告訴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個會嚐到什麼味道。”

美國學者丹尼爾·戈爾曼1995年的新著《情感智力》完全可以用來解釋阿甘成功之謎。在心理學界並不知名的丹尼爾·戈爾曼,是《紐約時報》的一名專欄作家,1995年,他推出《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感智力》)一書,一下子使“EI”一詞風行世界。“情商”(EI)現在已經是頗為流行的詞彙之一,簡單來講,“情商”就是“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情智(EI)。但多數情況下,我們簡稱情商為EQ,有人誤以為EQ是Emotional Quotient一詞的縮寫,因為EQ與IQ對立,但是,兩者不是簡單的對立關係,當然,IQ是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縮寫,但事實上,學術上是沒有Emotional Quotient這個詞的。但按習慣我們依然使用EQ這樣的縮寫形式。

“情商”按我們一般的理解,主要指信心、恒心、毅力、樂觀、忍耐、直覺、抗挫折、合作等一係列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反應程度,說得通俗點就是指心理素質,指一個人運用理智控製情感和操縱行為的能力。

情商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的各個層麵和人生未來的品質要素。情商是一種洞察人生價值、揭示人生目標的悟性,是一種克服內心矛盾衝突、協調人際關係的技巧,是一種生活智慧。所以,我們有理由說: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中華民族是一個感性多於理性的民族,在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都可以看到人的感情因素在起作用。這並不是壞事,如果能把自己的感情管理好,的確可以為自己增加許多成功的機會,縱目四顧,世界上有多少人受情緒所困擾?因為情緒不佳,多少人的工作、事業、家庭、生活以致人生受到影響?因此,情緒是人生中最具影響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題目,同時也是在人類曆史上最被忽視、最少研究的題目之一。

今天,我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情感在人的智力方麵所起的重要作用,正像字典中所下的定義一樣:“一個人所具有的能夠適應一些新的環境,能夠找到對付他所遇到的各種困難的解決辦法的能力”。情感在支配著智力,在這方麵,情感所起的作用大概要比數十年來人們所推崇的數理邏輯能力所起的支配作用要大。對哈佛大學一些學生進行的研究證明,那些在考試中或在智商測試中成績最好的學生的成功率並不比那些當時看上去並不那麼突出的學生高。

在個人的成功中,智商隻起20%的作用,其他80%靠的是社會環境、機遇,尤其是靠標準測試所沒有考慮進去的那部分智力——情感智力。“情感智力”這個概念其實並不新,它與我們過去說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十分接近。大家都知道,理性是人們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思維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是理性的最主要表現形式。理性具有內在性、自覺性、抽象性、邏輯性和過程性等特征。與理性相對應,非理性則是理性之外的人的心理因素、認識能力和認識形式。具體地說,非理性是指不屬於理性範圍的無意識、直覺、靈感、情感、意誌、信仰等人的心理因素、認識能力和認識形式的總和。它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個人要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必須將自己的理性與非理性因素優化組合起來。智力打鐵還得自身硬,自身的條件就是“情商”的磨練了。可以預見,未來社會的競爭將不僅是智商的競爭,更是情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