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樣可用測驗分數較準確地表示出來,它隻能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判斷。心理學家們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一個僅僅學業優異的人,未來並一定能夠成功,也就是說並不意味著他能登上事業的巔峰或能開創驚天的業績。當然,學習能力也很重要。但是,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能立足並取得成績,僅僅依靠學習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的多種能力。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都具備極佳的人際關係、極強的工作能力這兩個重要的特點。

智商如果說是一種和生理學、遺傳學有關的學說,那麼,情商應該是和心理學有關的學說,它的起源一開始就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聯係在一起。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沙洛維與梅耶第一次提出了“情感智力”這個說法,他給情感智力下的定義要從五個方麵看:能充分認識自己的情感;使情感專注;控製自己的情感;對他人情感的感知;掌握好人際關係。這些能力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事業成敗。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麵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成就。中國的一位心理學教授龔浩然先生在1985年前後就提出一個關於人才成長的重要觀點:“智力正常,個性成才。”一個人智力高,隻是成才的一個條件,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從小培養和發展了良好的個性。有一些智商高的孩子,由於沒有良好的個性,一生十分平庸。

如果拿十分評判成功的標準,一個人的智商占三分,情商則占七分。一個兒童,隻要他具有正常的一般孩子所具有的智力,就能培養成才,關鍵是良好個性的培養。這裏的個性指的是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麵貌,包括情感、性格、氣質、理想、信念、人際關係、價值觀念、興趣、愛好等諸多因素,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風貌與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總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格,智商和情商都包括在內了。這就啟示我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就高度重視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同開發,突出做人的教育。

古往今來,無人不渴望成功,也無人不存在成功的巨大潛能,然而,成功有什麼奧秘?一個人智商高就一定成功,智商低的人必然失敗嗎?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校成績優異,並不能保證其一生事業的成功。在今天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裏,良好的成績絕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在現代社會中,既要有高智商,又要有更高的情商,特別要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求得最佳平衡;否則,就可能在這個複雜而多變的信息時代迷失方向。

鑒於此,我們編寫了這本書,希望對您提高情商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