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情商影響你的生活(2 / 3)

這並不是說我們必須放任情感,被情感淹沒;相反,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非壓製情感的其他方式來分析某種情況隱含的信息和情感成分。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情感評估,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分析問題,而且要試著將這些問題以適合的方式重新表達,我們將這種情形視為需要應對的一種挑戰,或者,我們可以從這些情形中學些東西。

我們的感覺不僅對自己有影響,對他人也是如此,不管這些情感是否是我們希望擁有的。顯而易見,沒有情感的介入就不會有決策的產生。沒有情感,理性思維就不可能產生。

1.原始的情感

原始的情感反應對人的生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恐懼的產生會促進血液流入較大的肌肉,這樣更利於奔跑;驚奇的產生會引起眉毛上挑,這樣視野就會擴大,以更好地收集意外事件的信息;憎惡的產生會引起臉部皺紋的出現,於是便可以關閉鼻孔防止汙濁氣體的進入。

情感使我們真正成為人類,情感鞏固了理性,所以我們要歡迎、接受、了解情感,並充分利用情感。

2.積極的情感

積極的情感可以給我們開辟探索和發現的空間。一般來說,積極或者愉快的情感可以激勵我們不斷地探索環境,拓展我們的思維空間,擴大我們的行為技能。積極的情感可以使我們敢於與他人不同,幫助我們找到事物之間的新聯係,由此找到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積極的情感對我們來說也有其他方麵的影響。快樂的情感激勵我們與他人交流,微笑或笑容可以讓他人發現我們是友好的,容易和我們接近。積極的情感可以增強社會聯係,使社會網絡更加穩固。

積極的情感可以保護我們不受消極的事件或情感的影響。如果給人們看一部可能引起消極的情感的電影,而且在電影過後要求他們微笑,結果顯示他們能夠更快地從緊張情況產生的生理影響中恢複過來。

3.消極的情感

消極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消極的情感要求我們改變現在的做法和思維,可以使我們關注的領域更集中,促使我們采取更加具體的行動。

和積極的情感相比,消極的情感體現得更為強烈。這種現象背後隱藏著進化方麵的原因,如遭受攻擊或者受傷的生存成本要比在野外尋找有趣的東西的潛在收益大得多。因此,顯示危險的消極情感必將得到更加認真的對待。隻有我們所經曆的比積極情感更強烈,我們才不會那麼容易成為掠奪者的美食。

我們都喜歡積極的情感,並且認同其對我們身體健康和幸福生活的作用。但是,所謂的消極情感(如恐懼、氣憤和憎惡)也應該在我們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需要用快樂的情感製造平和的心境,也需要做好與消極情感搏鬥的準備。

樹立健康意識應對各種壓力

在經濟快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有效應對各種壓力以保持健康。健康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狀態,它可以幫助你塑造積極的形象,這種積極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也能幫助你有效地防止壓力帶來的威脅和傷害。

對於健康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壓力。從專業層麵上說,壓力是指當人們認知到威脅或者無法應對的情況時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而壓力誘發因素是指帶來壓力的外部或者內部力量。

另外,如果長期經受壓力,那麼就會精疲力竭,即長期經受壓力時出現的情況。請記住以下關係:壓力誘發因素→壓力→精疲力竭。

壓力下的症狀和後果可以分為四大類:生理、心理、行為和工作績效。伴隨壓力而出現的工作績效變化是其他三類症狀和後果的副產品。

1.生理症狀

壓力所造成的生理反應主要有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增多,血粘度增加。另外一些不太為人所察覺的反應包括血液回流大腦、肌肉緊張以及全身各個器官將儲存的能量釋放到血液中。

如果伴有這些短期生理變化的壓力持續存在,那麼就可能發生一些危及身體健康的惱人情況,包括心髒病突發、中風、過度緊張、有害膽固醇水平增高、偏頭痛、皮疹、腫瘤、過敏和腸炎。持續的壓力還會弱化免疫係統。

原因是,當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需要太多能量來應對壓力的時候,免疫係統會因為沒有能量而瓦解,這樣人們就容易得病。總而言之,任何被歸為身心失調的症狀都是由於精神壓力造成的。

2.心理症狀

壓力的心理症狀有很多種類。主要的積極後果是警覺性和認知能力有所提高,而同時會產生更多的負麵後果,包括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煩躁、抱怨、疲勞、絕望以及各種防禦性的想法和行為。高強度的長期壓力還會讓人心智紊亂。

3.行為症狀和後果

壓力的心理症狀說明了人們遭遇工作和個人壓力的時候是如何思考和感覺的,而這些心理症狀會導致真實的行為結果。人們在壓力下的一個普遍行為症狀是放大缺點。比如,一個脾氣不好的人也許在平時可以控製情緒,但是在壓力之下會極度暴躁。壓力導致的頻發後果包括:易怒、焦躁以及其他明顯的緊張表現,包括在開會就坐的時候前後移動雙腿;飲食習慣的劇烈變化,包括暴飲暴食或者厭食。在麵對沉重壓力的時候,某些人會對垃圾食品上癮;頻繁吸煙,酒精的攝入增多,甚至吸食毒品;一些處方藥的使用增多,比如鎮靜劑或減肥藥;精神無法集中,判斷經常失誤;出現類似瘋狂的舉動,比如決策衝動。

精疲力竭是壓力造成的一種極端行為後果,包括情緒上的、心理上的以及生理上的精疲力竭。精疲力竭的後果到底怎樣還取決於個人對於造成精疲力竭原因的認知。當人們認為這些原因是來源於外部,不是由自己控製,而是由組織內的其他人控製的時候(比如缺乏他人對自己的欣賞),那麼精疲力竭往往會伴隨著對於組織不忠誠以及過分挑剔的現象;當把精疲力竭的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時(比如給自己設定了過高的目標),那麼人們有關工作的自尊就會受到損害。

4.壓力對於工作績效造成的後果

幾乎人人都會碰到工作壓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工作壓力太小會讓人慵懶疲遝,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壓力適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績效;工作壓力過大會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者思維枯竭,進而降低工作績效。

一項關於壓力的研究分析顯示,有一些因素會對壓力給工作績效造成負麵作用的程度產生影響。當員工非常清楚自己的職責和任務時,壓力往往不會降低工作績效。同時,當員工具有很強的自尊、自信,對於組織非常忠誠,同時具有較少A型行為(不耐煩和敵意)特征的時候,往往也可以防止壓力對工作績效產生負麵效應。而另一項結論是,對於大多數人,挑戰和刺激可以提高工作績效。而令人憤怒的以及具有威脅的事情,比如老板總是威脅下屬,則會降低工作績效。

有4種人格特質會讓人陷入工作或生活壓力中飽受煎熬,它們分別是A型行為、消極情感、知覺性控製能力低下以及工作效能低下。

一個具有A型行為的人往往是苛刻的、煩躁的以及過分努力的,因此他們很容易感到緊張和憂慮。A型行為有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其中的一個傾向是希望在很少的時間裏完成很多的事情,這讓具有A型行為的人變得苛刻和煩躁不安;另一個傾向是對他人充滿敵意。正因為如此,具有A型行為的人總是被一些瑣事惹得心煩意亂。在工作中,這些人往往富有攻擊性,也非常努力。下班後,這些人還會忙碌於各種事務。如果具有這種行為特質的人是學生,那麼他們往往也會給自己加上難以承載的學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