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態才能決定好的命運。很多時候,人的成功和失敗並不是由客觀因素決定的,而是和當事人的主觀心態息息相關。研究表明,在愉快、積極的心境下從事活動的成功概率要遠遠大於那些在壓抑的、痛苦的心情下的成功概率。所以,收拾一下你的心情,或許有意外的收獲。
永遠不對失敗低頭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人生一世,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卓越的過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一顆好勝的野心,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好勝之心首先源於對自己的信心,隻有自信的人才有好勝的心氣。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好勝早不是古語中所表達的貶義詞,相反,沒有好勝的心態,是不能贏得成功的。好勝既是一種對成功的渴望,又是對自我能力的肯定。有了這樣的心態,才能激勵自己在艱苦的環境中毅然地走下去,直到到達終點為止。
有了好勝之心,進而才能有堅持到底、誓不低頭的決心。如果對於成功的渴望不那麼強烈,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便很輕易動搖,半途而廢,無果而終。隻有對成功的極度渴望,才能燃燒起人類內在的力量,激發出你平時自己都發現不了的潛力,從而擊敗困難,到達勝利的彼岸。
對於好勝之心,我們來看一看蘇寧電器的第二大股東——孫為民是如何詮釋的。1981年,孫為民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學習在當時的“冷門”專業——心理學。1988年碩士畢業,在南京理工大學任教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孫為民被介紹給當時國內最權威的空調媒體做顧問,由此開始和空調業結緣。也是在此期間,孫為民認識了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在擔任一段時間蘇寧企業顧問後,1998年,孫為民接受張近東邀請,成為蘇寧家電集團的總經理助理。經過數年的奮戰,2004年6月,孫為民出任蘇寧電器連鎖集團總裁。在張近東和孫為民的聯合下,終於將蘇寧電器送上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掛牌交易。
每當提起蘇寧的發展路程和市場勁敵時,孫為民都會肯定地說,蘇寧和國美永遠是天敵,競爭將是永遠的。如果蘇寧沒有好戰好勝的精神狀態,恐怕有一天也會步入一些電器企業的後塵,走上被合並的道路。
在答記者問的時候,孫為民強調:成功首先要有野心和抱負。他是這麼說的:“一個人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野心和抱負,是不是想做事情,有沒有想法;其次要做,必須實實在在地去做,且需要堅持和調整。真理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也不是等出來的。事情在實踐過程中,就會發生變化並出現新的機會,當然機遇也很重要,這對成功也很關鍵。”
好勝之心是一個成功必備的心態,然而這個心態要有一個理性的前提。瘋狂的、不切實際的好勝之心,是不健康的,容易使人走火入魔。孫為民堅持好勝是“必需”的,然而理性、健康、切合實際的求勝更是“必須”的。當記者提到很多企業以“大搞合並”為求勝手段時,孫為民是這樣解釋的:在中國的家電行業中,雖然很多企業通過合並,在規模上達到500強的水平,然而企業經營質量卻遠遠不夠。追求500強水平固然沒有錯誤,然而,如果這種好勝建立在不真實的能力評估基礎上,很容易因為根基不穩而倒塌。蘇寧不談並購,並不是說蘇寧的野心不大,求勝心不強,而是蘇寧的發展和好勝一直建立在一個理性的基礎上。企業的發展不能僅僅建立在數量擴充的基礎上,個人發展也是如此。不理性思考,盲目求勝,隻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說,好勝心是不能缺少的,建立在真實、客觀基礎上的好勝心尤其重要。求勝是個人或集體上進的表現。沒有上進心,不求進取,隻能如逆流中的小船,打翻在激烈的浪潮中。擁有好勝的心態、理性的野心是成功的第一步。因為理性的野心不但給你樹立了奮鬥的理想,更給你提供實現理想的動力和誓不放棄的決心。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求勝之心,那麼趕緊行動起來吧,分析一下自己的實力,為自己找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吧。
永遠都要看到更好的
同樣的一個園林,同樣的一朵玫瑰花,積極樂觀的人會看到美麗的花瓣和清晨透徹的露珠;而悲觀消極的人則看到花下傷人的尖刺和清晨微冷的天氣。一個笑臉,一個苦臉,不一樣的心情,恐怕今天一天的成績也大不相同。積極樂觀的人總是能看到更好的情景,所以在好的心情下,他就能夠處處順心,做什麼都遊刃有餘;而悲觀厭世的人總是看到那些令自己討厭的情景,在惡劣的心情下,又怎麼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呢?俗話說,倒黴的人喝涼水都塞牙。事實上,不過是人的主觀感受罷了,心情不好自然看到什麼都覺得不好,幹什麼都覺得不順利,自然就有了“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打頭風”的主觀感受。
可見,保持一顆積極樂觀、充滿熱情的心有時候能扭轉乾坤,讓生命出現轉折的奇跡。一個人如果有高度的熱情,積極的心態,必勝的信念,那麼還有什麼他辦不到的呢?世界隻會為那些積極的、樂觀的人開綠燈,使他們的事業有更快的加速度。所以說,成功者的必備便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他樂觀的麵對人生,所以成功與他的距離便比別人稍短一點。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他們在平時確實是樂觀、上進的,但是唯一不足的是:關鍵時刻“掉鏈子”。每當關鍵的環節時,他們便失去了往日的自信、熱情和積極,於是大部分人總是與成功擦肩而過,他們真的是與成功很近了,但是總是差那麼一點點。
積極的心態要保持在每一個時刻,堅持住你就會成功。你或許不信,難道心態這個東西真的如所說的這般神奇嗎?從下麵這個小故事,你便可以形象地看到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消極的人生態度到底有什麼區別。
農業自動化機械廠生產出了一種新的農場機器,為了擴大市場,他們先後派出了兩名員工去一個農場推銷新設備。最先去的這名員工工作態度認真,也很勤勞,唯獨心態不好,總是悲觀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當他來到這家農場後,看到這裏的農民都是靠人工在田裏種植和收割,於是非常失望。他想,這裏的農民是不會買我的設備的,他們都靠自己的人力來完成,看來我又是白來一趟了,真倒黴!於是他一句話都沒有說出來就掃興而歸,寫了一份推銷失敗的報告交上去了。上級一看,非常奇怪,心想,如此先進而又省時的機器,竟然沒有推銷出一台,不可能吧,太奇怪了。於是他重新派遣了一名員工再次去那個農場去推銷,這位員工是公司的金牌推銷員,積極而又上進,一流的口才,幾乎沒有什麼能夠難得住他。當他來到農場一看,立刻展顏而笑:太好了,簡直太順利的推銷過程了。這家農場居然都是人力做工,這下不但可以推銷出這種新設備,就連其他一些設備也可以展現給他們使用啊。於是他把農場所有的農民都聚集起來,滿麵紅光地說:“大家好,帶給大家一個好消息,你們終於可以不這麼辛苦勞作了,安裝上這種設備,在同樣的時間內,你們僅僅花費以前1/10的力氣,絕對能夠收獲十倍的成果!”很快大家被他的情緒調動起來,紛紛嚐試這種新設備的神奇效力,結果這批新設備在這個農場打開了非常好的銷路。
兩種不同的心態,卻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在同樣一個農場中,同樣的一批客戶,同樣的一種產品,僅僅由於一個心態的差異,卻導致一個不戰而敗,一個大獲全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這個例子的翻版。很多失敗的原因或許與客觀條件無關,而僅僅是主觀心態有問題。消極的心態多半導致不戰而敗,沒有開始就已經宣告了失敗的結局。
“我能行”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成功人士的口頭禪,這不僅僅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積極心態的表現。一個積極的人,總能看到充滿希望的未來,總能看到美好的事情,總有更大的動力驅使自己前進。請保持一顆積極的心吧,這或許正是你尋找許久的根源。
希望之心永遠不滅
對未來充滿希望,人生才有前進的動力。所以說,成功的人都懷有一顆希望之心,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堅信明天更加美好,所以他們才能有勇氣、有動力不斷前進。
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人類對於未來的一種有可能實現的想象。有了理想,人類才可以按照它的方向去努力;有了理想,人類才能在艱苦的探索環境下堅持下來。當然,理想不是無根無據的幻想,它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客觀的個人條件基礎上,否則就是無道理的空想,是沒有現實意義的。
有了希望的心,有了理想的路,前途才更加明確。不要在沒有思考、沒有分析前就消極地把事情打上不可能實現的標簽。事實上,你要鼓勵自己“你能行”,有希望才能有動力,你才會在探索的過程中無所不利,勇往直前。
沙特阿拉伯王國有一位蜚聲國際石油市場的傳奇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油礦業大亨謝赫·艾哈邁德·紮基·亞馬尼。亞馬尼蓄著八字胡,衣著講究,風度翩翩。他在任何場合都顯得開朗,而且舉止得體。亞馬尼1930年生於麥加附近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名法官,又是位伊斯蘭學者。1949年亞馬尼畢業於開羅大學,獲法律學士學位。像許多沙特阿拉伯富家子弟一樣,亞馬尼大學畢業後再赴美國留學,先就讀於紐約大學,後又進哈佛大學深造。
青年的亞馬尼更加認識到知識的重要,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豐富廣博的知識,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立足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他就前往埃及的開羅攻讀伊斯蘭法規和民事訴訟法。他與同學磋商,與博學的老師共同研究課題,走遍了各大圖書館和閱覽室,然後整理出一份份寶貴的材料。法律知識的學習使他的思維更加敏捷、邏輯性更強。他掌握了談判時語言的嚴密與技巧,好多校友都領教過他巧言善辯、目光犀利的出色表現,21歲時他順利通過考試,獲法學學士學位,被人稱作沙特的“才子”。爾後返回沙特阿拉伯,在總部設在麥加的財政部供職。那時的他就充分認識到,除非能獲取西方的專門知識,否則阿拉伯世界是無力與西方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