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事難求全(1 / 3)

閑來,劉備和龐統談起鳳雛、臥龍之言.劉備自得龐統之後對諸葛亮之心就不是那麼熱切,以為有龐統相助,大事可成.龐統自然從龐德公那裏聽說了劉備尋訪臥龍、鳳雛之事,龐統和諸葛亮相識已久,對諸葛亮的才學也是佩服不已,自以為不如諸葛亮遠甚.

聽劉備提起訪諸葛亮不得一事,便道:"主公,諸葛孔明之才遠在我之上,主公還宜再往訪之,若再得諸葛孔明相助,則大業可期."

原本劉備也未必沒有這個意思,隻是有點擔心龐統,怕他會有不滿,如今得龐統這麼一說,劉備也就沒有顧忌了.以新野之事盡付龐統,兄弟三人又一次往隆中去訪諸葛亮.關、張二人這些日子總算見識了什麼叫大才,光新野的變化就教二人對龐統佩服的五體投地,對劉備再去尋訪諸葛亮稍有不解,認為有龐統相輔就足夠了.

三人來到隆中,諸葛亮還是沒有回來,便留書離去.徐番等人依舊住在諸葛亮家中,得知劉備留下書信,徐番便欲將書信毀去,轉念一想,這樣一來,恐怕到時會引起諸葛亮不滿,事情又不能做的神不知鬼不覺的,至少府中就有數人知道此事,日後早晚會被諸葛亮知道.因為趙信的吩咐,徐番等人不敢對諸葛亮家中仆人做出什麼過分的事來,否則徐番還真想把知情的人滅口了事.

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流逝,徐番等人也終於等到了諸葛亮.回到家中,得知兄、弟俱往投趙信去了,家中還有人相候,諸葛亮便請徐番等人來見.徐番奉上趙信親筆書信和諸葛謹書信,退往一旁,默察諸葛亮神情.

趙信信中其意拳拳,誠懇相邀,諸葛亮也頗為意動,諸葛謹信中卻隻道及兄弟二人往汝南投趙信去了,令諸葛亮無需牽掛,若有意從之,早去相會.諸葛亮看完兩封書信,一時沉吟不決,趙信其人諸葛亮也多有了解,不失為一明主,可這卻與諸葛亮當初所立之誌有所衝突.昔年諸葛亮見天下大亂,漢室將崩,便有輔佐劉氏,中興漢室之誌.若是光隻有這一點,諸葛亮大可幹脆拒絕趙信,可這當中又涉及到兄弟親情,任諸葛亮有濟世安民,安邦治國之心,經天維地之才,也難以取舍.諸葛亮凡事喜歡謀定而後動,便對徐番道:"且容我思量一番."

依徐番等人的想法,這有什麼好考慮的,若非趙信千叮嚀萬囑咐,要對諸葛亮一家,特別是諸葛亮恭敬有禮,定會出言催促.

事情要多巧就有多巧,諸葛亮還沒有明確答複,劉備三人又來了.徐番暗忱事情有些不妙,此番可阻止不了劉備與諸葛亮見麵,況且算起來這是在劉備地頭,有起事來,便會身處險境.趙信萬萬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與劉備爭奪諸葛亮,在他的想象中,劉備三顧茅廬應該在數年以後,殊不知,因他的出現,許多事情都改變了.

見到諸葛亮,劉備故伎重施,把對付龐統的那一套搬了出來.劉備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漢室宗親的身份,雖然無從考證,可劉備逢人就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久而久之,就算不是事實也變成事實了.如今漢帝被害,諸葛亮要匡扶漢室,劉備就是最好的人選,若非諸葛亮見劉表不堪輔佐,早已投劉表去了.一個人的理念是很難改變的,對古人來說尤其如此,諸葛亮立誌輔佐漢室,就算他投奔了趙信,若是信念不改,日後難免像昔日曹操和荀-一樣發生衝突.

劉備見孔明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姿,下拜道:"涿郡愚夫,漢室末胄,區區劉備拜見先生,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曾兩次晉謁,不得一見,留書以付,不知先生曾覽之否?"

諸葛亮回來之後,家人自然把劉備書信奉上,諸葛亮早已看過,便答道:"將軍憂國憂民之心,可敬可歎,奈何亮年幼才疏,無以助益."

有了相請龐統的經驗之後,劉備可謂駕輕就熟,固請道:"司馬德操、龐士元豈有虛言!"

聽得龐統之名,諸葛亮吃了一驚,道:"難道將軍曾見過此二人."

劉備微笑道:"昔日在南漳與水鏡先生曾有過一麵之緣,龐士元卻是Ri相見."

諸葛亮自然知道劉備說的是什麼意思,不由輕輕哦了一聲,對於此事卻不敢輕信.

劉備接著道:"今次前來拜會先生,士元本欲趕來,奈何瑣事纏身,行前士元托我向先生問好,令托我帶一封書信給先生."這個重磅消息砸出,諸葛亮也不由意動,二人相交已久,彼此都深深佩服對方才學,惺惺相惜,極為看重,頗有天下英才隻他們二人之意.

說完,劉備將出龐統書信,當初劉備知道龐統和諸葛亮有深交之後,便請龐統作書一封請諸葛亮出山,龐統二話不說,一揮而就.

諸葛亮接過,細覽龐統書信,看完之後,憑案深思,劉備也不打攪.諸葛亮徐徐睜開雙目,神光湛然的問道:"願聞將軍之誌."

劉備正色道:"漢室傾頹,天子被害,天下大亂,備不自量力,欲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解百姓於倒懸,奈何智短謀淺,望先生慨然相助,實為萬幸."諸葛亮這麼一問,劉備便知道有戲,把早已準備好的說辭,一股腦兒道了出來.

這些都是空話,雖然動聽,可諸葛亮也不是這麼好相與的,出言問道:"今將軍寄人籬下,外豎強敵趙信,內有蔡瑁構陷,朝不保夕,何言匡扶漢室,安定天下?"

被諸葛亮這麼一問,劉備差點目瞪口呆,羞赧不已,心中刺痛,想想也是,如今地隻新野一縣,兵隻數千,什麼安邦定國還不是一句空話,看來諸葛亮比龐統更難應付,若不是為大業著想,劉備此時便想放棄了.強打精神道:"誠如先生所言,備如今隻身乞命於人,安定天下,言之尚早,可備身為漢室之胄,常念高皇帝創業維艱,光武中興不易,敢不以身自任."

這番話說的情真意切,卻是劉備平常心底所想,發自內心的話自然能打動人,說著說著,便潸然淚下,衣襟皆shi.

諸葛亮神色微動道:"將軍用心良苦,亮深感佩服,自董卓以來,群雄並起,趙信據豫州,南逐袁術,北取兗州,東進徐州,得司隸之地,平劉繇之徒,地廣民眾,帶甲無數,據有中原,此誠不可與之爭風,袁紹雄踞河北,公孫瓚盤踞幽燕之地,馬騰、韓遂坐擁涼、雍二州,荊州四戰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劉表坐擁荊襄九郡,不知兵事,不思進取,此天以之濟將軍也,將軍何不取之,以之為家,北連袁紹,西結馬、韓,以拒趙信,待時機至,西取益州,東並吳會,南撫百越,霸業可成,此亮所以為將軍謀,唯將軍圖之."諸葛亮一氣嗬成,說了這麼多,看來他早有為劉備效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