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之後,地下的伯虎可曾聽到人間文心融通的知音否?
三
粉墨皮黃敷演著唐伯虎的絕世傳奇。作者在摩挲民族古籍的生涯中發現唐伯虎像蘇東坡、徐青藤、鄭板橋一樣,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具有多麵性天才的人物,他們都才華蓋世,是少見的詩、書、畫通才,卻都是未能見容於當世的狷介疏檢之士。他們的感情和理智經常失去平衡,大都招致物議甚至牽陷災獄,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中國民間頂禮膜拜的大才子真英雄。沒有什麼人有唐伯虎這樣多的勾欄瓦舍的傳奇彈唱,沒有什麼人有唐伯虎這樣多的閭巷樂道的故事傳說。放下窮研經史子集灰塵的千鈞之筆,俯身於民間的評話、彈詞、小說、雜劇、傳說、故事、筆記中鉤稽一個活脫脫的唐伯虎,是陳著的最大特色。就像書良兄頂禮膜拜的陳寅恪前輩,從彈詞評話裏寫出一本皇皇巨著《柳如是別傳》一樣,一個是從評彈曲藝裏直接塑造震爍古今的名妓,一個是從故事傳說裏款款站立、風流蓋世的才子,眼光的驚人相似,顯現了同樣對民族古籍爛然於心的摩挲後,敢於直麵糟粕與精華並做出抉擇取舍的功力匠心。
沉吟聆聽盛況空前的虎丘山曲會,徘徊月落烏啼、漁火閃爍的楓橋,醉臥瀝瀝春雨輕敲篷艙的太湖畫舫,狂呼豪飲、市樓櫛比的金閶銀胥……隻能崛起這樣屬於民間的市民藝術家;同樣,在一河脂粉、兩岸笙歌、山溫水軟、風月撩人的秦淮河,在水波蕩漾、遊船數百、清曲麗詞、十番鑼鼓、槳聲燈影、聲光繚亂中,在豪邁者令人吐氣揚眉、淒婉者足以銷魂落魄、知音者酒闌傾慕再三的勾欄買醉畫舫逐春裏,也隻能崛起這樣鼓蕩底層脈動的市民藝術家。這一環境中崛起的市民藝術家,也一定要靠帶著曆史信風氣息和當年吳儂軟語聲調的曲藝彈詞,靠帶著曲巷百姓口耳相傳的故事傳說來添枝加葉、溢彩流光,才能血肉豐滿,風采卓然,神韻特出。正如書良兄在書中征引並讚同的邵毅平先生所指出的:“唐伯虎一生的主要意義,在於他敢於坦率地追求一種更為自由、更為真誠的生活,他已經達到了封建時代中隻有很少數知識分子才能達到的精神高度,至於他的功名是否大,著作是否多,詩畫是否工,那都是次要的問題了。”作者所要勾畫的正是民間激賞的一代士人對自由的狂熱向往,是其靈魂的欣悅和心智的快意,這是其書畫文章不可比擬的寶藏。我以為,這才是陳著的最大價值。正由於此,讀者諸君勿以休閑書視之,勿以狎邪書視之,則幸甚!
滄海桑田,歲月輪回。當年唐伯虎鄙夷的科舉功名、禮教羈絆,又換了一個方式在我們這個社會的潛隱血脈中衝撞奔流。翻讀此書,青年朋友們定能從陳寅恪、陳書良輩們慘淡的文心法眼中,去感受中國文化的真正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