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逍逍遙遙笑看天地(1 / 3)

形單影隻的人未必孤獨,前呼後擁的人未必富足。我們都已出發太久,現在才發現路無止境。

不抽二手煙,不做二手人

我要在一篇文章裏說兩件不相幹的事情,望諸位理解。

不抽二手煙,在中國暫時有些難。就連那些戒不掉煙的好友們,在明知我最厭惡吸煙的情況下還經常不自覺地騷擾我呢。更別提我行走江湖到處闖蕩,幾乎每天都會在不同場合被二手煙欺負,卻還得強忍著,不能發飆,甚至還要用謝絕而非犀利的言辭推擋人家送煙到嘴邊的美意。

我一直覺得,“發煙”這個在中國被普遍歸類於禮節性範疇的行為,特別有“中國特色”。這個在各種人群、各種場合成為規範化的見麵禮節,我在其他國家從來沒有見過。遞一支煙給你以表敬意或問候,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成了國人通用的禮數?我無處查找淵源。隻是隱約記得,那個一招手就能讓舉國歡呼的偉人在各種場合出現時,手裏總夾著一根煙卷,於吞雲吐霧中指點江山、運籌帷幄。雖不能擁有偉人的智慧,總可以模仿一下偉人的姿態吧。不知“發煙”這個禮節是不是從那個時代開始的?

如今,我們國家兩千多萬畝的煙草種植土地,都無法讓中國三億多煙民過足煙癮,每年都要花海了去的外彙進口香煙。我看那豐厚的政府和地方煙草稅收,並沒讓兩千多萬畝土地上的農民比其他地方進步多少、富裕多少,也沒見給全民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等煙毒誘發病的高昂醫療支出幫上太大的忙,倒是成就了不少“上市企業”的報表和電視台裏的那些不知所雲的廣告。

抽煙的朋友們,你們既然習慣了當著我們這些非煙民的麵肆無忌憚地送上“二手煙”,就必須耐著性子聽著我在這兒發牢騷。你不惜命我惜命!中國擁有煙草文化的四百年,正是從極度繁榮到特別落後的一段下坡史,如今重新崛起的中國有沒有勇氣和煙草說“不”,有沒有勇氣承認煙草實乃致命的慢性毒藥這個事實,足以證明我們有沒有重回世界領頭羊地位的決心和毅力。“國富則民強”講不通,我說“民強則國富”才對。什麼時候“發煙”的禮節在官場、在商界、在中國的各個角落,真正變成了“不以為榮,反以為恥”的行為,我們也就離真正的民強國富不遠了。

接下來,“不做二手人”的這個話題,很可能是空談。

嚴格意義上講,幾乎所有人都是“二手人”,不自覺地把別人的文化當成自己的文化,把別人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觀點,把別人的知識當成自己的知識。別人說什麼,別人做什麼,決定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猜隻有人猿泰山才可能是純正的“一手人”,不過,他的成長環境也決定了他難免是一隻“二手猩猩”。

所以,我隻是想讓自己多一些自由意識和自由認識的空間。聽完別人說的話,看完別人做的事,放下書本時,關掉電視機時,拔掉網絡插頭時,好好搜索一下自己的腦袋裏,除了別人想讓我知道的,我還知道些什麼?冷靜地捫心自問,除了別人教我要拚命索取的,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安靜地側耳聆聽,除了別人在我耳邊塞滿的各種熱鬧的雜音,我自己還能聽到些什麼?

我承認,就像郭德綱聲稱自己是“二手的科學家”一樣,我是一個“二手的音樂人”。幾乎所有的音樂元素和創作技巧,還有所有的演奏樂器和樂器的演奏,都不是我首度發現或專利發明的。我聽過了甲殼蟲和卡朋特,才對自己寫的旋律有了好不好聽的標準;唱過了羅大佑和李宗盛,才對自己寫的歌詞有了一定的苛求。就這樣,我在當代媒體鼓噪的八卦裏探索著娛樂界的易經陰陽圖,有時候津津有味兒,有時候又超級無趣兒。做不了“一手人”,又不甘當“二手人”,我情願是個“三手人”,過濾掉那些生活中害我笨拙和苦惱的雜質,消化掉令我聰慧和歡欣的所有“二手資料”。選擇權在我自己,這一點點自由足夠我開懷一輩子的了!

2009年6月28日

淩晨於桂林

糯米和粽子

把洗幹淨後的糯米粒兒塞進竹葉編出的四角空間裏,糯米粒兒被緊緊地擠在一起。到了這會兒,仍然是誰也不挨著誰,等到被送上了蒸鍋,水開了,煎熬開始了,糯米們終於慌了神兒,情急之中這才緊抱住彼此不放手,直到粘在一起不分你我,曆經磨難後,終於“團結”修成了正果——粽子。

君子之國,禮儀至上,禮讓為先,自古以來,莫不如此。各自安好,各自為政,互不幹擾,互不關心。不知大家知道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我們今天吃粽子時又會記起屈原這個名字,念起他那些偉大的詩篇,感歎他投江時的憤懣、自盡時的果敢……可令他行此壯舉的正是那個時代糯米般的國民們,他們隻關心“家亡”而非“國破”。我們這個曆史悠久的古國,從來都不缺做粽子的糯米,也從來都盛產事不關己的國民,對曆史中遍布各個朝代的外敵從來都不缺禮儀之邦應有的忍讓。於是,覓不到知己的“屈原”們投江了,國人包起粽子讚美他,紀念他,當外敵又肆無忌憚地來襲時,非到把他們集體性地打壓、煎熬到生命的邊緣的一刻,他們才會彼此相融相契,粘合出本該強大的愛國力量。

七十多年前,當外強霸占東北平原的時候,“糯米”們沒有意識到“家亡”的危機就在眼前,很多個“屈原”悲憤地倒下了,才換來同心協力的抗爭。我又想起死亡集中營奧斯維辛,被整屋整屋屠殺在毒氣室的猶太人,喪命的一刻一定也是彼此緊抱互不撒手,悲憤惜別,可有沒有一滴眼淚是為了他們那個沒有歸宿的可悲的民族,是為了早該彼此扶助共對外敵,也許可免眼前大難的悔恨而流?猶太人和中國人都是著名的聰明的種族,他們的個體猶如每一粒充滿智慧的小糯米,隻可惜他們整體的粘合力低下。正因此,近代的中國讓後人充滿恥辱感,而當現代的中國讓我們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自豪的時候,作為一粒愛國的小糯米,我在吃粽子懷念屈原先生的時候,號召其他的糯米同胞們:國家越強大,越要努力自主自發地粘合,外敵才更不敢找上門來……

今天借著端午佳節,胡說了些話,懂我不懂我的各位都請見諒了!屈原先生,見諒了!

2006年5月31日

另一種捐助

洪水、家、孩子、希望……北京這些日子的天氣反常得很,好像進入了江南的梅雨季節,不知不覺,我們經曆的四季氣候和從前越發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有同感,這種同感又總被大家在不經意間遺忘。

此刻,太平洋上空又在孕育新一輪的風暴,等待時機到我們聚居的大陸上來肆無忌憚地狂飆,中國人和中國人的家園不知又要麵對怎樣艱難的考驗。之前幾個星期,在熒屏上經常看到一幕幕感人的畫麵:繈褓中的嬰兒被英勇的戰士們托舉在洶湧的洪水之上,轉危為安。仔細看看,那些身著迷彩的勇士們大多也還是一張孩子的臉龐。每次看到此景,都禁不住潮濕了眼眶……

洪水肆虐地衝毀了家園,孩子仍安然無恙,並在家園重建中繼續成長,長大的孩子會像曾經保護過他的人們一樣,麵對未來的災禍挺起胸膛,為了他的孩子,為了孩子們的希望……

人類天生就有著一種討價還價的本能,柴米油鹽、石油、核武器、聯合國憲章……到處彰顯著地球人的這種天分。一百多年來的加速科技發展和全球化合作,讓政要們在關於環保的會議上繼續討價還價。而大自然卻沒有人的這種天分,它不懂得我們的這種討價還價,而是用兩極快速融解的冰山,用被工業化捅破的大氣層在討價。於是,被改變的海洋聯合被改造的空氣開始向脆弱的地殼施壓;於是,有了愈發頻繁的海嘯和台風向現代文明討要人類必須付出的代價……災難過後,那些滯後的悲天憫人的反思,對於未來不可預測的災難又到底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