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空間設計和界麵處理(3 / 3)

“廊”多為建築物間或景點間的聯係體,常常雙麵或單麵敞開。即使是被封閉的一麵,也多開景窗、景門,以便讓人們在行進中得到“步移景換”的享受。

中國傳統建築的上述經驗,對今天的室內設計與裝修仍有重要的意義。它表明室內設計與裝修應充分重視室內室外的聯係,要盡量地把外部空間、自然景觀、陽光、空氣引入室內。

(三)現代室內過渡空間的處理手法

過渡的目的常和空間藝術的形象處理有關,如欲揚先抑、欲散先聚、欲廣先窄、欲高先低、欲明先暗等。要想達到“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庭院深深深幾許”等詩情畫意的境界,往往都離不開過渡空間的處理。過渡空間也常起到功能分區的作用,如動區和靜區、淨區和汙區等的過渡地帶。

過渡空間還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起空間的引導作用。含蓄、自然、巧妙的處理,使人於不經意之中沿著一定的方向或路線從一個空間依次地走向另一個空間,大大豐富了空間的趣味性。以下介紹幾種常見而又行之有效的空間引導和暗示手法(圖5-32)。

圖5-32 過渡空間的現代處理手法(單玲 繪)

a)借助台階暗示另一空間的存在 b)以曲線引導暗示空間 c)以產生韻律的分隔手法來引導暗示入口空間 d)以界麵的材質和燈光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引導性

(1)借助樓梯或踏步,暗示出另外空間的存在。樓梯、踏步通常都具有一種很強的引導作用,暗示著階梯的另一端別有洞天。一些寬大、開敞的直跑樓梯、自動扶梯等,其空間誘惑力更為強烈。許多商業建築在入口處都設置自動扶梯,有效地把顧客分流到二層以上的空間去,避免了樓上少人問津的現象。在同一層空間中,稍微做出一些地麵高差,利用踏步來引導空間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尤其帶有轉折性的空間,往往不能引起人的注意,在空間銜接處設幾個踏步,將起到很好的引導暗示作用。

(2)利用曲麵牆來引導人流到達另一空間。根據人的心理特點,人流會自然地趨向於曲線形式,以彎曲的牆麵把人流引向某個確定的方向,並暗示另一空間的存在。這類空間的特點是動感和方向感強,人們麵對著一條彎曲的牆麵,將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期待感,希望沿著彎曲的方向而有所發現,從而將不知不覺地沿著彎曲的方向進行探索,於是便被引導至某個確定的目標,“曲徑通幽”便是這種空間組織方式的真實寫照。

(3)利用空間的靈活分隔,引導暗示出另一空間的存在。在空間中隻做一些象征性的分隔,追求一種連續的、運動的效果,每一個空間都連通著另一個空間,具有強烈的流動性。中國古典園林就是空間引導和暗示很好的典範。一些展覽建築的內部空間常常采用這種空間引導手法,有效地引導參觀者的參觀活動。

(4)利用空間界麵的處理產生一定的導向性。在空間界麵的點、線、麵等構圖元素中,線具有很強的導向性作用,人們往往沿著線條所指引的方向前進。通過天花、牆麵、地麵處理,會形成一種具有強烈方向性或連續性的圖案,有意識地利用這種處理手法,將有助於把人流引至某個確定的目標。例如天花上的帶狀燈具、地麵上鋪砌的縱向圖案,牆麵上的水平線條等,都能產生很強的透視感,給人流指出前進的方向。

領域性原是動物在環境中為取得食物、進行繁衍生息等活動的一種行為特點。人在室內環境中的生活、生產活動,也總是力求其活動不被外界幹擾或妨礙。不同的活動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的範圍與領域,人們不希望輕易地被外來的人與物(指非本人意願、非從事活動必須參與的人與物)所打破。

室內環境中個人空間常需將人際交流、接觸時所需的距離通盤考慮。人際接觸根據不同的接觸對象和在不同的場合,在距離上各有差異。赫爾(HallE.T.)以動物的環境和行為的研究經驗為基礎,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征確定人際距離(表5-2),即分為:密切距離、個體距離、社會距離、公眾距離。

表5-2 人際距離和行為特征 (單位:cm)

每類距離中,根據不同的行為性質再分為接近相與遠方相。例如在密切距離(0~45cm)中,親密、對對方有嗅覺和輻射熱感覺為接近相(0~15cm),可與對方接觸握手為遠方相(15~45cm)。當然由於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際距離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說領域性主要體現於空間範圍,則私密性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麵的要求。私密性在居住類室內空間中要求更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非常明顯地觀察到,集體宿舍裏先進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許自己挑選床位,他們總是願意挑選在房間盡端的床鋪。同樣情況也見於就餐人對餐廳中餐桌座位的挑選(圖5-33),相對來說人們最不願選擇近門處及人流頻繁通過處的座位。餐廳中靠牆卡座的設置,由於在室內空間中形成更多的“盡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時“盡端趨向”的心理要求(圖5-34)。

圖5-33 餐廳中人們選擇座位的情況

圖5-34 餐廳設置卡座(車廂座)形成了許多“局部盡端”

在室內空間生活和活動的人們,從心理感受來說,並不是越開闊、越寬廣越好,人們通常在大型室內空間中更願意親近有可“依托”的物體。

在火車站和地鐵車站的候車廳或站台上,人們並非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車的地方,而是願意待在柱子邊,因為在柱子附近,既適當地與人流通道保持距離,人們又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圖5-35)。

圖5-35 某火車站候車廳內人們候車時選擇的位置

從一些公共場所(商場、車站等)內發生的非常事故中可觀察到,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們往往會盲目跟從人群中幾個急速跑動的領頭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當火警或煙霧開始彌漫時,人們無心注視標誌及文字的內容,往往是更為直覺地跟著領頭的幾個人跑動,以致造成整個人群的流向。上述情況即屬從眾心理。

同時,人們在室內空間中流動時,具有從暗處往較明亮處流動的趨向,緊急情況時語言的引導會優於文字的引導。

上述心理和行為現象提示設計者在創造公共場所室內環境時,首先應注意空間與照明等導向。標誌與文字的引導固然也很重要,但從緊急情況時的心理與行為來看,對空間、照明、音響等需予以高度重視,如安全疏散樓梯應盡量有直接采光,或注意其照明的特殊設計。

人們對空間環境氣氛的感受,通常是綜合的、整體的。既有空間的形狀,也有作為實體的界麵。室內空間由於牆體的不同圍合形式產生不同的空間形態,而空間形態的不同對人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影響。空間形態是空間環境的基礎,它決定空間總的效果,對空間環境的氣氛、格調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室內空間的不同處理手法和不同目的要求,最終凝結在各種形式的空間形態之中。

(一)空間界麵給人的感受

室內空間界麵給人的感受源於空間界麵自身的造型和界麵所運用的材質兩方麵。在界麵設計時要根據室內空間的性質和環境氣氛的要求,結合現有材料、設備及施工工藝等,對空間界麵進行處理,既可賦予空間特性,還有助於加強它的完整統一。

室內裝飾材料的選用是界麵設計中涉及設計效果的實質性的重要環節,它最為直接地影響到室內設計整體的實用性、經濟性、環境氣氛和美觀效果。在材質的選用上應充分利用不同材質的不同空間感受,為實現設計構思創造堅實的基礎。

1.圖案

圖案大小選擇時,運用大圖案可使界麵提前,空間縮小;小圖案可使界麵後退,空間感擴大(圖5-36)。

圖5-36 圖案大小產生的不同空間感

a)大尺度花飾感覺空間縮小 b)小尺度花飾感覺空間增大

2.材質紋理或線條走向

一般其布局方向要有利於擴大空間感。層高低的空間牆麵應盡量利用縱向線條,使空間感挺拔;開間狹窄的空間應利用一些平行於開間方向的線條來打破狹窄的感覺。

3.材料的色彩、質地

用冷色調可使空間有後退感,使空間感擴大,但冷色調也會給人以寒冷的感覺,陰麵房間應謹慎使用。質地光滑或堅硬的材料,容易形成反射,而使空間感變大,相反粗糙質感的材料會使空間變小。

(二)空間形態給人的感受

不同的空間給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室內空間的形態就是室內空間的各界麵所限定的範圍,而空間感受則是所限定空間給人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反響(表5-3)。

表5-3 室內空間形狀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