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分娩坐月子七(1 / 3)

怎樣認識產後抑鬱症。

“Bby blues”不同於產後抑鬱症。它在幾周內會逐漸減退或消失。“Bbyb lues”通常發生在寶寶出生後第一周,新媽媽會感到悲哀,情緒波動和勞累。這些情況通常會被理解為隨著寶寶出生而引起的情緒低落,是可以自愈的。

產後抑鬱症,雖然大多數女性在寶寶出生後一段時期會有情緒波動,但有些女性更加嚴重,會變得十分狂躁,無法控製日常的生活和行為。產後抑鬱症發生在寶寶出生後第一年,如果不給予治療,會延續長達數年時間。

產後抑鬱症的表現可以歸納為3種類型。

第三日抑鬱。

患者往往是初產婦,發病於分娩的3天內,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情緒沮喪、焦慮、失眠、食欲下降、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持續數日後症狀可自行緩解。

內因性抑鬱。

發病於分娩後2周內,表現為激動、情緒低落、焦慮、無助感、無望感、罪惡感、擔心養不活所生的孩子,嚴重時會擔心寶寶在世界上受苦而出現殺害嬰兒的行為,然後自殺。

神經性抑鬱。

多數以往有神經病病史的產婦,在分娩後原有的不良情緒加重、身體不適、情緒不穩、易發脾氣、睡眠不安等。

神經性抑鬱多數產後抑鬱症病人症狀並不十分明顯,不容易被覺察,也不會嚴重影響其照顧嬰兒或做家務。如果產後抑鬱症狀非常明顯,並足以能引起周圍人注意的話,那麼你的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了。

產後抑鬱症一般在生完寶寶後的幾周內發生,一般持續1周或更短的時間。產後抑鬱症可能與產後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

此外,過度緊張、身體疲憊、睡眠不足、身體不適、以及對自己現狀不滿、缺少他人關懷和支持、對作為母親這個新角色既新鮮又恐懼等心理問題也是導致產後抑鬱的重要原因。

預防產後抑鬱症的主要方法。

1.在分娩前要防止局部或全身感染。

2.盡量避免不良生活壓力或者負麵事件對產婦的刺激。

3.對抑鬱症狀明顯,尤其是有自殺傾向的病人要到精神衛生機構進行抗抑鬱藥物治療或者住院治療。

4.心理支持,對新媽媽尤其是初產婦,要利用母親、婆婆、醫護人員的育兒知識,使新媽媽在心理、育兒能力等方麵得到支持。

5.使產婦認識到產後抑鬱症不會給自己或嬰兒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以減輕其心理壓力。

6.心理治療,對輕度症狀患者可以進行心理治療。

內膜炎症,必要時要做B超檢查,看有沒有胎盤殘留。建議注意防治感染。加強宮縮治療,用抗生素和中藥處理,如果B超發現有胎盤殘留,要行清宮術,產後24小時內應經常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情況。每天檢查宮底高度,觀察惡露性質。

對產後疼痛者可試用局部熱敷,或針刺關元、中極、曲骨等穴,進行強刺激,必要時服止痛藥物。子宮複舊不良,或有胎盤、胎膜殘留時,可用宮縮劑如麥角新堿、益母膏等,必要時要刮宮腔,清除殘留的胎盤胎膜。

子宮複舊不良。

生完寶寶後,惡露經久不淨,一直腹部隱疼,好像裏麵有東西揪著一樣,尤其哺乳時加劇。用熱水袋局部敷後,疼痛會得到緩解。

可能患的是子宮複舊不良,新媽媽產後宮縮可引起疼痛。因嬰兒吸吮時刺激乳頭,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哺乳時加劇,惡露經久不淨要注意子宮內膜炎症,必要時要做B超檢查,看有沒有胎盤殘留。

建議注意防治感染。加強宮縮治療,用抗生素和中藥處理,如果B超發現有胎盤殘留,要行清宮術,產後24小時內應經常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情況。每天檢查宮底高度,觀察惡露性質。對產後疼痛者可試用局部熱敷,或針刺關元、中極、曲骨等穴,進行強刺激,必要時服止痛藥物。子宮複舊不良,或有胎盤、胎膜殘留時,可用宮縮劑如麥角新堿、益母膏等,必要時要刮宮腔,清除殘留的胎盤胎膜。

產後尿失禁。

產後尿失禁為產後不能自如約束小便而自遺,常伴有小便過頻,甚至於白晝達數十次。多因難產時分娩時間過長,胎兒先露部位對盆底韌帶及肌肉的過度擴張,胎兒壓迫膀胱過久,致使膀胱被壓處成瘺。或是手術產如產鉗、臀位牽引損傷所致。如體力不佳,產後晐嗽及一切增加腹壓的因素均可影響盆底組織複舊,而發生張力性尿失禁。

中醫將產後膀胱尿失禁歸入“產後尿頻”“產後尿血”“產後遺尿”範疇,統稱“產後排尿異常”。因為膀胱氣化失職所致,與肺、腎有密切關係。因腎司二便,與膀胱為表裏;肺主一身之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產時勞傷氣血,脾肺氣虛,不能製約水道;或多產早婚,房勞傷腎,腎氣不固,膀胱失約所致;產程過長或處理不當,損傷膀胱而發生產後尿失禁。

產後尿失禁的臨床表現有:小便頻數或失禁發生在產後1周左右,初起多有排尿疼痛,尿時淋瀝不斷、尿中夾有血絲,繼則小便自遺,苔薄白,脈沉細。

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效的方式可以徹底避免媽媽分娩時的骨盆底損傷。因此,隻有靠媽媽在分娩後,對已經受損的身體進行正確的自我護理,才能確保恢複健康。

增加如廁次教。

產後2~3天內。

多數媽媽在這個階段都不會有尿意,甚至連廁所都完全不想去,但這並不表明膀胱內沒有積存尿液,反而此時如不及時排尿的話,過量的尿液對膀胱造成很大傷害。醫師建議,這時媽媽們最好還是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增加入廁排尿的次數。

在這段時期內,很多媽媽都會發生似乎沒有用力、或根本沒有尿意的狀況下就已不知不覺地排尿狀況,這其實就是尿失禁。特別是在出院時,從感覺到尿意到排尿的時間是相當短暫的。為了不出現尿失禁的尷尬場麵,更要增加入廁排尿的次數。

產後1個月內。

分娩後的恢複操最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因為這個時期骨盆底的肌肉和韌帶還沒有恢複到能夠耐得住各種壓力的程度,而不當的運動反而會增加腹壓,不利於骨盆底的複原。

在這個階段,新媽媽們最好盡可能地選擇不用下床的運動,側身躺臥的姿勢比較有利於骨盆底的恢複。

在產後,穿著緊身衣物也會增加骨盆底的負擔,為了自己的健康,請媽媽們暫時放棄苗條身材吧!

產後1個月後。

在這個時期,自然分娩的新媽媽會陰處的疼痛應該已經消失了,此時應開始進行骨盆底恢複鍛煉。從此時到產後8周內,最好堅持進行這樣的鍛煉,並且把它作為一種習慣持續下去,那麼,骨盆底就會變得如同生育前一樣健康,更不用擔心尿失禁的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