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4個月後。
產後4個月還不能完全治愈尿失禁的媽媽們,請盡快就醫!分娩所造成的骨盆底輕微損傷,隻會導致產後短暫的尿失禁症狀。然而隨著骨盆底的恢複,這種現象也會隨之消失,排尿會恢複正常。
但如果在產後4個月以上,仍然無法控製排尿的話,就應及時去泌尿科或婦產科接受治療,否則可能影響日後的正常生活。
尿失禁的緊急措施。
產後尿失禁現象雖是輕微、短暫的,但發生時總是令人尷尬。為了避免尿失禁現象發生時不知所措,有此困擾的新媽媽最好隨身常備衛生護墊或衛生巾。
當然,這隻是緊急措施,不能從根本解決尿失禁的問題,想恢複正常生活的新媽媽最好還是尋求醫生的幫助。
產後尿瀦留。
尿瀦留是新媽媽在產褥期常見的不適病症,會給新媽媽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諸多困擾。一般來說,媽媽在順產後4~6小時內就可以自己小便了,但如果在分娩6~8小時後甚至在月子中,仍然不能正常地將尿液排出,並且膀胱還有漲的感覺,那麼,你就可能已經患上尿瀦留了。
產後尿瀦留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兩種,前者是指自己完全不能排尿,後者是指僅能解出部分尿液。產後尿瀦留不僅可能影響子宮收縮,導致陰道出血量增多,也是造成產後泌尿係統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產後尿瀦留的5大原因。
要預防產後尿瀦留,當然首先要了解患尿瀦留的常見原因,有一部分是生理因素,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新媽媽對產後的排尿恐懼。
產婦不習慣在床上排尿,或者由於外陰創傷,懼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導致尿瀦留。麵對此種情況,家人應首先幫助產婦排除種種顧慮,循序善誘,鼓勵她下床排尿。
產程較長(尤其是第二產程)而未及時排尿,膀胱和尿道受胎先露壓迫過久,導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腫,張力變低而發生尿瀦留。
腹壁由於妊娠時持久擴張,產後發生鬆弛,腹壓下降,無力排尿。如果孕媽媽在孕期多運動,加強腹肌鍛煉,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此種原因的患病概率。
產後會陰側切或會陰撕裂造成外陰創傷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紊亂,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而發生產後尿瀦留。
產前或產程中應用大劑量的解痙鎮靜藥,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應用硫酸鎂、莨菪類等藥物,降低膀胱張力而引起尿瀦留。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隻要適量用藥完全可以讓新媽媽避免患尿瀦留。
發生尿瀦留怎麼辦。
如果你發覺自己有尿瀦留現象,應該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切不可聽之任之。醫生處理該病的方法很多,比如指壓穴位、針灸推拿等。如果保守療法無效的話則可考慮留置導尿管。但一般來說,在家裏多喝水,並進行簡易的輔助方法就可以起到緩解尿瀦留的作用。
多坐少睡,不要總躺在床上。因為躺在床上容易使新媽媽降低排尿的敏感度,這就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順產的新媽媽,可於產後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術後24小時可以坐起。
聽流水聲。利用條件反射解除排尿抑製,使病人產生尿意,促使排尿。
熱水治療法。在盆內放上熱水,水溫控製在50°C左右,然後你直接坐在熱水裏浸泡,每次5~10分鍾,也可以用開水熏下身,讓水汽充分熏到會陰部,注意要保持身體不接觸水,以免燙傷。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促進膀胱肌肉的收縮,有利於排尿。
開塞露納肛法。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經反射原理,采用開塞露納肛,促使逼尿肌收縮,內括約肌鬆弛而導致排尿,效果快速。按摩法在排尿前即可采用此法刺激排尿,即將手置於下腹部膀胱處,向左右輕輕按摩10~20次;排尿後還可再用手掌自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壓,以減少膀胱餘尿。
以新媽媽分娩後下腹部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產科常見病症。又稱兒枕痛。多因產時失血過多或受寒,或產後觸犯生冷,寒凝血淤而致。治療以調理氣血為主。
產後腹痛的最早記載見於漢代《金匱要略》,分別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血虛內寒,用枳實芍藥散治氣血鬱滯之產後腹痛等。
宋代《婦人良方大全》指出本病可因外感內傷,或淤血壅滯而致,並稱產後淤阻腹痛為兒枕痛。明代《景嶽全書》強調本病的辨證應分虛實。
清代《傅青主女科》主張用生化湯加減治之。
產後腹痛可因血虛體質,或產時失血過多,衝任空虛,胞脈失養,或氣血虛弱,運血無力,血流不暢,遲滯而痛;亦可因產後起居不慎,寒邪乘虛而入,或飲食生冷,血為寒凝,或產後情懷不暢,肝氣鬱結氣滯血淤,或產後惡露排泄不暢而致。
產後腹痛的常見症類型有:
氣血虛弱。症見產後小腹疼痛,喜暖喜按,惡露量少色淡,兼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大便秘結,舌質淡紅,苔薄,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血,方用聖愈湯加減。
血淤阻滯。症見產後小腹疼痛,拒按,腹部有明顯冷感,得熱則減,惡露量少、色紫黯、夾血塊,胸脅脹痛,四肢不溫,麵色青白,舌質紫黯、苔薄白,脈沉緊。治宜活血化淤、散寒止痛,方用生化湯加減。
本病經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良好。分娩時防止產後出血,產後勿食生冷,注意保暖,情誌要舒暢,在產後即服3~5劑生化湯,可以減少或預防本病的發生。
如果腹痛劇烈並伴有其他兼症,如發熱、腹瀉者等,應注意是否有其他病變。
產後痔瘡。
孕媽媽待產的時候,通常會灌腸,並且過了一天的禁食,所以分娩後發生排便的情形較少,住院期間(自然產3天)隻排便1~2次,但是,懷孕晚期較容易產生痔瘡的問題,尤其是分娩的時候,會陰部的傷口有時會裂到肛門,導致肛門的靜脈曲張,使得分娩時造成脫肛,產生疼痛。
分娩時因為先灌腸,所以較少排便,因為先灌腸可以避免產台汙染,能較好分娩。
但是在懷孕期間較容易發生便秘的情況,因為孕期子宮變大會壓迫到血管腸子等,使得便秘的情形更嚴重,進而形成痔瘡;而分娩時也會形成痔瘡,因為用力過久,甚至會造成脫肛的情形。所以分娩後3~4天不排便,應屬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