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靜聲,隻聽方丈問:“各位施主可知道菩提樹嗎?”。吳比回答:“當然知道,菩提樹是佛門聖物,佛祖菩提樹下坐化成佛,因此菩提樹也成了護法的神樹”。方丈點點頭,又看看其他人,目光最後停留在仰望身上,便不再說話,仰望隻好說:“菩提樹在古印度叫畢婆羅樹,是一種很普通的物種,隨處可見。當年悉達多王子苦修之時,坐在一棵畢婆羅樹下見到啟明星,終於悟道成佛,成為釋迦族的聖人,被後人尊為釋迦牟尼。人們為了感念佛祖,把他悟道時為其遮陰避雨的畢婆羅樹稱之菩提樹,也有叫覺悟樹。佛家說,‘樹樹皆菩提,菩提非樹樹’,大師此問,不知何為菩提何為樹呢”。方丈哈哈大笑:“說的好。年輕施主居然知道這麼詳盡,有些典故或許連一些居士都不知道,看來我沒有說錯,你的確入了魔障,該當給一記棒喝了”。仰望納悶:“怎麼我越說越入魔障?”,一時不解,等方丈往下說。明智看出他心中的疑惑,也不在意,含額微笑道:“施主適才問起我寺為何收取門票積攢錢財,為何對有錢人捐的善款視為功德,而無錢的眾生是否為僧家嫌棄。這個問題施主問的有些刻薄了,定然心中對老僧所言有所不滿,以世俗之道蔑我法門好解憤懣”。仰望被方丈一說,頓覺自己有些心胸狹窄,失了男人胸懷,臉上一紅,起身道:“方丈責怪的是,是我問的不對,多有不敬了”。明智點點頭說:“其實施主這番疑問,正是許多世人心中的疑問,今天正好給解上一解,也是老僧一件功德。當初佛祖尚未悟道之時,虔心苦修,據記載‘身無覆蓋,不避風雨,目不瞬動,心不恐怖,摒除一切,或限製呼吸,或牙舌頂顎,汗如泉湧;由於淨心守戒,不臥不起,乃至一隻大雕在他頭頂結巢哺雛,糞汙其身也聽之由之’。在苦修的6年時間裏,開始每天食一麻一麥,慢慢的變成7天吃上一次,直到最後不飲不食,變得‘極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觸背脊’,即便這樣,仍未悟得解脫之道。由此意識到,身體上的苦修和折磨對悟道無益,便放棄苦修,來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一身泥垢,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乳糜,發願‘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一個月後,來到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樹下冥想七七四十九天,於十二月初八淩晨,見到啟明星,頓悟大覺,修得‘無上正等正覺’佛果,並盡其餘年,講經說法度化眾生”,方丈說到這裏,明空和中年僧人齊身站立:“阿彌陀佛”。方丈也起身合十:“阿彌陀佛”,這才坐下。寧可等人聽得心馳神醉,對釋迦牟尼肅然起敬,一時間覺得禪房內佛音曼妙,金光普照,明智大師慈眉端坐,身後蓮花綻放,佛光萬道,如菩薩現身講法一般。幾個人覺得坐著聽法實屬不敬,不約而同站起來,側立一旁,再也不敢坐下去,臉上神色莊嚴敬畏,心中默念:“阿彌陀佛”。方丈繼續講道:“佛祖說的好‘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試想沒有牧羊女的供養,佛祖怎能大徹大悟,怎能傳經布道,普渡眾生?因此上,佛祖自悟道時始,並不拒絕供養,認為接受供養是普渡眾生的根本。而眾生供養佛門弟子,是自己的修行,自己的功德。佛家有供養咒,意思是‘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僧人接受供養,宣講佛法,供養所得不取分毫,這也正是眾生供養,佛渡眾生的道理。佛門弟子須嚴守清規戒律,為何?因為佛門弟子無我欲,無人欲,無眾生欲,千萬金錢皆為空無,眾生供養之錢物,一切用於佛法,教化眾生。世俗人說我等收取門票積斂錢財也好,責我等籌取香火善捐也罷,所得錢物都隻是供養而已,多也好,少也好,都用於廣布佛法,修葺寺廟,度化金身,救濟百姓,可說是化於四方,散於四方,隻為佛法計,隻為眾生計。佛門弟子一身空皮囊,修行正果,待到坐化圓寂,不帶走一絲塵埃,世俗人用虛幻利,問我錢財物,豈不可笑?”。仰望聽的啞口無言,心說:“方丈所講確實難以駁倒。寺院僧眾,所得錢財不是用來修建廟宇,就是為佛像鍍化金身,雖然有些寺廟裏有人斂財揮霍,可是誰能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僧人?而佛門弟子用眾生供養,使佛教昌盛,民眾信服,救苦難於水火,消除眾生內心的恐怖憂懼,可說是佛法慈悲之事,錢財對真正的佛家個人其實毫無用處,自己用世俗心譏諷佛門弟子,實在太不應該了”。念及此,張口要向方丈認錯,方丈卻一擺手:“虛幻相,財色利,世人皆難免,佛門弟子受戒身行,不驚不恐,不嗔不怒,施主無須介意。老僧要棒喝的不是你的世俗心,而是業障心”。仰望本來被說的誠服認錯,聽方丈還說自己有障業心,又惱怒起來,心想:“說的好聽,還不是因為給寺廟供奉錢物偏心吳比?我們來到這裏,吳比到處胡言亂語不見你責罵,卻一昧數落我的不是,倒要聽聽,怎麼有障業心”。想到此,昂起頭,看方丈怎麼棒喝自己。方丈不理仰望,大聲說:“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如果一個人做善事是為了要別人知道,他做的善事便是偽善,不會積攢功德。而一個人做了惡事,唯恐別人知道,便是最大的惡事。吳施主對佛門聖地心存敬畏,但對典故修行知之甚少,言行不謹非其本身之過。佛法無邊,容天下難容之事,哪來這麼多忌諱,刻意約束天下人?外麵磕頭修行的法名法相,其幼年曆經慘禍,少年時心著魔道,做下傷天害理的驚駭之事,心中至苦至悶不能解脫。恰逢****大師機緣渡化,使其頓悟解脫,受戒為僧,發願修今生世,拜萬萬菩薩萬萬佛,以贖罪孽。聽施主言談,博古通今、滿腹經綸,看上去卓爾不群、出類拔萃,明知法相是在苦修,若有人令其終止,是對本人的侮辱,對寺廟的侮辱,對佛門的侮辱,會令修行者痛苦終身。但施主為了一己私利,不勸說吳施主也就罷了,竟然心存惡意,有意希望吳施主出言侮辱,再由寺院僧人責罰他,你好從中取樂。施主憑天生聰慧,先利用他人無知來侮辱佛門,再挑逗弟子擅動嗔怒,壞數年修行,你坐觀虎鬥,隻為泄憤而已,這等心思還不是大惡?此等作為,居然還恃才自傲,恬不知恥,連市井之徒也不如,長此以往不知你還會做出何等無法無天的惡事,害了多少無辜的信眾”。仰望被方丈剜心剖幹的講說一番,不由大驚失色,惶恐至極,心中羞得無顏以對,向方丈躬身不起,額頭汗珠滴滴答答掉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