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章 林若覲見皇上時的形勢發展(2 / 3)

其人,就更能體現皇上的寬宏大量以及一貫的仁政思想。如此一來,顯然是向各級官員以及國人發出的一個明確警示,一種信號,一種範例,某某人的事情已經嚴肅處理,並非因為其人是皇親國戚而不去追究他應負的罪責,誰有罪誰就得付出應有的代價。林若說:“話說回來,我二舅一旦出現什麼意外,我們大內是無能為力的。我有時候也看望他,他從不議論政事,隻談吃喝玩樂,最多說一些人情世故,他是在提防我還是有意造成我的錯覺,我還弄不清楚。不過,親情關係一如既往。總而言之,我二舅畢竟針對皇位的圖謀並未付諸實施,僅僅是前期準備而已,您這樣處理並非徇私,那些大臣對此方法不難理解,我娘也沒多少話可說。”林若又接著說,“已在戶部設置並有大內派員參與的專門監督印幣過程的機構,即將運作。”“早就應該如此。”皇上不禁歎了一口氣,“你說得不錯。但是,我隻擔心歐如歌的進展過於快速,她快刀斬亂麻式的果斷誰也擋不住,並且嚴格保密,甚至騙過了我的暗探。”他說到此,沉默許久才吟出前朝注明是聖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他看了林若一眼,接著又說,如果那樣,即使神仙也救不了他,還是順其自然吧。若兒,你說呢?不過,老舅還有話問你。皇上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踱步,目光透過半開的窗戶向外望去,他終於開口:“把我的密探反饋的信息,和你們大內的信息對比研究分析,兩個東西差別不大,可以互為補充,比較恰當地印證了你二舅這件事情今後發展的可能趨勢。至於他的最後命運如何,那就要看歐如歌的進展速度是否比大內尋找他的速度快……他歎了一口氣,轉了話題說,“此刻,我還想著重和你談談歐如歌,很可能將涉及她這種空前舉動的社會意義。”林若的思維,在飛快地運轉,她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回答皇上就歐如歌行動所提出的問題的性質,當然,她盡量將其性質淡化,甚至淡化到無足輕重不屑一顧的地步。林若考慮過之後,這樣提出:“咱們對於需要提到的某些情節,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綠林好漢們的話。其實,那些帶有鮮明江湖特征的流行語咱們也用得著,不就是為了把事實說得準確而已。”林若敏銳地覺察到皇上此舉並非隨便談談,通常他的深意就體現在不經意之中,天大的事他往往輕描淡寫,這是皇上最大的特點。她同樣用一種不屑一顧地口氣說:“線報顯示,與我的判斷互為因果。因此,可以這樣描述:說到底,歐如歌的行為充其量也不過就是一種俠肝義膽的舉動,就是所謂的除暴安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行為,不曾有任何瓜田李下之嫌,對朝廷運作不購成任何影響。據所有現報顯示,歐如歌連同他們所有的人,早就厭煩了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他們早有打算過正常生活……“大舅,您外甥女我明白,您除了關注歐如歌之外,主要是舍不得二舅,您的苦衷我會向我娘說清楚,您不必顧慮我娘和那些親戚朋友們埋怨您六親不認等等。有關二舅的其他信息,我隨時向您稟報。如果他真的失蹤,或者可能出現什麼意外,誰也無能為力,就隻有老天爺能夠救他。在這個人世,有些人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他自己手裏。他當初或許由於利令智昏,一時還意識不到做某些事情的後果……一旦出了差錯,等某日醒悟過來,為時已晚。”林若有意將兩個有關聯的事情放在一起述說,對前者她仔細推敲了用語,必須準確恰到好處,一旦說錯,她知道歐如歌所要麵對的後果必將嚴重;而對後者,同樣也是出於人之常情的立場,敘述中不免帶有些許同情,但發展趨勢必須遵循,不可違背。聽林若如此設想,皇上明白,剛才林若所說,除了對歐如歌行動的定性準確之外,就是對葉靜然的感慨。他認真想來,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命運定勢,對天意,作為皇帝也無可奈何,隻能表示順應。但他的表情卻複雜得多,使林若一時半會兒還難以捉摸。他接著說:“我聽說,他人已經失蹤好幾天了,你們是否掌握其最新動態?”林若回答:“大內已派人追查其下落,一有準確消息,您應該第一時間知道。因為您有兩方麵的信息來源,您親自掌握的暗探應該比我們大內暗探的消息還來得快。”林若判斷得不錯,果然,皇上依然不曾從方才的談話的困境中解脫。林若說:“二舅事已至此,如同深陷泥潭難以自拔,其最後結局如何,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誰也救不了他,假如他不曾停止行動的話。您不必為此大費苦心,應該說天下的啥事都是過眼煙雲……”皇上對林若說:“好一個輕鬆自在,超然灑脫,我非常羨慕。然而,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哪能體會到當皇帝的其中甘苦。不過還是你說得對,啥事都能過去,都將成為曆史。我眼下正如你說,必須冷靜麵對現實,尤其是對自個兒的家事。不說了,我想,你還有其他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