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合謀聯匈奴,伊稚斜揮軍犯邊6(2 / 3)

這時..

“急報~~~~,匈奴左穀蠡王部,盡起大軍五萬,殺奔代郡而來!!!”

一路之上,雖然聲音洪亮,氣喘籲籲,卻聽不出什麼緊張和恐慌。

可見,匈奴出兵,早在羽林衛的預料之中。

這一路之上,直報到竇榮的書房。

那軍士,舉著木匣,闖了進去,單膝下跪。

接著,將木匣舉過頭頂。

“報!”這軍士不慌不忙的道:“君上!細作急報,匈奴左穀蠡王部,五萬鐵騎,殺奔代郡而來,一路之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慟哭,妻離子散!”

“哦?”竇榮聽報,抬起了頭,將手中的《鬼穀子》輕輕放到書案之上,看了一眼眼前的羽林,緩緩道:“呈於我看?”說著便伸出了左手。

“諾!”那羽林,聞令起身,將手中木匣恭恭敬敬地放到竇榮手中。

“哢~”依然是將手中木匣捏碎。抖落手中的木屑。將匣中布帛展開,細細觀看。

不一會兒,他抬起頭來吩咐道:“你且下去,傳我的軍令,代郡全軍備戰,組織百姓撤往附近郡縣,派郡國兵隨行護送,挑選精銳組織青壯準備滾木、礌石,火油等守城器械。令組織隨軍工匠連夜打造弓弩所用箭矢。”

“諾!”那羽林得令,立馬轉身飛奔而去!

與此同時,軍臣單於,派的使者,也到達了長安,並遞交了國書!

因此,引發了孝景帝宣室咆哮,怒斥晁錯一幕。

話說景帝,將晁錯趕了出去之後,越想越氣,越想越擔心,那匈奴國書之上所言的事情真得會發生。

此時,他倍感心力憔悴,趴在案上,一手支撐著額頭,漸漸的睡了過去。

春陀,伺立在一旁,見皇帝許久沒有動靜,轉頭瞧去,才發現,皇帝已經睡著了。

於是,他走到一旁一個家人子的麵前,小心的吩咐道:“下去找人送條毯子來,另外,你速往漪瀾殿王美人處一行,讓她來將陛下勸了回去。”

“諾!”那家人子低眉順眼的應諾而去。

“啟稟太後!”盧馨手中捧著一個精致的錦囊,走到在寢宮之中讀者書,並逗弄著蟈蟈的太後的麵前。“麒麟侯,飛鷹傳書!”

“哦~”太後聽聞是竇榮書信,便將手中的《莊子》放下,看著盧馨道:“給哀家吧!”

“諾!”盧馨麻利的把錦囊拆開,取出裏麵的帛書。交到太後手中。

太後拿到帛書之後,盧馨便識趣的退到了一邊。

太後打開帛書,隻見上麵寫道:“姑祖母容稟:

孫兒,得細作密報!江南諸王,秘密聯合匈奴,意欲謀反。故孫兒提兵戎邊!然兵力捉襟見肘,自顧不暇。無力分兵與諸邊郡協防。顧請姑祖母,早做準備,調遣兵馬,駐守滎陽,函穀關,虎牢關,等京師邊防重地,另潛密使告知梁王叔加強睢陽城防,訓練軍士備戰。

晁錯,心思固執,斷然不會就範。父皇又早有削藩之意,可謂是一拍即合。

但是,《削藩策》手段太急,太過,諸侯斷然難以接受。

以父皇的睿智,難以用之。

但因晁錯的脾性,必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疏。

是不過三,父皇定會接受。

但是,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削藩策》執行之日,必是諸王兵諫之時。

到那時,匈奴必乘我大漢內亂犯邊。

願姑祖母,勸進父皇,遇事思量,三思而後行。同意匈奴使者建議,暫行緩兵之計。”

看完書信,太後緩緩起身,走至不遠處的宮燈前。讓盧馨點燃火折子,就著宮燈的油盆,將帛書焚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