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reference_book_ids\":[7012171809499925534,7315418187456056354]}],\"11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4,\"start_container_index\":11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0},\"quote_content\":\"《南史》reference_book_ids\":[7317851798495038474,731541827640046697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9,\"start_container_index\":11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5},\"quote_content\":\"《宋書》reference_book_ids\":[7012171809499909127,7315418272084528143]}],\"1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1,\"start_container_index\":12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7},\"quote_content\":\"《楚辭》reference_book_ids\":[7332367369500625982,7316066474987097100,7310139920494890025,7315983164411743271,7294563915671800842,7329709512141589566,7267077381741874233,6874386773061929992,7078173536837192717,7071200621746981896]}],\"2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9,\"start_container_index\":2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3},\"quote_content\":\"《銅雀台賦》reference_book_ids\":[702490310230199811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洛神甄皇後
魏晉時期的皇後受時代散漫氣氛的影響,不論美醜雅俗,大多都很風流。魏晉時期皇後的故事傳聞自然很多,但有些卻不真實。如魏文帝曹丕的甄皇後,盛傳她和曹丕的弟弟曹植生死相戀,說她容貌驚人,就是曹植筆下的洛神。其實,這隻是傳聞而已,並不是曆史的真實。
真實的甄皇後確實是沉魚落雁,傾國傾城,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其形也翩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耀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齒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閑。”
千百年來,美豔動人的甄皇後何以牽動著世人的心,引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和關注?
甄氏是中山無極人,父親是曾任縣令的甄逸,母親張氏是常山一帶的美人。甄逸夫婦恩恩愛愛,生有三男五女。甄氏最小,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182)十二月。甄逸夫婦很疼愛她,視如明珠珍寶。全家哥哥、姐姐們也很喜愛她。
甄氏很小就聰明靈秀,長得如花似玉。史書上說,她每次睡覺,就仿佛有人拿件玉衣蓋在她的身上———可見其冰肌玉骨、容顏麗珠。相士劉良曾替甄家子女看相,看過她們麵目秀美的姊妹以後,獨指最小的甄氏說道:“此女貴,貴不可言!”
甄氏九歲的時候就喜歡讀書識字,她常常用哥哥們的筆硯,在紙上寫劃。她的哥哥們常常笑話她,對她說:
“你是女孩,應該學習女工,終日讀書寫字,難道要作女博士嗎?”甄氏小小年紀,睜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煞有介事地答道:“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甄氏日漸才色雙絕,遠近聞名。
建安初年,甄氏十餘歲。袁紹任大將軍,兼領冀州牧。中山無極正是他的統轄範圍。甄氏才色雙絕的美名傳到袁紹的耳朵裏,袁紹就替自己的二兒子娶了她,她便做了袁熙夫人。
官渡大戰,曹操一舉大破實力雄厚的鄴侯———領冀州牧兼領青州、幽州、並州的袁紹,並領兵圍困了袁紹的都城———鄴城。袁紹大敗後回到鄴城,一病不起,不久即嘔血而死。
袁紹死後,鄴城沒了主帥,三個兒子又都不在,形勢萬分危急,造成這種危局的不是別人,正是袁紹自己。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袁尚長得很俊美,儀容風雅,極得袁紹及其夫人劉氏的喜愛。袁紹本應立長子袁潭繼承大業,卻偏偏鍾愛三子,有意立袁尚,卻又拿不定主意。最後,袁紹折衷,將長子派駐青州,次子派駐幽州,三子留守冀州,觀其才能,然後再定立是誰———實際上讓三子留守都城,意思便很明白。
長子袁潭心中不平,就請求曹操出擊袁尚。曹操官渡大捷以後,便應邀圍攻鄴城。袁尚得訊袁潭使壞,顧不上什麼同胞手足,先領重兵前往青州,與袁潭兵戎相見,大打出手。曹操圍困的鄴城,因守備空虛,老弱病殘加在一起,也不過一萬人,這哪裏敵得過曹操士氣正盛的三萬人馬?
當時,負責守衛鄴城的大將審配與副將蘇由很不和睦,為如何麵對危局把守鄴城還爭吵了起來。蘇由經過反複考慮,暗中致書曹操,願為內應。審配發現了蘇由的陰謀,蘇由便巧妙地逃出了鄴城,投向曹營。
曹操立即召見了蘇由,詳細詢問了城內的情況,還問及袁家有些什麼人留在鄴城。蘇由說:“袁紹的夫人劉氏留在城中;劉氏太寂寞,喜歡二媳婦甄氏,甄氏便沒有隨丈夫而去,也留在城中。”曹操說:“早就耳聞袁紹的幾個兒媳婦都很美,這位甄氏究竟如何?”蘇由回答說:“是幾個媳婦中最美的一個。她長得不僅豔麗,還知書達禮,隻有她能體貼劉夫人,合劉夫人的脾氣,調和內外,府中上下對她都很敬愛。”
蘇由最後的話被曹操的長子曹丕聽到了。曹丕事後又詳細詢問了袁府的位置、護衛情況以及甄氏究竟如何的秀美。蘇由的形容讓曹丕心醉神迷———窈窕的身材,腰肢纖細,胸部豐滿,皮膚似雪,烏黑的頭發又濃又密,且長又及地。總之是生平聽到的惟一的美人。
袁尚回救鄴城,在路上被曹操截殺,大敗逃往中山,投奔袁熙。鄴城糧盡援絕,曹操準備攻城,下令城破之日,不準殘殺百姓,不準搶劫,不準傷害袁家老小。
審配死守孤城。其侄審榮覺得守城無望,大開東門迎接曹軍,曹丕帶著人馬殺進城中,並領著衛隊直奔養心湖畔的袁氏府邸。曹丕一行直奔後室,見到了劉夫人及弄得滿臉汙垢的甄氏。曹丕為甄氏的美色所動,把守好府中,奏請曹操賜賞甄氏。曹操是好色之徒,雖然自己想要,又不好和兒子爭女人。於是,曹丕得到了甄氏。這年曹丕19歲,而甄氏已是24歲。這一年是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
曹操攻下了鄴城,又攻剿袁潭,次年在南皮將袁潭追殺。袁熙、袁尚坐守幽州,被將吏驅逐,逃往烏桓。建安十二年,曹操征烏桓。袁熙、袁尚逃奔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計殺袁氏兄弟,將首級獻給曹操。
甄氏身不由己,隻能與曹丕廝守。袁氏全家被殺,甄氏也隻有暗中流淚。不久,甄氏懷孕了,足月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曹睿,即為曹操的長孫。甄氏也頗得曹操正配夫人卞氏的喜歡。
曹操的家室安頓在鄴城,曹操繼續南征北戰。次子曹彰隨曹操領兵作戰,三子曹植隨侍左右,長子曹丕留守鄴城。曹植嗜書如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而且儀容修偉,氣宇軒昂,很得曹操的喜愛和賞識。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鄴城建銅雀台,此台築在土崗之上,左邊是芙蓉池,右邊是華明園,景色優美迷人。
曹操常在銅雀台飲酒作樂,大宴賓客、幕僚和諸子隨侍。曹操的幕僚中有許多是聞名當世的文章高手,如陳琳、王粲、應瑒、劉楨。曹操的幾個兒子曹丕、曹植、曹袞等也是敏才能文。一天,曹操高興,命諸子作《銅雀台賦》。曹丕、曹袞搜腸刮肚,久久不能成篇。曹植卻輕鬆自如,一揮而就,曹操擊節歎賞,幕僚們也無不歎為觀止。曹丕卻因此而更加嫉恨曹植。
曹丕身為長子,但在立嗣上卻大為不妙———曹操很賞識曹植,曹操最信任的相府主簿楊修也親附曹植,相府的主事丁儀、丁廙、賈逵等也投向曹植。他們在曹操左右,常常見機說曹植聰穎,能付大事。曹操有事詢問時,楊修等先行相告,並善為謀劃,曹操便有意讓曹植嗣位了。建安十六年,曹植受封平原侯,而曹丕卻才隻是祿二千石的五宮中郎將。
曹丕憂心忡忡,鬱悶地向甄氏訴說。甄氏不但不為曹丕出謀劃策,還處處護著曹植,為他說話。曹丕大為憤怒,轉而向姬妾郭氏訴苦。郭氏工於心計,替曹丕想出了一個又一個固嗣倒植的好主意,並以計召來了謀士———朝歌令吳質。結果,曹操疏遠曹植,投附曹植的楊修自殺。曹丕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被立為世子,官拜副丞相,並開府自置官屬。此後,曹丕就視郭氏為心腹,寵幸有加。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豪雄一世的曹操病逝,世子曹丕嗣立,為上丞相,魏王。十月,迫漢獻帝禪位,廢漢自立,國號魏,定都洛陽,為魏文帝。
曹丕於繁陽亭即皇帝位後,擬定原配甄氏為正室夫人———皇後。她生有兒曹睿,是曹丕的長子,正位宮闈當然非她莫屬。然而,事實上,她不但沒有即皇後位,還賠上了一條性命,這主要是因為郭貴嬪。
曹丕本來就對甄氏不能為他分憂解難耿耿於懷,無奈甄氏替他生了一兒子,又是原配。曹丕很寵愛郭氏,郭氏善察言觀色,讓他高興。郭氏巧妙地告訴曹丕,說甄氏所生的曹睿是八月懷胎,可能不是他的骨肉,曹丕大為震驚。郭氏住在魏都洛陽,甄氏留在鄴城。第二年六月,曹丕南征孫權,路過鄴城,見到甄夫人,滿腹狐疑,竟查問起兒子曹睿的身世。一向賢明自持的甄氏怒不可遏,兩人大吵了一場。不久,甄氏死去了。
甄氏的死因,史書上有兩種說法。
《魏書》說:“璽書三至,而後三讓,言辭懇切。時盛暑,帝欲俟秋涼,乃更迎後。會後疾篤,夏六月丁卯崩於鄴。”這是說,甄氏是病死的。
《魏誌》說:“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這是說甄氏是被賜死的。
病死還是賜死?分辨這個不難,賜死是真的,病死是假的。問題是,甄氏是如何被賜死的,因什麼而被賜死?是真的“有怨言”?這個恐怕不真實。甄氏是位很有教養的女子,不會為了爭寵而不顧一切,弄出醋海風波。史書記載她:寵遇愈濃,她愈自挹損。後宮有被寵幸的女子,她不但不妒恨,還大加“勸勉之”,其失寵或無寵的,則“慰誨之”。而且日常宴閑的時候,她還經常勸導皇帝,“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淑媛,以豐繼嗣。”她對新婆婆、出身妓女的卞夫人也禮敬孝順。卞夫人多次由衷地讚美她是真孝婦。這樣一位“賢明以禮自持”的女子,怎麼會為爭風吃醋而懷怨賜死?這是不可能的。那麼,她是因何而被賜死?也許,是因為郭氏爭奪後位而挑撥所致,也許是別的,這是一個謎。
甄氏死後的第二年,即黃初三年,曹丕立郭氏為皇後。上郎棧潛上書諫阻說:“春秋書上說,無以妾為妻,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若因愛登後,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其他朝臣也紛紛進諫表示反對。
曹丕哪裏聽得進這些。他愛郭氏,離不開郭氏,照舊立郭氏為皇後,並命郭氏以曹睿為兒子,代為撫養。曹睿一天天長大,曹丕盡管高興,但對曹睿的身世總有點疑惑,因而一直沒有立他為太子。直到黃初七年(226)五月,曹丕病重不起,臨死前才立曹睿為太子,遺詔曹真、曹休、司馬懿為輔弼,隨即死於洛陽嘉福殿,時年40歲。
曹睿即位,年22歲,為魏明帝。尊母親甄氏為文昭太後,尊皇後郭氏為太後。他知道母親是死於非命,為此很難過。他不喜歡郭太後,但郭太後曾撫養過他,他隻能以禮相待。
青龍三年(235),甄夫人曾在臨死時委托照料曹睿的李夫人告訴這位年輕的皇帝,說他的母親甄氏,死的時候裝殮時,是按郭太後的吩咐,被發覆麵,以糖塞口,使她從此不能翻身,也不能辱罵。
明帝大為震怒,奔往永安宮質問郭太後。郭太後狡辯。明帝吩咐斷絕郭太後的一切供應,令郭太後自盡。郭太後走投無路,隻好自殺。明帝“命殯葬太後,亦如甄故事”,並追尊母親為文昭皇後,另立寢廟,世世享祀,祀樂與祖廟相同。
楊皇後楊瓊芝
司馬懿受遺詔輔佐魏明帝,與蜀相諸葛亮相抗衡。他曾自得地批評諸葛亮“誌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巡視諸葛亮留下的營壘圖籍,敬佩地長歎,諸葛先生真是天下奇才!當時能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也隻有司馬懿。因而,司馬懿也是一位天下奇才。司馬懿生司馬昭。司馬昭生司馬炎。司馬炎廢魏自立,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國號晉,定都洛陽,為西晉晉武帝,冊楊氏為皇後。
楊皇後名豔,字瓊芝,弘農華陰人。父親楊文宗,是四世三公的赫赫大家族、東漢太尉楊震的後代。母親是天水人趙氏,早年即卒。楊瓊芝自幼由趙家的舅母撫養。舅母很仁愛,讓別人代乳其子,自己親自乳養瓊芝,真是甚於己出。瓊芝漸漸長大,舅母去世以後,又由後母段氏撫養,段氏也很仁厚,非常疼愛她。
楊瓊芝自小就聰明伶俐,加上她天生麗質,姿容秀美,德性嫻雅,因而芳名遠播。相士看她的相後說她相骨極貴,楊氏於是遠近聞名。
司馬昭聽說治下有這等的美人,就替兒子司馬炎聘娶了過來,做世子妃,備受司馬炎的寵愛。楊瓊芝進退有禮,善解人意,婆婆也很喜歡。她為人寬厚,宮中上下幾乎無人不對她充滿敬愛。司馬炎即位以後,她被冊為皇後。
楊瓊芝與司馬炎生有三男三女,即毗陵悼王司馬軌、惠帝司馬衷、秦獻王司馬柬和平陽公主、新豐公主、陽平公主。長子司馬軌早年夭折。次子司馬衷繼而為太子而為惠帝。三子司馬柬封授秦王、鎮西將軍。有司奏請依照漢室故事,皇後、太子各食湯沐邑四十縣。司馬炎以此非古典,沒有同意。
都城洛陽經東漢、曹魏至晉室數百年的營建,富麗堂皇,人才濟濟,晉室的後宮更是美人充棟,佳麗如雲。後宮的美女包括曹魏後宮的美人五千、東吳解送的美人五千,司馬炎和楊瓊芝皇後采選的美人五千。這個數量竟突破了萬數大關,美人接近兩萬。這些美人都是供武帝司馬炎受用的,皇後楊氏還從旁提供方便。
楊皇後是後宮之主,宮中一應入選的美女,都是由她采選。她采選美女的標準是“潔白長大”,而對“端正美麗者,並不見留”。每次武帝都是站在一邊,作為旁觀者,不發表意見。
卞藩有位女兒極其美麗。武帝得悉以後,拜托楊皇後替他選入。楊皇後卻婉辭拒絕,說藩家是三世後族,其女隻能立後,“不可枉以卑位”,拒絕得冠冕堂皇,終是不許。這位藩女,就是曹操卞夫人家的後裔。武帝被皇後婉辭拒絕後,沒再說什麼,隻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楊皇後很念舅家養育的恩德,便請求武帝,顯官舅家趙俊,又把趙俊的哥哥趙虞的女兒趙粲送進後宮,供武帝臨幸,封為夫人。司馬炎雖然和皇後恩愛,但不妨礙寵幸其他的美人。他總共生下的兒子就有26個,皇後生下了3個,其他23個就是由後宮別的美人生下的。不過,這麼多的子女之中,就數皇後生的三子成才一些,其他的都是一群窩囊廢。
楊皇後的長子死得很早,次子司馬衷於泰始三年(267)正月以八歲被立為皇太子。司馬衷性極癡愚。有一次,聽見蛙聲,司馬衷竟驚問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左右忍俊不禁。又聽說天下鬧饑荒,朝野很憂慮,司馬衷極興奮地說:“何不食肉糜?!”侍從們哭笑不得。
武帝司馬炎豪雄一世,深知司馬衷憨愚癡頑,不堪造就,無法擔當臨禦天下裁政理事的重任。他很想廢去太子,另立賢儲。可是,他與皇後極為恩愛,這樣廢去她的兒子,又如何麵對她呢?但是為了江山社稷,他還是試探地對楊皇後說:“太子不堪承繼大統,是不是更易太子?”楊皇後不假思索,立即說道:“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傻太子於是就沒有被廢。
太子之位確定了,太子妃又成了眾人爭奪的位子。尚書令賈充的妻子郭氏重賄楊皇後,希望自己的女兒能選為太子妃,楊皇後應允。武帝則看上了司空衛瓘的女兒,並明白地說:“衛家女有五可,賈家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劣而少子,醜而短黑。”孰優孰劣,已說得很明白,自然是衛家女入選太子妃合適。
然而楊皇後卻不這樣認為,她盛稱賈氏有淑德,宜選為太子妃。同時,又密使太子太傅荀顗進言,請立賈氏女為太子妃。武帝無奈,隻好聽憑楊皇後作主。
楊皇後坐鎮中宮,美人們不敢爭豔,惟命是從,司徒李胤、鎮軍大將軍胡奮、廷尉諸葛衝、太仆臧權、侍中馮蓀,秘書郎左思和世族一應子女,並充三夫人、九嬪,位妃嬪之列;司、冀、兗、豫四州二千石將吏家中女子補良人以下。這些有身份的美人,都是名家盛族的子女,然而,她們不敢爭寵鬥豔,一個個隻是“敗衣瘁貌以避之”,苟且偷生。
楊皇後寵冠後宮,讓六宮粉黛失去顏色,後來,楊皇後臥病不起,無法侍候武帝。武帝離不開女人,素幸胡夫人。楊皇後得報,深恐自己過世以後,武帝會把胡夫人扶正,從而危及太子。
武帝對皇後恩情不絕,每天都來看視她。楊皇後愁容病態,將頭枕在武帝的膝上,悲泣地說:“叔父駿女,名叫男胤,有德有色,願陛下以備六宮。”
武帝眼看著皇後就要不行了,這可是臨終遺言,武帝也流著淚,答應了皇後。泰始十年(274),皇後終於去了,死在明光殿,死在武帝的膝上,時年37歲。贏得皇帝的眼淚,這在中國帝製的曆史上也是惟一的一人。楊皇後死後,武帝頒發詔書,對楊皇後大為稱頌,並諡授其母趙氏為縣君、繼母段氏為鄉君。立楊皇後的權父楊駿之女楊芷(字季蘭,小名男胤)為第二個楊皇後。
楊皇後死後,一直苟且偷生的妃嬪們哭得很傷心,有點兒如兔死狐悲。左九嬪開曆史之先,寫了一篇大哀誄。
悍後賈南風
晉武帝司馬炎病重的時候,令中書擬詔,委汝南王司馬亮、侍中車騎將軍楊駿共同輔政。楊駿秘不宣詔。小楊皇後楊季蘭偽造詔書,以楊駿輔政。晉武帝隨即於太熙元年(290)四月死去,太子司馬衷即皇帝位,太子妃賈南風為皇後。
武帝在選太子妃以前,曾對楊皇後說賈氏有五不可:種嫉、不宜子、短、黑、相貌不美。但因楊皇後的堅決反對,又加之武帝寵信的荀勖從旁鼓勁,賈南風入選為太子妃。
賈氏的種族嫉是有來由的,因為賈南風的母親郭槐是個嫉妒狂,朝野聞名。郭槐的丈夫是賈充,元配夫人本來是李氏,賢慧而漂亮,與賈充生有一個女兒,名叫賈荃。因為李氏的父親李豐在魏時犯罪被殺,家屬坐禍,遠徙邊地,賈充被迫與李氏離婚,隨後,娶進郭槐。司馬炎廢魏建晉,大赦天下,李氏返回洛陽。賈荃已為齊王攸王妃。賈充破鏡重圓,晉武帝特許置左右二夫人,地位平等。
郭槐嫉妒成性,堅決表示反對,不許李氏踏進家門。賈充沒有辦法,隻好辭謝,說不敢當二夫人之命。王妃賈荃也力主父母團圓,賈充害怕悍妒郭槐,還是不敢答應,把李氏安排在洛陽永年裏,始終不敢往來。郭槐還每天派心腹跟蹤賈充,以防他越軌。於是,郭槐的悍嫉悍妒,朝野皆知。
賈充與郭槐生有兩女,長女賈南風,次女賈午。選太子妃時,賈午雖然漂亮,但才12歲,而且身材弱小,撐不起衣服。而賈南風15歲,大太子2歲,雖然又黑又矮,但還算豐滿,較為成熟。
賈南風生長於貴宦之家,膽大妄為,無所顧忌,既高傲,又奸詐,而且精於權術。結婚以後,凶悍而性妒還淫蕩無比。她在宮中玩盡了風流,是位罕有的皇後。
賈南風雖然黑矮醜陋,但卻工於心計,人又很機敏。她入選太子妃以後,沒幾個回合,便把太子司馬衷牢牢地控製在手裏,任意玩弄。賈南風是東宮之主,獨享快樂,不許其他宮女染指太子。她一連替太子生了四個女兒,但就是生不出一個兒子。賈南風本性凶妒,不許太子接近其他女子。她得知宮中有女子懷孕,立即吩咐弄死。她自己就親手拿衛士手執的大戟,當胸紮死了兩位懷有身孕的宮女。太子妃的凶妒成性,於是也像她的母親一樣,遠近聞名。
太子其實在賈南風之前,已經有了一個兒子,隻是她不知道。原來,在議婚前夕,晉武帝考慮太子年少,才13歲,不懂男女房中之事,便選了後宮一位清惠貞正而有淑姿的才人謝玖前往東宮侍寢,教太子入門。賈南風入選太妃時,謝玖已是“得幸有身”。因為賈南風悍妒,謝玖請求回到西宮,後來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司馬遹,一直養在武帝的宮中。
司馬遹3歲時,太子司馬衷一次進宮問安,看見了他與一群皇子遊玩。司馬衷一一拉著皇子的手,逗他們玩,根本不知道其中有一個是自己的兒子。這時,武帝才告訴他,這位司馬遹就是他的兒子。司馬衷非常奇怪。
司馬炎很喜歡這位長孫。司馬遹5歲時,有一天宮中失火,火光衝天。司馬遹看見皇上司馬炎站在火光中,連忙跑過去拉著他的衣服,將他拉到暗處。武帝司馬炎大為驚詫,問這孩子,為什麼要躲在這裏?司馬遹小聲回答:
“暮夜倉促,宜備非常,不宜令火光照見人君!”
司馬炎聞言後不禁狂喜,有這樣的長孫,太子的癡愚不足憂也,長孫的聰穎可以彌補!此後,司馬炎便常對群臣說:“此兒當興我家!”司馬炎下令明譽天下,讓天下的人知道,他有一個聰明絕世的長孫。
望氣的人說廣陵有王氣。司馬炎立即封司馬遹為廣陵王,食邑五萬戶!並令劉寔為師,孟珩為友,楊準、馮蓀為文學。司馬衷即位以後,司馬遹被冊立為太子,任德望很高的何劭為太子太師,王戎為太傅,楊濟為太保,裴楷為少師,張華為少傅,和嶠為少保。後來,太子長大了,誰知卻不成器,不好學,偏偏嗜殺,又貪色如命。再往後,賈南風就借機殺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