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兩宋皇後(3 / 3)

徽宗先後有兩位皇後。第一位是王皇後,開封人氏,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兒,生欽宗趙桓和崇國公主。王皇後很寬厚,天性儉約。鄭妃、王妃受寵,她處之泰然,待之均平,沒有和她們過不去。大觀二年王皇後過世,僅25歲。王皇後死後,鄭氏立為皇後。

鄭氏也是開封人。父親鄭紳,是直省官,因鄭氏封後,累封太師、樂平郡王。鄭氏本來是欽聖殿押班,好色多情的徽宗為端王時,每天在慈德宮朝拜向太後,向太後命鄭、王兩押班供侍,徽宗就看上了鄭、王兩位絕色。徽宗即位,向太後賜鄭氏、王氏。鄭氏入宮後,愛看書,好寫詩文,極得以才子自詡的徽宗的賞識。曆封賢妃、貴妃,在後宮獨享專寵。徽宗還常有詞章答對,後宮為之弦歌。

政和元年,鄭氏繼王氏為皇後。受冊時,有司要創製冠服,鄭氏卻說,正當國用不足,冠珠貴重多費,不如讓工匠改製作妃時的舊冠即可。鄭氏又請罷黃麾仗、小駕鹵簿等儀仗。鄭皇後嚴於律己,也嚴格約束家族。鄭族中鄭居中在樞府,鄭皇後進奏徽宗,說外戚不當幹預國政,如果要用,就請在後宮任職,於是,鄭居中罷職。鄭居中後來又複用,鄭皇後進言說,居中和父親鄭紳往還,人都稱其招權市賄,伏請皇上禁絕,並許禦史彈劾!

鄭皇後天性端謹,善解人意,仁治後宮。然而,鄭皇後的仁厚挽救不了大宋覆亡的命運。徽宗被迫禪位,趙桓入繼大統,為欽宗,鄭皇後被尊為太上皇後,遷居寧德宮,稱寧德太後。開封祥符人朱氏立為皇後。鄭氏從徽宗南奔南京,金師北退後,又先於徽宗北還。當時,汴京危言四起,說太上皇要在鎮江複位,太上皇後將由端門直趨禁中,內侍要欽宗嚴加防備。欽宗深知鄭太後的為人,執意出郊外迎候,兩人相見後悲喜交集。

汴京被攻破了,鄭氏隨同徽宗、欽宗和整個後宮人等成了金兵的階下囚。一大群金玉之身被押解著,在滾滾黃塵中帶入金營。金主下令,廢徽宗、欽宗為庶人,逼令他們立即脫下龍袍,換上庶人的衣服。一同被俘的吏部侍郎李若水不勝悲慟,痛哭失聲,怒氣衝衝中大罵金人為狗輩!金人冷笑著用刀割斷李若水的舌頭,砍下他的腦袋。李若水在徽宗麵前不幸慘死。

徽宗、欽宗貪生怕死,麵對赴義殉國的舊臣死於對手,沒有任何的表示,隻是乖乖從命。太子被推上了遣送金營的大道,沒有任何反抗,隻是哭泣不止,大喊“百姓救我,百姓救我!”黃沙滾滾,塵土蔽日。大宋的皇帝、後妃、皇子、皇孫、諸王、公主和一大群宮娥美女共三千餘人,組成了龐大的俘虜隊伍,流離宮禁,踏上了流亡北漠的征途。他們衣帶相結,迎著漫漫風塵,被金兵押解著,苦不堪言地一路北上,進入荒漠。

負責押解徽宗、欽宗和徽宗鄭皇後、欽宗朱皇後四人的是金將澤利。一路上澤利趾高氣揚,用各種方法侮辱著這大宋的亡國帝後,踐踏和蹂躪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到達新安縣,澤利和縣令一同設宴,大擺酒席,以勝利者的姿態嬉笑玩樂、大吃大喝。澤利酒酣耳熱,興致甚濃。他命令朱皇後在席前唱歌,以助酒興。朱皇後哪裏受得了這等侮辱?可又怕違命後欽宗、徽宗吃虧,朱皇後含著淚,強忍著悲痛,掙著虛弱不堪的身體,哀傷地吟唱:

幼富貴兮厭羅綺裳,

長入宮兮奉尊觴。

今委頓兮流落異鄉。

嗟造物兮速死為強。

歌聲哀婉淒切。澤利聽不懂,醉意朦朧的,隻覺得很愜意。他乘著酒興,命朱皇後再唱一首,敬縣令一杯。朱皇後不得已,隻好再唱:

昔居天上兮珠宮玉闕,

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說。

屈身辱誌今恨何可雪,

誓速歸泉下兮此愁可絕。

兩皇兩後淚流滿麵,悲慟不已。這時澤利已醉。他揮著手,要朱皇後坐到他身邊,陪他喝酒。朱皇後哪裏肯答應?澤利站起身,強行拉過朱皇後。朱皇後拚死掙紮,堅決不陪酒。澤利大怒,順手就是一巴掌,打得朱皇後頭暈眼花,撲倒在地。欽宗忍無可忍,怒喝澤利,罵他豈能無禮!澤利抽出刀,準備刺死欽宗。信安縣令連忙解勸,說上令要活著朝見,逼死他們恐怕於將軍不利,澤利這才作罷。

十幾天後到達燕京。四人暫住憫忠寺。幾天後,他們以庶人的身份朝見金太祖阿骨打的同母弟、此時為金主的金太宗吳乞買。吳乞買宣示免他們一死,發放靈州。四人退出以後,關押在一間土室,每天麥飯兩碗,上麵蓋幾片腐肉。朱皇後悲傷過度,受盡屈辱,加之饑寒交迫,至此便臥病不起。她躺在冰涼的地上,一聲聲地呻吟著,奄奄一息。欽宗哭著請求派醫生診治,監守不理。三天後,朱皇後痛苦不堪地死在土室,最後被監守用一張草席卷走,草草埋葬了事。

徽宗一行三人到達靈州。州令將他們安置在土室,派一些番官、丁役看守。番官借口搜查凶器,乘機猥褻鄭皇後。鄭皇後要陪侍徽宗,隻好忍氣吞聲。他們在靈州自耕自種,淋風沐雨,變得麵目黧黑,形容憔悴。任何舊臣恐怕很難一時認出他們就是當年的帝後。一年以後,他們又被遷往汙州、淶州。

宋高宗紹興五年,徽宗、欽宗已作了近五年的俘虜。南邊傳來宋軍大敗金軍的消息,徽宗一行又被解往五國城,這是他們生命的歸宿。他們在五國城生活了很長的時間。在那裏,鄭皇後終於倒下了,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徽宗、欽宗痛泣不已。他們除了心中的哀慟,惟一有的是那又鹹又苦的淚水。不久以後,徽宗熬持不住了,瞎了一隻眼睛。第三年,徽宗雙目失明。南返的希望此時已徹底破滅。他的重返故國山河的美夢也因之化為泡影。徽宗絕望了,心如死灰。他白天枯坐著,晚上倦伏在草墊上,完全像一個死人,徽宗就這樣默默地在異國他鄉中死去,終年五十四歲。

徽宗死後,欽宗還頑強地活著,希望能返回國土,重曆大好河山。他一個人熬過了漫長的21年,度過了21個苦難悲痛的歲月。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金帝完顏亮興兵伐宋。大閱兵馬時,金帝命令讓欽宗作箭靶,甩亂箭射死,然後讓群馬踐踏,蹂之於泥土之中,終年56歲。欽宗真是把生命看得太重,像他這種可悲可憫的死法,實在是大宋的悲哀,令人嗟歎和傷感。

高宗二皇後

靖康二年汴京破後,徽、欽二宗被俘北去。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於同年五月在南京(河南商上)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趙構即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

高宗的首任皇後是邢氏,開封祥符人,朝請郎邢煥的女兒。高宗為康王時,聘入王府,封嘉國夫人。康王出使,邢氏留居蕃衍宅。金人南犯京師,破汴京,俘獲徽、欽二宗和後宮三千餘人,邢氏也在其中。徽宗遣曹勳南歸,邢氏摘下金環,派內侍交付曹勳,說“幸為吾白大王,願如此環,得早相見也”。高宗在南京即位,遙冊邢氏為皇後,並給邢氏家族二十五人封官。

邢氏被俘北去以後,也被押到了五國城。紹光九年,邢皇後在五國城死去,終年34歲。金人隱秘邢皇後的死訊,致使高宗虛位中宮,長達16年。直到顯仁太後韋氏返回南宋,這才真相大白。

紹興十年,金兀術興兵南下。嶽飛大敗金軍,取得大捷,金兵北撤。秦檜和高宗殺死了嶽飛,金人酌酒稱慶。南宋與金屈和,趙構接受四個屈辱的條件:對金奉表稱臣;年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割唐、鄧、商、秦西州;殺死抗金主帥嶽飛。趙構惟一的條件是歸還徽宗、鄭皇後、邢夫人的屍體和韋賢妃。高宗趙構振振有詞地說:

“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信誓,明言歸我太後,朕不恥和。”

高宗趙構在使臣臨行前,告誡和談使臣何鑄、曹勳,說他北望庭闈,無淚可揮,希望他們見到金主以後,對金主說:“慈親之在上國,老人耳,在本國所係甚重。以至誠說之,庶彼有感。”兩年後,高宗的母親韋氏連同三口棺材自金運到南都臨安。

邢皇後確知死於敵國以後,高宗立吳氏為皇後。吳氏也是開封人,父親吳近,沒什麼官,因吳氏立為皇後累遷武翼郎,贈太師。吳皇後沒出世時,吳近曾做了一個夢,夢中他來到一座亭旁,亭上遍書侍康,亭邊杆滿了芍藥,獨有一枝怒放,鮮豔可愛,花下還躺著—隻白羊。吳近驚醒以後,大為詫異。不久,吳氏便降生人世。出生時,史稱紅光照室。

吳氏14歲時,選入康王宮中。人稱這是侍康之征。康王即位為高宗,吳氏常以戎服侍從高宗左右。吳氏頗習詩書,有膽有識,機智多變。高宗在位時,有一次衛士叛亂,問吳氏高宗何在,吳氏機智地騙過了衛士,使高宗免於一死,很快平息了叛亂。

高宗出遊時,常以吳氏侍駕。高宗有一次泛舟航海,有魚躍入禦舟,吳氏打趣說:“這是周人白魚之祥!”(史說,白魚之舟是周武王奉天命伐紂。後以白魚八舟喻用兵必勝。)高宗聞言大喜,當即封吳氏為和義郡夫人,旋進封才人。吳氏不離書史,終日博習,又長於翰墨,因而很得高宗的喜愛,每日不離左右。吳氏和張氏並受寵幸,封婉儀,後進封貴妃。

顯仁太後韋氏回到南都,告知邢皇後早已過世。秦檜等累表請高宗冊立皇後,正位中宮。太後韋氏也很同意,並十分喜愛吳氏。紹興十三年,高宗遂立吳氏為皇後。太後韋氏天性整肅,不苟言笑。吳氏侍承韋後起居,順適其意。韋太後極為喜歡。吳皇後還繪《古列女圖》,放在座右,引為鑒戒。她又取《詩序》的序義,書堂室的匾為賢誌。

高宗一直沒有子嗣,命張貴妃養宗室子趙伯琮於宮中。吳皇後當時是才人,也請養宗子伯玖,更名伯璩。張氏死後,伯琮、伯璩都由吳皇後撫養,視如己子。伯琮天性恭儉,愛讀書,高宗、吳後都很喜愛。吳皇後說:“伯琮有天子之表,可立為太子。”高宗遂立伯琮為太子,即後來的孝宗。

高宗內禪,自稱太上皇,詔稱吳後為太上皇後,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尊吳氏為壽聖太上皇後。高宗死,遺詔稱吳氏為皇太後。孝宗想迎回吳氏,讓她住在宮內。吳氏以高宗幾筵在德壽殿,不忍離去,便名所禦殿室為慈福殿,住在那裏。孝宗內禪,光宗即位。吳氏尊為壽聖皇太後。孝宗死,光宗有疾不能執喪,吳太後臨朝聽政。光宗禪位,太子趙擴立,為宋寧宗,吳太後退還後宮。不久,吳太後去世,終年83歲。

光宗李皇後

光宗的李皇後是安陽人氏,是慶遠軍節度使贈太尉李道的女兒。據說,李氏出生時,有黑鳳集聚在李道的營前石頭上,李道大為奇怪。李氏出生,李道便給女兒取名為鳳娘。李道出師湖北,聽說道士皇甫坦善於看相,於是請道士替女兒看相。皇甫坦見後,大驚失色,不敢受李氏一拜,說此女當母儀天下。皇甫坦為此進言高宗,高宗聘李氏為恭王妃,封榮國夫人,進定國夫人。乾道七年為皇太子妃。

李氏天性悍妒,不容太子寵幸高、孝兩美人。李氏常醋性大發,鬧得宮禁不寧。高宗聽說後,感歎地對吳皇後說:“是婦將種,吾為皇甫所誤!”孝宗為此還訓斥她,讓她以皇太後為法,不然的話,就廢掉她。光宗即位以後,李氏冊當皇後。她向孝宗提議,立兒子趙擴為太子。孝宗不許,她恨恨地說:“妾六禮所聘,嘉王趙擴是妾親生,何為不可!”孝宗大怒,李皇後便拉著趙擴,在光宗麵前哭泣,並說孝宗想廢立皇後。光宗此後就不朝太上皇孝宗。

李氏主掌後宮,對光宗管得極嚴。有一次,光宗在宮中洗手,看見捧水盆的宮女手指纖細,白嫩可愛,光宗非常喜愛,讚歎不已。第二天,李皇後派人給光宗送呈食盒,光宗打開一看,盒中就是那雙捧送水盆的玉手。光宗寵愛黃貴妃,喜愛她的嫻靜美麗。光宗效祀宗廟時,夜宿齋宮,李皇後便派人殺死了黃貴妃。據說,這一夜風雨大作,黃壇燭光盡滅,不能成禮。光宗怕風的痼疾因此加劇,自此政務便由李皇後裁決。

李皇後為人驕縱,臨政後封李氏之代為王。李氏的家廟也逾越規製,衛兵多於太廟。李皇後歸謁家廟時,竟推恩家族26人、使臣更達170之眾,連李氏的門客也紛紛補官。

光宗遭李皇後離間,很久不見太上皇。朝野為此疑駭。紹熙四年九月重明節,宰相、大臣、侍從、台諫等官,連章請求光宗過宮,拜見太上皇。紹事中謝深甫直言說:“父子至親是人倫天理;太上皇愛陛下,就像陛下愛兒子嘉王;太上皇年事已高,一旦駕崩,陛下將以何麵目見天下?”光宗於是感悟,命駕朝重華宮。

這時,李皇後出來了,軟語輕聲地對光宗說,外麵天寒地凍,請官家先入內喝點酒。光宗隨李皇後往內走。百僚、侍衛相顧大驚,可誰也不敢出一言。中書舍人陳傅良拉著光宗的衣服,請求光宗不要入內,馬上移駕重華宮,一直追到屏風後。李皇後怒喝說:“這是什麼地方,你個窮秀才想切腦袋?”陳傅良痛哭不止。李皇後派人責問陳傅良,說這是何禮?陳回答說:“子諫父不聽,則號泣而隨之!”李皇後越發大怒,立即傳旨罷朝,拉著光宗回到後宮。直到孝宗過世,光宗都不在孝宗身邊,也不能親執喪禮。宰相趙汝愚便謀內禪,奉太子即位,為寧宗。

寧宗韓皇後

寧宗趙擴的韓皇後是忠獻王韓琦的六世孫。她是和姐姐一同進宮的,很得太後的喜愛。寧宗即位,韓氏由崇國夫人進封為皇後,慶元六年卻不幸死去。韓皇後死,中宮虛位,當時有楊貴妃和曹美人得寵。大臣以楊貴妃精於權術,曹美人天性柔順,勸寧宗立曹氏為皇後。但楊貴妃知書達禮,通貫古今,又為人機警,很得寧宗的喜愛,楊氏因而被冊為皇後。

理宗謝皇後

寧宗死後,趙貴誠即位,為宋理宗。理宗的皇後是天台人謝道清。謝道清本來又黑又醜,還瞎了一隻眼,可在冊立皇後的迎娶途中,謝氏突然得了一場大病,隨即皮膚脫落,露出一身潔白如玉的皮膚。吃過藥後,謝氏瞎了的一隻眼,也竟奇跡般複明。一眨眼間,謝氏由一個醜女變成了一代絕色佳人。這真是千古奇跡。

當時入選時,和謝競爭的有賈涉的女兒賈氏,長得很秀麗。理宗喜歡賈氏,想立賈氏為皇後。楊太後卻說,謝女端莊有福,宜正位中宮。朝中也議論四起,說:“不立真皇後,乃立賈皇後邪?”於是,謝道清在天意愛幸中,被立為皇後。賈氏立為貴妃。賈貴妃專寵,旋又閻貴妃專寵。謝皇後對此泰然自若,養侄子趙孟啟於宮中。理宗死後,趙孟啟即位,為宋度宗。

度宗全皇後

度宗皇後是會稽人全氏,是理宗的母親慈憲夫人的侄孫女。全家抵抗蒙古兵守衛潭州有功。理宗替度宗選妃,召見全氏,對她說:“你的父親錢昭孫,昔在寶祐間,沒於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全氏回答說:“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理宗大為詫異,對大臣說:“全氏女言甚令,宜配塚嫡,以承祭祀。”於是立為皇後。

度宗在位11年便死去,建國公趙是年長當立。但宰相賈似道貪權,力主立年僅4歲的趙顯。趙顯即帝位,謝太後臨朝聽政。幾個月後,元軍分兵南下,鐵蹄奔馳於大江南北,勢如破竹,南宋至此奄奄一息。一年以後,元軍破臨安,謝太後和恭帝趙顯被俘。元封趙顯為瀛國公。南宋至此基本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