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雨神的眼淚(1 / 3)

十、雨神的眼淚

仔細觀察地圖,在雲南境內的最南端,大約北緯21度,東經100度左右的位置,有一個向南突出的小角。從行政上來說,這個地區便是隸屬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的猛臘縣。

猛臘縣除北麵連接整體版圖外,西臨緬甸、東南部則和老撾接壤,一向有“陸地半島”之稱,是通向中南半島的自然國際通道,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猛臘,意為產茶之地,臘即茶。普洱茶六大茶山中的五大茶山——曼灑、曼莊、易武、倚邦、革登,都在猛臘縣內。

西雙版納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擁有保存最為完好的熱帶原始雨林。而這些雨林百分之六十以上又位於猛臘縣境內。猛臘的熱帶雨林由超過四千種高等植物構成,裏麵又生息著四千多種鳥類,五百多種陸棲脊椎動物。

可以說,這裏孕育了無限的生機,當然,這裏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柳楓、周立瑋和黃汝祥來到了猛臘縣。

這三個人當然不是來旅遊的,他們從猛臘縣城出發,選擇了一條普通旅遊者根本不會問津的艱苦路犀向著西部的中緬邊境而去。

崎嶇的小路已經不容車輛前行,他們騎著馬匹,走了足有半天,終於來到了這個叫做禰閎的村寨中。

這裏無量山腳下的一塊壩地,再往西,便是連綿的群山和茂密的雨林。

猛臘縣內的居民多是少數民族,常居的有傣、哈尼、瑤、彝等十餘族。禰閎,也許是猛臘縣唯一一個以漢族居民為主的村寨。

村民們說著漢語,以屯田務農作為生計的來源。他們身著的服侍雖然古舊,但也是明顯的漢族遺風。

黃汝祥早已向柳楓和周立瑋介紹了這個村寨的想關情況。

“據史書記載,李定國死後,他手下的不少將士迫於無奈,投降了清兵。但他們又不願真心為清王朝賣命,領頭的將領便向吳三桂請命,要求駐紮在雲緬邊境。吳三桂答應了他的請求,這個村寨中的漢族居民,就是當年那支駐軍的後代。”

三人村寨時,天色已進黃昏。在向導的帶領下,他們沿著一條幹涸的河床向著寨子深處走去。

山寨裏的居民素來習慣了早歇早起的生活,此時已鮮見在外活動的村民。偶有一兩個村中男子與柳楓等人在小路上相遇,卻也隻是簡單地一瞥,便又匆匆地自顧自而去了。

“這個村寨雖然地處偏僻,但村民們看到外來人似乎倒並不奇怪?”柳楓略有些詫異地說道。

“這個村寨是探險者的營地。”來自猛臘縣城的向導解釋著柳楓的疑問,“因為這裏是全縣最接近地區的村寨了。那些喜歡挑戰和刺激的旅遊者都會選擇這裏作為向進發的大本營,並且雇傭村民作為向導。這樣的人雖然不多,但每年總有那麼幾撥,所以他們也見怪不怪了。你們不也是要到裏探險的嗎?”

柳楓三人互相看看,雖然誰也沒有去接向導的話茬,但心中卻各有感慨。說起來,他們也的確可以算是探險宅隻是他們所麵臨的這段險程卻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禰閎寨的規模不算很小,裏裏外外也有好幾百戶。走到寨子的中心部位,向導指著不遠處幾間土磚砌起的房屋說道:“這片屋子的主人姓王。他家中有空屋,人也老實,外來的客人一般都住在他家。”

老王今年快六十了,是個獨身的男子。老伴前年過世,兩個兒女都去了縣城謀生活。見到生人,他似乎不善言辭。把柳楓等人引到偏房之後,他和向導簡單地說了幾句,便離開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住宿每人每天十元。夥食也是每天十元,不過明天中午不提供午飯。”向導把老王的意思轉達給柳楓等人。

“為什麼不提供午飯?”黃汝祥對這個情況似乎不太滿意,昂著圓腦袋問道,“是不是要多加錢?”

“不是錢的問題。”向導陪著笑解釋,“寨子裏明天要舉行儀式,去龍王廟祭拜雨神。”

“祭拜雨神?”柳楓立刻想起寨子中那條幹涸的河床,“這裏是不是已經很久沒下雨了?”

“快一個月啦。”向導無奈地點頭道,“在這個季節,那可真是要命了。再不下雨,全村人下半年的口糧可就懸了。”

這倒的確是實情,黃汝祥自知也不能再過刁難,隻好悻悻地咽了口唾沫,衝向導揮揮手:“行啦行啦,那我們就自己解決吧。不過今天的晚飯可得趕快預備好,你去催一催。”

向導連聲答應,一轉身離開了偏屋。

黃汝祥一倒身躺在了屋子裏的通鋪上,肚皮高高挺起,長籲了一口氣,閉上眼睛感慨:“哎唷,今天可真是累壞我了。”

“這就累了?”周立瑋輕笑一聲,“真進了你怎麼辦?”

“放心吧,我不會輸給你的。”黃汝祥陰陽怪調地回應著,不知是由於疲勞還是要顯出對周立瑋剛才那句話的不屑,他連眼皮都懶得抬動一下。

柳楓沒有參與兩人的鬥嘴,他習慣性地四顧觀察著這間小屋。屋子的麵積大約隻有十五平米,陳設極為簡單,隻在西首靠牆處有一排通鋪,除此之外,竟連桌椅都沒有。

大約二十分鍾後,向導過來告知,晚飯已準備好。奔波一天,三人早已饑腸轆轆,立刻跟著向導往隔壁主屋而去。

一進主屋,便聞到了一陣誘人的香味,更加勾起三人的饑蟲,隻見屋子正中的飯桌上擺開了幾隻大碗,碗裏的主食卻是一些切成菱形的白色片狀物,似乎是加了肉片、雞蛋、蔬菜等配料炒製而成。

“這是什麼?”柳楓沒吃過這樣的東西。對於不了解的事物,他總是不吝開口詢問的。

老王仍是木呐不言,向導搶著回答:“這是我們雲南地色,炒餌塊。餌塊用米做成的,細膩,口感很好。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大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