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曆六年一月,華正六年,經過九個月的艱苦作戰,華軍終於收複了西北和華中等地,正式和清軍交上火,雖然當時建奴的八旗軍是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但是華太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認為一個仍保持原始社會生產方式的種族是不足為慮的,在華帝國的炮火下,一切都將被粉碎;果然不出華太祖所料,第二次嵩山會戰,以全殲滿清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正黃旗,共十一萬三千多人,而華軍隻損失了兩千一百人,此戰徹底消除了漢人一如既往對滿人的恐懼,華軍在不到兩個月就攻入了錦州,正好隔河遙望著滿清大本營---盛京。
華帝國海軍則由海路攻入朝鮮境內,再投放完陸戰士兵之後,乘勢而上,殲滅建奴艦隊,攻入大連,徹底光複遼東半島,而就在這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刻,由西班牙、葡萄牙還有荷蘭殖民者組織的一支遠洋艦隊進攻了東番(台灣),這是因為三年前華太祖下達了收複東番(台灣)、澳門等地的命令,惹怒了這三國,所以他們組建了這支聯合艦隊,前往華帝國展開報複性打擊,但他們的結果始終就是一個悲劇,因為華帝國早在兩年前就在研製艦載蒸汽動力設備,而現在有帆裝甲艦已經初步裝備南海艦隊,所以這支聯合艦隊,隻能成為新型裝甲艦試航成功後,第一次實戰打靶訓練了,雖然這種裝甲艦還屬於半木質結構,也就是內部為木質,在外表包一層鐵皮,但其防禦力也不是全木質戰艦所能取代的,而且華帝國科研部也進一步改進了大將軍炮(加農炮),加大了射程和威力,還作為艦炮使用,並且由華太祖提議將通常的兩側炮座改為艦艏艦尾三聯裝旋轉炮台,並加有觀瞄鏡,這就必須降低艦炮的威力,以避免在同時開炮時,造成的損壞和側翻,但就算艦炮威力降低了,其殺傷力也不是普通戰艦可以抵擋的,因為華帝國的炮彈已經變成一體化鋼殼船形炮彈,並其炮彈發射藥由早期的無煙黑火藥轉變為有“黃色炸藥”之稱的苦味酸,還有就是華帝國的炮彈具有碰撞爆破效果,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這支聯合艦隊所能抗衡的,所以他們的結果可想而知....同1ff8三月份,就在距台灣不遠的巴林塘海峽,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巴林塘大海戰,此海戰向世人展示了大華帝國海軍的強大實力,最終確立了大華帝國西太平洋和南海及周邊海域的絕對霸主地位,也是因為此戰的勝利,為世界海軍戰艦未來的發展決定了方向,那就是大型蒸汽動力裝甲艦,並且帝國海軍借此戰之勢,成功登陸並攻陷了蘇祿王國(菲律賓)首府,最終將整個蘇祿王國並入大華帝國版圖。
因為大華帝國均軍威炙人,使得防守與滿剌加王國(馬來西亞)和麻喏巴歇王國(印度尼西亞)等地的西方殖民者惶惶不可終日,不停地向自己的國家送信,希望得到增援,但是由於大華海軍裝甲艦的存在,荷蘭等國在沒有找到解決辦法之前,是不敢增援的,所以這些地方的殖民者隻能天天看著海麵上遊來遊去的大華帝國海軍裝甲艦,瑟瑟發抖著....在國內戰爭時,華軍每收複一處地方,都會安撫這裏的漢族百姓,幫助他們恢複生產,但這隻限於本族的百姓,而對於異族,都是以屠.殺為主,特別是滿人,更是一個不留,全部殺光,就像蘇祿王國被占領後,華太祖所實行的政策就是除漢族外全部殺空,也是因為華軍仇視和歧視異族的心理,此政策被奉行的非常徹底,兩個月,整整兩個月,蘇祿王國被屠.殺的人就以百萬計數,裏麵還有幾萬西方移民,而與他們隔海相望的滿剌加等地殖民者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不敢救援,因為連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了...國外爭端的完美解決,但國內的統一戰爭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時刻,華、清雙方共集結了近百萬的軍隊,準備在遼河平原展開決戰,此戰關係到處雙方的未來發展,都是非常慎重,但華太祖卻比較樂觀,因為大華人口眾多,戰爭資源豐富,就算敗了也隻會傷點元氣,不會動了國根,而建奴就不一樣了,奴酋可是把本族即統治區內的漢族,小到十三四歲,大到五六十歲的男性全部充軍,還拉上蒙古韃子各部,才勉強湊足了四十幾萬的軍隊,可以說他們敗不起啊,就這樣兩軍對峙了好幾天,決戰終於在大華曆六年三月十一日淩晨爆發,最先發起攻擊的是華帝國炮兵,上千門各式火炮同時轟鳴,震天驚地,近千枚炮彈帶著尖銳的呼嘯聲飛向了目標區域,一時間,爆炸聲,慘叫聲,呼救聲,馬嘶聲充斥天地,以往建奴為防止偷襲而布置的連營陣,現在卻加快了滅亡的腳步,兵力太過集中;而華軍這邊經過幾天的偵查,最終敲定了使用火炮經行地毯式密集轟炸,並且指定出了幾個重點照顧對象,比如糧草,馬房,主帥大營等,而且此次轟炸不惜彈藥,不計較消耗,力求一次性打垮敵人....炮擊持續了一上午,結束後所有炮兵都累趴在地上,雙手都在不住的顫抖,這是搬炮彈搬得,而檢查消耗時,後勤官差點昏了過去,發射的炮彈要用萬枚計算,這次作戰所帶來的炮彈已經被消耗一空,還有很多火炮因為沒有了更換用的炮管,已經不能用了,隻能等後方的下一批補給上來再說了;而下午步兵衝鋒號吹響,十幾萬士兵挎著安好刺刀的步槍像打了雞血一樣,從四麵八方向建奴營地湧了過去,第一批踏上營地的華軍,看見的隻有修羅地獄,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碎肢爛肉,死了的或負傷的,沒有一個完整的,而那些僥幸躲過炮擊的清兵,也都神情麻木,跪坐在地上,喃喃自語,四十幾萬的軍隊在炮火的怒吼下,就這樣的崩潰了,這讓已經做好一場惡戰準備的華軍士兵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在怎麼不可思議,進攻還是要照常繼續,隻是這次作戰輕鬆至極,隻要上去將拖著鼠尾辮子的全部刺死就可以了,這也是讓那些從後方剛剛增援上來的新兵見見血的時候;而真正的血戰就爆發在盛京攻城戰,喪心病狂的建奴統治者抓來大量漢族老百姓,把他們吊在城牆當肉盾,就這樣使得華軍炮兵不敢輕易開炮,即使這樣建奴士兵還覺得不夠,又將抓來的漢族女子當著華軍麵*樂,看著,聽著,自己族人悲痛慘叫的情景,華軍的士兵們胸膛中充滿了怒火,虎目圓瞪,欲從眼眶中迸射而出,就在這時,華軍主帥尉遲天走上了陣前,他麵對著城牆上漢族百姓跪了下來,磕了三個響頭,城牆上被抓的漢族百姓,在看到這一幕後,或點了點頭,或停止了悲叫,不分男女老幼,眼中都同時流露出了一股漢人的血性,當尉遲天站起身來,又看了一眼城牆的百姓,毅然決然的下令開炮,而早已怒不可解的華軍炮兵則將灌滿漢人仇恨的炮彈發射出去,一時間地動山搖,如同火山爆發一樣,而盛京那堅固的城牆就如同紙紮出來的一樣,隨同著漢族百姓的大笑和建奴的慘叫聲一起崩塌,毀滅,城牆倒塌的一瞬間,衝鋒號響起,十幾萬華軍帶著複仇的怒火潮水般衝向盛京城內,不管投降的還是抵抗的,全部殺死,屠城三日,這是華軍主帥尉遲天的命令,也是廣大漢人的怒吼;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大華帝國的血色雙龍旗就插在了盛京皇宮主殿的琉璃屋頂上,伴隨著華軍士兵的歡呼聲飄揚著,雖然皇宮淪陷了,但盛京內各處建奴軍民仍在不停抵抗著;三日後,整個盛京最終落到了華軍手中,但華軍卻在巷戰中被冷槍暗箭奪走了幾百名年輕的生命,尉遲天下令焚城,就這樣,承載著建奴幾代人夢想的盛京消失在了曆史之中....盛京之戰的勝利,為收複東北各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沒有多長時間整個大明被建奴占領的包括以前就是建奴的土地都被大華收複,並在鏟除了這些地區的一切異族之後,開始了大移民運動,而在第一次被吞並的海外領土,蘇祿王國現在被帝國改為呂宋行省上的除蟲運動也結束了,並且同時進入了大移民運動,在華太祖的眼中,想要將這些土地牢牢的掌控在大華的手中,這裏就必須為漢人控製...(快捷鍵←)[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快捷鍵→)